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跨文化传播一词,最早出现在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德的著作《无声的语言》中。从学理上说,跨文化传播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1]150。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使信息的同步传播成为可能,同时也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电子传播使地球缩小成为一个村落,文化的传播有了载体。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而起源于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传播",其核心就是跨文化,重点是对异质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全球传播化时代,世界俨然成为了"地球村",人们的跨文化活动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产生新的传播效果,而电视文化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十分活跃,本文以电视文化为例分析对在新环境下其发展以及带来的跨文化交流和转变。  相似文献   

3.
文化挪用作为文化交流与冲突中的常见现象,一直是跨文化研究的重点。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挪用是一个颇具消极意义的概念,通常被用来指代自身文化环境中的主流文化在没有真正得到理解前被其他文化挪用的过程与现象。长期以来,文化挪用作为批判性术语带有解构主义色彩,其积极意义长期被忽视,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该概念在制造文化冲突中同时也在化解文化冲突,并成为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全面深刻地理解文化挪用能为本民族文化革新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朱舜水在日本的汉语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为日本培养了众多汉学人才,同时也推进了日本的史学研究,对日本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都有比较重大的影响.朱舜水将中国文化系统地传播到日本,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事业而言,朱舜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是,当前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国的地位明显不相称。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者在对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分析了其现状,并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出了真正树立以受众为导向的观念、整合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跨文化传播的渠道整合、跨文化传播的战略整合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以提高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浪潮的演进中,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中国武术作为人类智慧的体育实践形式和独特文化现象,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广泛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新闻媒体在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跨文化传播现象发达 什么是文化?美国学者霍尔对文化的定义强调文化的群体共有性,同时,他又阐明文化是通过其所属群体成员的传播活动继承、巩固和发展的.在这样的基础上,霍尔提出"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霍尔将文化放置于传播中,使文化避免成为一种静态的死物,而成为了最生动的交流互动行为,赋予文化一种动态的行进感;而"传播即文化",又将传播内容放置于文化背景中,赋予传播行为更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解释跨文化传播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扬州运河城市文化走向世界这一现实在全球跨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地方文化走向世界所面临的跨文化传播背景进行分析,由此而引出地方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诸琦睿 《传媒》2021,(14):78-80
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新兴媒介环境给文化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给文化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对国家民族文化认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对文化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围绕保障国家文化安全议题,就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展开了多方面研讨.  相似文献   

10.
奥运的举行,使中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传播热潮,在实践意义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拟从跨文化传播的源头入手.阐释霍尔"文化即传播"的理念,从学术理论和奥运实践两层面阐释文化传播的内容意义.然后,联系本人所从事的海峡台文化传播工作,谈谈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兼与童兵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飞 《新闻大学》2006,(1):17-27
跨文化传播(或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殖民主义打破了不同文化自足的进化方式后,强势文化将强权即真理的逻辑搬到了文化领域,从根本上颠覆了文化正常交往、彼此影响、融合提升的主题,而变成了文化的殖民主义.文化的新殖民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变幻形式.历史的分析有语境,文化的判断有系数.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更需要在深刻认识这样的语境的基础上,全面检视作为"舶来品"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作出我们当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形象必须要经过传播,才能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形象.国家形象唯有在对外传播中才能真正塑造起来.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下,跨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了构建国家形象的主要传播手段. 中国的国家形象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舆论中所形成的形象,即他人认同".①这也就表明国家形象是一种外在的"评价和认定",是人的一种主观观念和认识,是可变化的,存在着差异和不一致性.换句话说,国家形象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被理解的,它"既不是由该国的客观现状所决定,也不是由该国的自我标榜所认定的,它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承认,而这种认可和承认又深深根植于认知主体所置身其中的文化知识结构或共享的意义符号系统".②  相似文献   

13.
唐冑 《传媒》2021,(13)
千载以来传统儒学研究汗牛充栋、蔚为大观,但随着现代西方学术体系主导地位的确立,我国学者为适应西方学术规范,在传播学、语言学、哲学等儒学相关研究领域往往以"他者"视角窥探本土文化内涵,这无异于"隔靴搔痒",难寻其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将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新时期本土文化传播学研究需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之深蕴,撷华夏文明之要义,以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建构起本土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破除"唯西方马首是瞻""食洋不化"的旧习.潘祥辉所著的《华夏传播新探:一种跨文化比较视角》一书以中国古代的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跨文化、跨时空背景下华夏文化的传播机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本土传播学研究的新思路.关于著作的整体价值评定邵培仁教授、孙旭培教授两位先生珠玉在前,兹不赘述,此处单论书中重点阐述的儒家文化与媒体传播议题.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传播有利也有弊: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出版业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加大与国外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出版市场.文章以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出版全球化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的跨文化出版形势进行阐述,并对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及传播内容选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自身形象、增进理解意义重大。新的国际格局和传播环境要求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受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变革。本文以"美丽江苏"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了这一品牌形象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六结合"的理念和具体的传播策略。它们指向了这样一种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跨文化传播是一座"桥",连接了不同的群体,其价值不是为了传播自己,而是依靠对"自己"的传播,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林龑 《新闻世界》2009,(11):175-176
经济全球化要求跨国公司必须实现国际化生存和跨文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试图分享彼此信息和意义的行为就是商业性跨文化传播,而跨国公司在中国特殊的儒家文化商业氛围中也必将完成其中国式的生存转型。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理念转变进行学理上的探讨,从文化休克、文化适应及交易性文化这三个方面还原“送礼”争端的跨文化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化研究的开拓者,雷蒙德·威廉斯在其一系列著作中阐述了他的传播思想.他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以及大众传媒同社会与文化的联系来审视大众传播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章晓华 《新闻世界》2012,(10):63-64
跨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文化软实力受到广泛认可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的地位也随之凸显。由于对跨文化传播存在认识误区,从而在各文化谱系之间设下了交流障碍。本文从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情绪入手,提出相应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即以虚怀拥抱外来文化,以执着坚守本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内而言,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保持精神独立性是重要课题;对外而言,如何降低文化折扣,实现精准的跨文化传播,保证传播效果的大面积覆盖也同样重要.当下中国的硬实力正在日益提高,文化软实力也应当得到提升,同硬实力相匹配.本文认为,跨文化传播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注意国际传播中必然存在的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20.
王琛璐 《今传媒》2010,18(9):106-108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广告传播越来越频繁,也逐渐形成21世纪的主流广告形式。国内近十年关于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国际领域之间的跨文化广告传播,指出其不同于一般广告传播的特殊性及其特有的传播模式。有的学者侧重于研究跨文化广告传播所带来的文化差异现象,认为伴随而来的是西方国家所带来的文化霸权倾向;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文化融合是跨文化广告传播的趋势,"求同存异"才是其根本策略。总结分析近十年国内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研究,文化差异和文化霸权是跨文化广告传播存在的两个主要障碍,只有在不同的文化域间寻求契合点,才能使跨文化广告传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