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桂碧 《甘肃教育》2023,(17):25-29
志愿服务是青年大学生参加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具有一致的价值趋向。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是青年大学生提升专业核心能力、涵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技能的可靠途径;是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跑好“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是青年大学生增强劳动认同感和获得感,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文章就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面临的现实困境、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的内在关联与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高度重视青年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模式,引导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一环,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深入阐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困境,并提出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优化路径,以推动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汽车类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职业规划,开设“‘车工匠’洗车劳动实践”课程。该课程顺应新时代劳动教育需求,通过理论学习、实操践行、志愿服务、思考总结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素养,有效实现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劳动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和责任意识,以劳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围绕习近平劳动思想提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改革的一些举措,为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屡创新高度,为青少年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资源与契机。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在价值目标、育人模式和精神核心等方面存在紧密关联和契合性,可以成为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与新兴生长点。在现实实践中,志愿服务是国家政策支持并倡导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途径与载体,能化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理想与现实脱节的困境难题,可以促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与劳动品格的正向养成。以志愿服务创新青少年劳动教育应当激发志愿服务内在动力,深化劳动道德素养涵育与价值引领;依托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实现劳动教育意涵扩容与提质增色;协调志愿服务资源整合,构建劳动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助力劳动教育常态化与长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是劳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范畴。志愿服务具有丰富的劳动育人价值,能够促进学生认同劳动思想、提高劳动技能、激发劳动创造潜力。在实践中,由于对志愿服务价值认知不清晰、志愿服务劳动内容挖掘不深刻以及志愿服务组织架构不科学,致使职业院校志愿服务存在劳动教育导向不足、劳动教育体验不佳和劳动教育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凸显志愿服务劳动教育价值认知;深度挖掘志愿服务意蕴,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优化志愿服务管理,激发劳动教育参与动力。  相似文献   

8.
谢迪  袁甬萍 《知识文库》2023,(10):146-148
<正>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进行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操作锻炼机会,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但是传统的口腔志愿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实施。为了更好地培育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我们针对口腔志愿服务进行课程化构建研究与实践,并初步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志愿服务实践课程体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利用业余时间,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向社会或他人无偿提供的公益服务。  相似文献   

9.
青年志愿服务的教育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参与人数众多、活动内容丰富、项目运作规范、社会影响广泛,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华彩乐章。那么,青年志愿服务兴起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之源是什么呢?青年志愿服务需要先进理论指导,我们认为从教育学理论视角来分析,青年志愿服务离不开三大教育理论的支撑,涉及青年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说、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学说。一、青年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青年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根基,同样也是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深刻认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对于领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价值意蕴、推动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新时代劳动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泛化、劳动实践体验吸引力不足、推进劳动教育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高校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需要构建多元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丰富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完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坚持在实践中育人,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和激励保障措施,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将理论付诸实践、加强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学生志愿服务为例,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深入探究实践育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能够主动作为、乐于奉献、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自我领导力与大学劳动教育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提升,是有效落实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精神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应将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作为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着重激发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内在动机,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着重训练学生建设性的思维模式、努力创新的思维习惯与创造性劳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行为聚焦力与共情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的主要基地,推行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奉献与付出精神,并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自己。相较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因此,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实践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导向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接着探索了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的具体意义,分别体现在:志愿服务是促进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是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平台、促进了我国社会公益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这几方面。总而言之,志愿服务是辅助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教育途径,可以有效改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夯筑思政教育基石。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化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蓬勃开展,但仍然存在持续性不强、行政色彩浓、教育维度单一等问题。构建志愿服务课程体系是实现高校志愿服务常态化的重要路径。志愿服务课程化的实现途径包括完善志愿服务课程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理论教学、实践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20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学生基层文化站建设,系统、长期地服务地方经济、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基层文化站的长期有效运行,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志愿服务也为高校构建了一种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志愿服务体现的志愿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当前高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让更多大学生体验志愿服务活动经历以及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法、活动成效考核的标准以及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劳动育人具有内在关联性,人的全面发展是志愿服务与劳动育人的统一价值指向,它们具有高度契合的育人功能——满足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志愿服务劳动育人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方面。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劳动育人的路径包括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提供劳动育人保障;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提升劳动育人效能;追求志愿服务精致化,深化劳动育人功能;实现志愿服务网络化,拓展劳动育人新渠道。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根本保障。志愿服务作为加强社会管理、推进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途径,是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传承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传统美德,还革新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彰显时代精神与育人本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要充分挖掘其功能,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自觉接受、深度认可的活动,助力高校完成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