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发端和成熟于习近平总书记躬耕基层的劳动实践,聚焦和回应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为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和活动树立了正确导向,规划了科学道路,提出了关键举措,构建了科学路径。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构建了实现伟大梦想的人才基础,引领了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风尚,提供了建设伟大工程的价值遵循,明确了进行伟大斗争的精神状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对于统揽“四个伟大”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践行新时代的劳动观,以新时代的劳动观作为理论指导依据。新时代劳动观主要包含了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高职院校融入劳动教育能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劳动传统、促进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达到改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让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拥有强有力的思想引领,丰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教育目的,从而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人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在新时代表现出较高的价值意蕴。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将劳动创造价值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及育人实践的重要抓手,从而促进形成新型劳动关系,创新劳动观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以此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并举,为新时代培养新型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对马列经典作家劳动教育观的坚持和对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劳动教育思想的传承与提升是其形成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高素质劳动人才的需求、重塑正确的劳动观和丰富的劳动磨炼是其形成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内涵丰富,主要涵盖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劳动价值观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途径等方面的现实意蕴。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向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新时代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提供了遵循,为培养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墨子思想是神文和人文的对立统一,墨学发展是超越神文向人文的转化.墨学的人文内涵.可概括为劳动生产观,劳动本位观,劳动人权观,兼爱平等观,群众智慧观,人力能动观,人民价值观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劳动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于引领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塑造劳动品格并练就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育人地位.劳动育人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及中国共产党育人理念.新时代劳动育人要注重规范性,加强教育制度保障,通过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提升劳动育人各个阶段的有效衔接,并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增强劳动育人的向心力,不断提升劳动育人事业的质量效度.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核心要义之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顺应时代要求,提倡多元劳动;坚持五育并举,强调全面发展;落实三大任务,深化劳动价值;把握核心要义,追求内外统一.然而,实践教育过程中却存在价值取向的功利化、教育观念边缘化、教育形式片面化、教育机制不健全等四大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思想劳育、教学劳育、机制劳育、终身劳育等方面进行重点反思突破.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师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奠基人.他们对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质量.切实提高他们对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认知,是做好劳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这是一个既需要长期坚持又必须循序渐进的过程.真正使小学教师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践行者,实现由"守旧"到"创新",由"肤浅"到"深刻",由"被动"到"主动",可以利用多种途径通过从"唤起重新认知—驱动深层认知—促进理性认知—提高理论认知—强化自我认知"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校重视大学生劳动教育,实现在劳动教育的时代大潮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回归与育人初心的回归。高校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挑战,主动融入新时代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变革,多措并举,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的工作体系与保障,促进劳动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要依托于劳动教育课程这一重要载体。本文从分析新时代高校本科生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入手,坚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紧密围绕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目标,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