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复制及分享技术对传统的版权保护构成了新挑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短视频版权相关的数字媒体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及技术措施权都有了新的发展,导致以强调法律控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共享概念为基础的社会参与和公共责任两种传统版权价值体系遭受新的冲击.独创性作为版权产业的核心内容,也是短视频作品版权的逻辑起点.在短视频侵权及其治理中,独创性是争议的焦点;个案实践是独创性判定依据,而创造性的转向也是短视频判定的一大平衡原则.数字平台短视频内容产消关系变革、参与式文化产品的准版权利益博弈、短视频制作中"合理使用"难以明晰、技术中立的"避风港原则"套用,导致数字版权背景下短视频版权治理出现系列困境.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手段上采用制度修正的柔法治理、社会协同治理、平台化过滤治理、法律与技术嵌合治理等,是数字版权背景下的短视频版权治理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4年4月的“美剧下架”事件让国内视频网站的经营者一度眉头紧锁,这背后不仅关系到国内视频网站的版权问题,同时也是国内视频网站运营策略的重要一部分.随着视频网站行业竞争加剧,各方对影视剧资源的竞争意识加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视频网站间的版权问题已不仅仅是维护利益的途径,更是其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百度爱奇艺为例分析视频网站、版权与美剧之间的关系,以及浅析视频网站在版权运营方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王迁  文棋 《编辑之友》2021,(5):98-105
媒体融合在版权语境下的内涵是媒体的数字化及平台化演化趋势,它对应着角色界限及时空界限消融的传播生态.媒体融合中的作品创作、传播及再利用相关版权困境愈发凸显,主要包括:新型作品认定问题、创作中的合理使用认定问题及版权归属问题;新型传播行为定性问题、新型传播方式改变利益格局引发的体育赛事及电子游戏直播等版权争议;作品再利用涉及的侵权判定、特定权利限制制度构建及聚合平台义务与责任问题.在梳理及总结这些版权困境基础上,可得出制度革新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视频分享网站是提供用户上传视频作品和欣赏视频作品的信息存储空间,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面临着版权的困扰.目前网站上充斥着大量未经版权人及邻接权人许可的视频内容,已构成对视频作品权利人的侵害.国内知名视频分享网站无一例外地被版权人推到了被告席上.就近年来各地法院审理土豆、优酷等案件的判决表明,在视频分享网站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是否应对版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在何种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以及承担何种侵权责任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认识差异,本文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郭瑞涛 《编辑之友》2015,(10):90-92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网络视频网站在经历了百花齐放期、版权混战期、资源整合期,到今日的独播、自制并行发展期,一直努力向正版化版权竞争的道路迈进,尽管这条路曲折而艰辛.文章以版权视角为切入点,结合近几年视频网站涉及版权问题的典型案例,探究我国网络视频网站发展的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6.
技术和版权是网络视频业的两大核心资源,随着视频格式转换、内容分发、P2P以及网络宽带传输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版权对视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面对日益突出的版权困局,本文认为除政府对视频产业进行版权治理以外,网络视频业自身也应该从版权交易模式、版权运营模式、版权开发和版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创新,从根本上破解版权困局。  相似文献   

7.
朱巍 《中国广播》2017,(9):40-42
互联网直播短视频的版权已成为近期版权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短视频的版权归属、剪辑的短视频是否侵权、短视频版权保护的平台责任及短视频侵权与版权关系等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和阐述,明确了直播视频用户与平台的责任,这对维护互联网直播短视频市场的秩序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8.
