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9):243-247
在分析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五化"的策略方法,即安全教育常态化、运行机制多元化、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化、授课队伍专业化和评价考核体系机制详细化,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五个建设",即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支撑体系建设、安全教育授课队伍建设、安全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建设和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钧 《成人教育》2019,39(4):1-5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然而,在理论上,社会大众对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客观存在教育对象"特殊论"、教育内容"职业论"、教育形式"时序论"、教育体系"对立论"和教育价值"功利论"等认识误区。在实践上,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发展基础条件羸弱,政策法规建设进程缓慢,组织机构发展不足,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失衡,现代化技术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平台创新和保障支撑优化等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3.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国教育制度创新的亮点。规划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要求,明确了体系建设的目标方向。一是明确了"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体系建设目标。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规划进一步提出了"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体系建设总要求,并从三个方面具体  相似文献   

4.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国教育制度创新的亮点。规划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要求,明确了体系建设的目标方向。一是明确了"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体系建设目标。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规划进一步提出了"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体系建设总要求,并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是形成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的需要,是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需要,是考核和监控教育成效的需要.基于这一时代要求,高校要着力建设可示范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建设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建设可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建设可执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目标体系、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四个子系统构成。在建构有效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确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处理好"建设"和"监控"的关系,保障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加快建设智慧中职教育,就其动因而言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直接推力和现实张力,意义重大而深远。江苏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呈现出鲜明的"统筹不足、技术不足、内涵不足、机制不足和主体不足"的"五个不足"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智慧中职教育建设,必须构建"量化目标体系+机制性目标体系+趋向性目标体系"综合目标体系,强化"认识引领、投入保障、技术支撑、资源构筑、机制提升"的五大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三堂"融通,即建设包括理实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专兼顾的创业教育活动体系、三实递进的创业教育实训体系、内外结合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实现第一课堂(课程)、第二课堂(活动)、第三课堂(实训)的有机融通。  相似文献   

9.
推进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障。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研等方式分析地方高校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指出双创教育存在师生结构比例不协调、教师专业技能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结合现有高校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地方高校应当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外引、内培"培养机制、"三阶"教师培育体系、"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优化双创教师队伍培养路径,提升双创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助推双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体系取向"和"问题取向"是当前学科研究的两种取向。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体系取向"以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为核心目的,"问题取向"则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旨趣。这两种研究取向各有利弊。"体系取向"在构建完备的教育技术体系的同时,易产生"为了体系而体系"的研究偏差,并导致学科领域的泛化、学科建设的封闭和狭隘等;"问题取向"使得教育技术学研究在保持鲜活性和生命力的同时,易导致研究流于"现象",缺乏深刻性、建设性与系统性。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的分离,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融合是实现"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统一的抓手,是当前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