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社会化阅读用户不持续使用现象广泛存在,阻碍了社会化阅读进程,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值得深究。文章以期望失验理论和压力源-应变-结果框架为理论模型基础,针对图书阅读类社会化阅读APP(微信读书)的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4软件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负面感知绩效、不满意、使用倦怠均对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功能过载、社交过载、信息过载通过使用倦怠对用户不满意和不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不满意作为负面感知绩效、使用倦怠与不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以隐私关注为调节变量,构建社会化阅读APP用户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模型,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发现,感知收益的四个维度对于用户感知价值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感知成本则负向影响用户感知价值;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隐私关注负向调节感知价值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社交媒体环境中用户阅读推广行为进行研究,以技术接受度模型、沉浸理论和信息价值理论为基础构建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261份有效问卷,并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证明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进行阅读推广时产生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进行阅读推广时的沉浸体验,但是不能产生显著的持续意愿.社交媒体信息系统使用习惯和信息质量正向影响读者的阅读的持续意愿,文章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升用户阅读推广行为持续意愿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发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借鉴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模型),构建了研究用户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其发生机理的概念模型,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①用户在使用社会化阅读APP过程中所形成的期望确认程度和满意度是影响他们继续使用该类应用的重要因素;②大学生在社会化阅读APP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阅读有用性认知显著影响他们对该类应用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但社交有用性认知对他们不存在预期的显著影响;③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持续使用意愿不仅取决于ECM模型所囊括的变量,同时也受诸如主观规范等其他变量的影响;④除对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持续使用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外,主观规范也对他们的阅读有用性认知和社交有用性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图5。表2。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5.
文章揭示在学术社区背景下用户形成沉浸体验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持续使用社区行为意愿的影响机理,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有效样本285份,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概念模型以及沉浸体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推动我国学术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信息产品设计不友好、交互障碍大正在影响老年人信息行为的持续意愿,以往研究忽略了用户体验对信息行为持续意愿的影响。为探索老年人数字阅读体验对信息行为持续意愿的影响,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构建了老年人移动数字阅读体验影响持续使用意愿发生机理模型。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户体验在新构 建的模型中显著;老年人数字阅读体验显著正向影响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在老年人数字阅读体验和信息行为持续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对全面理解信息行为中的用户体验价值具有理论意义,对开发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信息产品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图2。表6。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7.
对省级公共文化云微信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进行研究,探索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以S—O—R理论为逻辑框架,整合ECM—ISC和D&M理论模型,同时引入沉浸体验变量,建立研究模型。通过问卷对“江苏公共文化云”微信用户进行持续使用意愿调查,再利用SPSS 26.0和AMOS 26.0软件对模型中所含变量与假设进行验证。用户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省级公共文化云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期望确认度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沉浸体验,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服务质量显著影响期望确认度,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沉浸体验;信息质量对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度和沉浸体验的影响未能通过验证。  相似文献   

8.
以感知价值为前因变量,引入习惯作为满意度和持续行为间作用关系的调节变量,构建移动阅读用户的持续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移动阅读平台应以内容为核心,牵引提升用户在持续阅读中的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功能价值的感知水平,促进其感知价值,从而影响满意度。习惯,作为社会化阅读惯习的浅层呈现,可正向调节满意度对持续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持续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分析答案质量反馈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答题意愿的影响,可以对社会化问答社区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体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 从社会资本理论中提取答案质量反馈变量并分析其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答题意愿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方法对收集整理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结论] 构建答案质量反馈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答题意愿影响模型;结论表明,答案质量反馈正向影响反馈期望确认程度与反馈感知有用性;反馈期望确认程度正向影响反馈感知有用性与反馈满意度;反馈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反馈满意度与持续答题意愿;反馈满意度也同样正向影响持续答题意愿。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消费者行为分析(AISAS)模型的相关变量构建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主观认知、阅读偏好和体验共享均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正向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用户使用意愿正向影响用户行为。基于此,提出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移动阅读沉浸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移动阅读沉浸体验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使用心理,从而促进移动阅读的健康发展,增强用户持续使用和分享行为.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沉浸体验为理论基础,构建移动阅读沉浸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228份有效问卷,并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SmartPLS)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证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涉入度显著正向影响沉浸体验,这些因素进一步通过沉浸体验显著影响用户黏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提升用户黏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阳长征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1):105-116