视频网站频频遭遇侵权诉讼,版权问题成为视频产业知名的弱点。本文借鉴国外视频网站的应对措施,提出要加强行政监管、加强自律意识和版权意识、创新盈利模式、争取协作共赢等解决办法。文章还阐述了国内视频网站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曾莉  张颖  陈冰 《新闻世界》2023,(5):85-89
短视频行业高速发展,蕴含着极大的商业价值,但也存在众多的版权纠纷,制约着传统媒体与新兴短视频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鉴于此,本文从版权纠纷问题所涉及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考察平台、版权人和用户在短视频版权保护问题中的现实困境,分析平台与版权人、用户之间的利益失衡状况,为优化短视频版权保护提供参考。建议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审查成本,明确平台版权保护责任;提高版权侵权的赔偿数额,缓解版权人维权难的现实困境;通过加强短视频用户管理,降低用户侵权风险,以优化我国短视频版权保护,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次创作作为近年新兴的短视频创作形式进入用户视野,影视类二次创作短视频在影剧综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应运而生。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以影视类二次创作短视频为研究内容,分析其在互联网时代衍生出的新类型和传播特点,研究得出短视频背后三方的版权冲突、监管不足以及利益纠纷等问题,提出二次创作者需提高版权意识,平台方应优化审查机制,版权方要改善分成方式,以期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各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短视频平台上的影视混剪是当下青年数字文化的重要形态。论文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二创”、“混剪”展开视听语言分析及话语分析,讨论青年群体在社交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实践中的情感与价值表达。在熟悉的社交短视频语境下,青年群体通过UGC的方式消费主旋律影视内容;主旋律影视混剪在形式上往往以音乐为叙事中心,制造视听奇观,在内容上多借助历史蒙太奇式的线性结构,对原文本的片段进行重新组合,完成新的表意。主旋律影视剧与UGC结合而成的这类特殊的“快进历史”的叙述实践,唤起和重塑了青年群体的国家认同和民族主义的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13,(18):5
一套名为"版权印"的标识6月1日在第二届京交会上亮相,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与作家出版社等9家机构达成了设立文学、时尚、纪录片、艺术、影像、网络视频、翻译、海外网络视频等领域"版权银行"的合作意向。据介绍,"版权印"是基于"作品与版权不再分离"的理念,构建的一套结构化描述作品版权信息和授权规则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的行业规模急速扩大,但行业规范相对滞后,短视频的音乐侵权问题亟待改善。本文选取了行业内的代表性案例,探讨短视频行业的音乐版权问题,发现存在环境、机制、意识等多方面的侵权原因,并在授权机制立法、短视频平台管理、利益主体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短视频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动相关音乐版权的保护,才能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香港是全世界最注重版权保护的地方之一.香港版权保护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特许版权经营机构,提供一站式集体版权收费机制,建立具有一定权威性、广泛性、民间性的行业自律组织对版权市场进行引导和管理,对版权作品使用进行监督,对版权人进行保护.这是发展和完善现代版权制度的一条捷径,是值得内地版权业学习的一种做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视频营销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网络视频营销发展迅速,市场价值巨大,但存在内容低俗、盗版和营销效果差等问题。通过监控信息内容、保护版权和创新营销模式等手段,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网络视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面对电视剧版权之争带来的诸多问题,视频网站要积极尝试多种方式来破解高价困局,同时增强内容运营能力,充分挖掘电视剧版权盈利价值,另外,还可参与电视剧制作,从而在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由于媒介技术的进步,网络从1.0到2.0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渠道或者方式、传播者的构成及传播效果,使原本简单的版权侵害问题的责任认定变得复杂。法律及行业规章的制定者该如何权衡版权人利益和公众利益,进而避免商业网站的不正当竞争、避免门户网站的视频播放垄断、保证垂直网站生存的同时避免其以侵害版权的方式盈利,最终实现版权人和网民的共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发展,各视频网站应运而生且不断发展成熟。视频网站版权存在购买成本、知识产权产业化、监管等方面的问题,随之带来了盈利困境:盈利模式单一、内容同质化严重、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用户粘性不足。本文在归纳总结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为视频网站版权维护和盈利模式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探究性建议,以期对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王智源 《编辑之友》2012,(7):97-100
版权不是凭空而来的神秘的东西,它是作者基于特定条件的创造,在其人身性质之外,版权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资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性质.版权的经济性质包括可价值化、可分割性、可分配性、成本收益性、可资本化、稀缺性、公共产品性、垄断性等方面.本文以版权经济性质分析为基础,讨论了版权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版权的企业化运作、版权的组织间合作、版权与金融的有机结合等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版权史溯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版权史的开端问题,相关论著颇丰,但结论却大不相同.笔者认为,相关研究或争论,首先应该明确"版权史"的语境和基础,即需要对"版权"本身作出界定.为此,笔者提出了四项标准:这种权利必须部分或全部与近现代意义的版权有关;必须为私权利主体所享有;必须经国家赋予或认可;必须得到某种形式的救济和保障.在此基础上,笔者就有关理论分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