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引领课程迭代升级,课程则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目标任务的核心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优化既有课程体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均印证了“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一般而言,“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对课程诸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系统规划的过程,学校要在澄清“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构建理念的基础上,阐释“五育并举”课程目标的应然之意、推进“五育并举”课程结构的整合融通、组织“五育并举”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制定“五育并举”课程的运行方略。为保证“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适切性,应组建课程审议小组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组织保障,融通课程资源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保障,建立课程“评价—监控”机制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确定“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毕业要求和“五育并举、硕博贯通”的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学术学位硕士、学术学位博士的分类人才培养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应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研究生培养应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学为主、双向并重”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五育并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校想要落实好“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其核心要义。在我国,“五育并举”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其主要涉及的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管理体制等内容,都与新时期教育方针相契合。从课程设置角度来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以理解为五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文章从农村小学教育的角度对“五育并举”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课程体系中,以德育为中心,体育和艺术为核心,劳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等课程建设和未来农村小学课程的发展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成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中小学在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坚持遵循基础性,兼顾开放性;关涉整体性,重视融合性;强调同一性,突出多样性;恪守阶段性,遵守连贯性的基本原则。为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要形成以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课程规划为引领、以课程结构为支撑、以课程运行为抓手的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框架。为贯彻落实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实施,学校需从畅通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的实施渠道、规范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健全课程的保障机制、打造课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四个方面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5.
韩东 《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02-104
随着教育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多元化创新发展,“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设已逐步成为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中学美术学科建设及教育实践作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教育教学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特征及要求,基于中学美术学科教育实践对“五育并举”课程体系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学美术学科建设及教育实践层面对“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根据“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特征探讨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实施策略,助力“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全面推广使用的同时,奠定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课程基础。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当前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片面强调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彼此孤立,育人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等问题。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从自身教育实践出发,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五育”融合为核心,以基本课程样态为架构,以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课程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时代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理念被再度强调,并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和实践要求。而“五育并举”从理论达成共识到向育人教学实践的“五育融合”转化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受教育观念、地区经济、文化差异等要素影响,“五育并举”等先进教育理念的落实还有一定的阻滞;对此尝试从立德树人视域揭示“五育并举”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梳理分析“五育并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解决问题和实质性推进“五育并举”的角度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整体性、完整性的要求,是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思想的重要遵循,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对接社会发展需要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人才的全面自主培养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全方位推进“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需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高校应把握“五育并举”新内涵,对标教育评价改革新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要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着手进行变革,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一体化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理想信念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海港小学站在整体育人、“五育”并举的高度,融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以“学科宣言”凸显课程育人目标,以“学科地图”提供课程指引,以“学科整合”加强育人合力,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全学科阅读”打破学科壁垒,以“赋能型评价”描述学业表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有为·领航”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要求、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和具体行动指南。推进“五育并举”,要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补齐教育的短板;要注意各学段衔接贯通、一脉相承;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合力,协同育人;要做好评价导向和政策保障;要立足课程,着眼课堂。落实“五育并举”,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差别推进;要鼓励学校多元发展,彰显特色;要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发挥特长,彰显个性。“五育并举”并不排斥技术变革,可以借力人工智能,实现融合共进;“五育并举是南品质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指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出发,提出建立“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当前,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格局初步形成,“五育”融合的实践仍需探索。“五育”中的智育重、德育疏、体育弱、美育少、劳动教育缺的短板和弱项依然明显,融合推进实施尚需时日;认识的二元论、知识的箱格化、学科的分离化等问题依然出现在我们的学校和课堂中;“五唯”评价,特别是“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导向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五育”并举方针的落实。构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需要确立明确的评价目标,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完备的评价体系模型。具体实施策略是:构建综合性课程,落实“五育”并举;创设真实性情境,拓展评价资源;开发创新性评价工具,推进评价实施;兼容多元评价主体,交互评价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中,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总体要求,纪检监察学人才培养体系应重点解决纪检监察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与能力要求、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四个密切联系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需综合考虑纪检监察学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定位、学生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平衡三个因素。在素质与能力要求方面,可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个维度开展系统的构建。在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方面,既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分层次、有侧重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科学构建以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方向选修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及促进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双向互动。在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方面,应在统编教材基础上构建分层次、多样化教材体系,推动案例教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与案例开发,以及开发面向更广泛学生群体的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推进“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是新时期转变小学育人方式的要求,也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担当。为了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转化为师生成长的内在理念与外在行为,本校提出了“立体化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构想,以课程为抓手,链接管理、教学、评价以及一切可能的要素,通过文化内聚、实践落地,在现实中积极探寻“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培养方案、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环节,其中,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因此,改革大学课程、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中心环节。 从石油工业发展及人才需要的变化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强能力”成为  相似文献   

18.
区域课程是新时代“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全面建构的有益资源补充。北京市东城区以“崇文争先”为理念指导,以“育人资源库”为构建目标,以“整体构建”为推进思路,开展“五育并举”区域课程构建。形成具备指向高位发展的课程目标、涵括兼顾前沿与本土的课程内容、囊括“两层五类”的立体多维课程结构、具有灵活多变的课程实施路径的“崇文争先”区域课程体系。通过强化区域统筹以盘活区域资源,加强科研引领以持续优化区域课程,加强学校合作以共建共享实现共荣共赢为区域课程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五育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福州第四中学“惠泽大美育”课程正是基于“五育融合”发展目标而逐步探索出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它秉承“适性发展,成人致美”的办学理念,从优化全育课程架构、制定学科大美育课程实施策略、开发大美育课程校本教材、拓展大美育系列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维度、探索多元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实现五育融合共通,“五位一体”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是一个加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需求分析定位不准确,学科型的课程体系、理论与实习实训不融合等问题。为此,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优化设计定位,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和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全面实施"2+1"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