[目的/意义]为了探索危机事件中网络信息表征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网络中不同表征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定级,对危机信息进行差异化监控与治理,并从信息表征的视角强化正面信息的用户持续分享意愿。[方法/过程]以信息表征为自变量、持续分享意愿为因变量及体验保留度与感知渗透性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并借助AMO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结论]其研究结论为:①危机事件中网络信息的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及符号性表征分别通过体验保留度及感知渗透性的中介作用,对用户的信息持续分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②动作性表征信息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映像性表征信息,最小为符号性表征信息;③信息表征对用户持续分享意愿的影响效应,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探究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以期揭示隐藏在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背后的深层次起因。基于相关理论和研究情境,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310份问卷数据,分析前因变量的不同组合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路径影响。研究发现:导致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高持续使用意愿的组态路径有6条,导致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低持续使用意愿的组态路径则只有1条;“知识内容质量”“主观规范”“社交满足感”和“自我效能感”4个前因变量在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组态影响路径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研究结论可以拓展和深化信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并可为社会化问答社区等在线知识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标准、提升运营水平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索用户持续使用短视频背后的心理机制,引入冷漠依赖这一构念解释为什么用户在感受到短视频应用带来的消极体验后依然继续使用。[方法/过程]基于"情境刺激-性能体验-持续意愿"框架,构建短视频应用的持续使用机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PLS-SEM对381份问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由碎片化所代表的负面情境刺激对情感疲惫有正向影响,由娱乐性、信息性、社交性所代表的正面情境刺激会正向影响活力;沉浸感对活力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冷漠依赖正向调节情感疲惫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娟  邓胜利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4):102-108
[目的/意义]研究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为社会化问答平台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留存率、活跃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构建一个综合模型,以"知乎"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其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结论]视觉吸引力和需求满足会显著影响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用户体验;主观情感作为中介变量,对视觉吸引力、内容需求、交互体验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除使用频率与用户年龄外,其他环境变量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平台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会影响用户的平台转换意愿,但心理过程机制尚待明确,用户对于隐私“风险-效用”的权衡是否会改变或抵消转换意愿也值得关注。本文对具有移动购物APP使用经验的用户进行数据收集,使用PROCESS模型分析隐私风险感知和隐私效用感知及其交互项对隐私关注和转换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隐私风险感知和隐私效用感知显著正向影响转换意愿;两者交互项影响转换意愿和隐私关注;隐私关注在隐私风险感知和隐私效用感知对转换意愿的作用中发挥中介作用。本研究明确了“隐私计算-隐私关注-转换意愿”的心理过程机制,证实了隐私风险感知和隐私效用感知的交互项对转换意愿存在挤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移动终端的普及让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近年来,知识服务推动移动阅读市场进一步发展,各大平台一面将精准内容智能推荐至用户,一面推出种类丰富的移动阅读产品,这对用户传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以期望确认模型为起始框架,感知价值为前因变量,阅读惯习为结果变量的持续行为模型试图从移动阅读用户感知出发,对感知价值、持续阅读行为及阅读惯习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论阐释,最终以感知价值为切入视角,以期养成用户的社会化阅读惯习,提出深层驱动用户持续行为的进阶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短视频浪潮的推动下,Vlog(Video Blog)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因其呈现出更强的审美区隔,成为继直播、短视频之后,国内视频社交的又一形态,掀起新的风潮。因此,选择Vlog为研究对象,从Vlog用户角度方面出发以满意度和沉浸体验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Vlog用户感知价值与使用行为、忠诚度的关系,构建Vlog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情感价值和社交价值对沉浸体验和满意度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沉浸体验对观看行为和互动行为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满意度对观看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观看行为和互动行为对情感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感知示能性在社会化媒体后续采纳阶段的调节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的采纳和使用是近年来信息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以往针对社会化媒体的后续采纳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首先对感知示能性概念进行界定和扩展,并借鉴系统适应性使用理论对社会化媒体后续采纳特征进行提炼.然后将感知示能性构念作为理论视角切入到社会化媒体的后续采纳阶段,构建了社会化媒体适应性使用构念以及三个相关的外部变量,并通过调研的方法实证检验了感知示能性构念在社会化媒体适应性使用中对于媒体特征、任务复杂度以及社会情境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显示:①媒体特征、任务复杂度和社会情境对于社会化媒体的适应性使用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②感知示能性对于媒体特征和任务复杂度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分别是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但对于社会情境的调节效应则不显著.本研究丰富了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和用户体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并为社会化媒体的交互设计和评价提供相关的准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户体验已成为移动阅读市场的博弈热点,其对满意度和信任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用户对移动阅读APP的持续使用意愿不仅受到满意度和信任的影响,也会受到惯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移动阅读领域用户行为研究提供新视角,推动移动阅读市场的良性发展。首先结合用户体验和现状偏差理论构建研究模型,然后通过问卷搜集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并验证研究模型。研究发现,心流体验、资源体验及价格体验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和信任,过渡成本、沉没成本和依恋正向影响用户惯性,满意度、信任和惯性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图2。表4。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