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姆小说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心选择的故事题材是吸引读者的主要方面,结合叙事学的分析方法对小说的深一层次的艺术特点和叙述形式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本文参照毛姆的生活背景以及生平事迹,对其小说特点做出简要概括,并从叙事学的话语层分析毛姆小说的艺术特色以及独特的修辞手法,揭示出他作品背后的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在家族文本中,"围城意识"与叙事形式是一种双向阐释、互相印证的关系.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可分解为三个阐释向度:家族故事的横向组合关系(即故事生成);家族故事的纵向聚合关系(即叙事模式);家族故事的语言构成机制(即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3.
伤痕小说中,有大量描写背叛故事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使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伤痕小说的内涵,而且还有效地揭示出在极左思想控制下革命伦理和人道伦理的冲突。同时,为了使伤痕小说能够"合理"地被主流话语所接受,作家们必须要在叙述和文本结构上精心整合,而这些"加入"与"整合"也恰恰使伤痕小说自身出现裂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文体互渗"批评话语有三种类型:即现代日记体小说、现代童话体小说和现代诗化小说的批评话语。此类"批评话语"皆指涉中国现代作家与对象世界之间确立共存关系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状态,即诗性的彰显与消隐。现代小说创作中"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诗性放逐是与现代创作主体的个性人格、社会时代意识以及文化精神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5.
符蓉 《文教资料》2008,(20):25-26
哈代在"威塞克斯小说"中对自然景物描写风格独特,巧妙运用了象征、隐喻、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服务于小说主题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其小说伟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余书林小说在叙事艺术上运用话语的暗示和人物行动的矛盾,深刻地表现了乡村男女微妙的情感世界;通过民间戏谑和官方庄重的比对和消解,写出农民在当代多元价值选择中的复杂心态。作品中随机运用乡风民俗来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发展,并以贴切的民间话语,加强人物的生动性和故事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小说的创作从叙述语言与人物话语方面表现了其所精通的“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叙述语言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运用语言提示;用动、名词写作;使用情绪语言,让作品情景诗化;对叙述语言进行选择与限制等。而在人物话语(包括对话与独白)方面,海明威用人物话语替代传统小说中的描写、叙述、议论和说明,创造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独特的意象是爱伦·坡小说的重要艺术特色,评论界对此进行了有效的解读。美中不足的是,坡小说中最为独特一个意象,即"裹尸布"却未被引起足够的关注。"裹尸布"像一串珍珠闪耀在坡的数篇小说中,彰显着独特的艺术功能:在《红死病的假面具》中,它强化了恐怖效果;在《丽姬娅》中,它甄别了人物身份;在《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中,它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李渔是清初文坛在小说创作和理论方面都应给予较多关注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虚构理论及其小说的虚构艺术是我国小说史上小说观念的一次重要演进.李渔小说突破了以往"记录见闻"和"写真尚实"观念的拘箝,在小说题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大胆虚构,使其笔下的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于事实,故事内容新颖奇特,情节变幻多姿,构思独特,想象丰富,作品具有鲜活灵动的气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李渔风格.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0,(2):66-69
研究一部作品的叙事艺术,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托马斯·品钦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其创作的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拍卖第49批》是托马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中体现的叙事结构艺术、人物塑造艺术和叙事话语艺术等,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托马斯·品钦的小说叙事艺术,值得广大读者展开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叔叔的故事》的解读,总结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心态,揭示文本隐含的深刻内涵,展示作品人物的复杂心理,试图在王安忆小说特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全文着重从三个独特的视角体察《叔叔的故事》的小说特质,即"使命感"与"宿命论"——创作心态的复杂交织;"思想"与"物质"的重合——文本中隐含的"故事";人与自己的抗争——小说人物心理发掘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宠儿》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最成功的小说之一,莫里森以其卓越的语言能力和具有创新性的叙述技巧将整个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而又充满悬念。本文将从叙述学和文体学的接舍面对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展现托尼·莫里森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小说独特的文体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诗与小说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借诗的语言形式(叙事诗)来写小说,为诗体小说,如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里金》;一是使诗的意蕴内化到小说中,为诗化小说,孙犁的《荷花淀》是此类作品的代表.诗化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同样具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但和一般小说相比这三要素又有独特之处,本文结合孙犁的《荷花淀》做逐一浅析.  相似文献   

14.
哈代在小说创作中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高超的象征艺术是构成其伟大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在背景、结构、自然景物方面的象征表现手法,进而阐释其作品强烈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时间艺术的小说,其叙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叙事与时间的研究主要是从"故事"与"话语"的关系入手,揭示"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之间的差异。在《白包山》中,艾丽丝·门罗利用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的差异,发挥时序、时距和频率的叙事功能,构建了一个看似错乱实则清晰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16.
蒲宁是俄罗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蒲宁小说中的乡土色彩具有丰富的内涵。他深爱自己的祖国,因此他以平实的风格,朴素的语言来描写自己的故乡——庄园和自己的祖国——俄罗斯的故事。本文将以蒲宁乡土小说中悲剧性的人物形象、矛盾的乡土环境,和爱而不得的乡土情怀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简要分析,论述蒲宁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母题,以便更好的理解这位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因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而在作品中对乡土所倾注的别具一格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叙述学角度,对小说的本体特性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小说的本质应从作品本文中去探寻,尤其应从本文的建构过程中去探寻,因为作品本文才是小说唯一具体的直接的存在。本文的建构有自己的艺术法则,即文学叙述的法则,因此,由叙述的功能和规律而形成的叙述性,应视为小说本文的特性。据此,还对如何分析小说本文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自元小说"是"元小说"的种概念,是指一部小说以自身为叙事对象。先锋派作家马原的小说《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即是自元小说。自元小说的自指性特点,决定其叙事语式以自述式话语(即非引语型话语)为主,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考察作者、叙述者、故事角色、评论者以及读者间关系的交互性,同时关注叙事文本结构的层级性。  相似文献   

19.
1930年代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均出现繁荣的局面,而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又是小说理论成熟与繁荣的重要表现.19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强化了人物典型化理论和人物心理表现的理论;二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强化了小说的环境(背景)理论;三是出现向"故事"的回归,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论.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曾说:可能每个小说家首先都要写诗。福克纳毫无诗名而只以小说流芳后世,他所说的诗该是在境界、笔风、心灵的意义层面。王泽群是实实在在地由诗跨入小说,而且这中间的跨度长达近二十年。这段不短的作家个人文学史历程中,王泽群由写诗向文坛举步,继而写作散文、剧本,年近不惑开始在小说领域耕耘,其文体选择正与文学史的顺序内在地一致。 从十七岁开始写作并发表诗歌,王泽群至今未停歇诗笔,他的诗语、诗情、诗意,在连绵的笔墨间浸润到其他类型的作品里,渗透在小说的篇章中,构成一纸纸沉稳跃动、充满诗性的文人话语,这便是王泽群小说独具风格的叙事艺术。 造型与提纯:诗性的叙事语言 语言艺术家中那些最伟大的人物的最伟大的功绩也许恰恰就在于,他们对不可说的东西保持悲剧性的沉默。现代阐释学家如是说。然而,语言艺术家的职责不是在沉默中无言寂灭,而是寻找更恰当而切近的话语重建“沉默如金”般的艺术穿透力。王泽群即在叙事文体中调动高度凝炼而简朴的语言进行情感和意象造型,把漫散的生活故事流汇集在短小而具统摄力的话语里。 《漠风不相识》是王泽群小说创作初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叙述了一对远离故乡的游子二十五年后重返故土的偶遇,作者选择夜作为时间和空间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