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在画平行线中的应用例1我们都会用移动三角板的方法来画平行线,你能用这种方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吗?请说出画法的道理.解:如图1所示,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P点画AB的平行线CD.画法:(1“)放”.把三角板的一边放在直线AB上.(2“)贴”.把直尺紧贴在三角板的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 出示题目: 上面是一组平行线,利用这组平行线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生独立操作后,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利用这组平行线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如何能确保你画出的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 生1:我用了三角尺和直尺来做工具,把三角尺的斜边和其中的一条平行线重合,这样就能在两条平行线间描出一条直角边,再通过直尺平移三角尺,就像画平行线那样,得到两条互相平行的对边,得到的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师(肯定)继续询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我的方法比生1的简单多了,而且万无一失! 师:老师很感兴趣,说说你的画法. 生2(举起手中的直尺):你瞧,我们所用的直尺是一个长方形,那它的上下两条边一定是互相平行的.我把直尺斜过来一点摆在这组平行线上,然后描出直尺的上下两条边,一个平行四边形就画成啦! 师肯定,同学们都认同点头.  相似文献   

3.
平行线的判定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 .对于这三个判定方法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1 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对判定公理的认知1.如图 1,用三根硬木条制成“三线八角”活动教具 .把木条a ,c固定不动 ,让木条b绕着A点转动 ,显然∠ 1的大小也在变化 .T :b转到什么位置时 ,有b∥a ?S :b转到图 1所示的虚线位置时 ,有b∥a .图 1       图 22 .如图 2 ,演示过直线AB外一点P画AB的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观察画平行线的过程 .T :在上述演示过程中 ,三角板的一边为什么要紧贴着直尺进行移动 ?S …  相似文献   

4.
一、三角板与直尺的叠放例1(2001湖南)如图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A)80(B)50(C)30(D)20答D.点评通过把三角板、直尺结合,利用三角板的特殊角、直尺平行的特性,既考查了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又考查了相关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作平行线     
一月一次的数学晚会上,7年级2班的同学表演的数学小品《作平行线》,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具:小黑板一个,三角板一个,直尺一把,钢笔一支,透明胶一卷,半透明纸三张(如图1).  相似文献   

6.
作平行线     
一月一次的数学晚会上,7年级2班的同学表演的数学小品《作平行线》,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具:小黑板一个,三角板一个,直尺一把,钢笔一支,透明胶一卷,半透明纸三张(如图1).随着广播里传出“下面表演的节目是小品《作平行线》”,演员出场了,两位表演者一高一矮,迈着滑稽的步子蹒跚地走向台前,高个子手中拿着三张半透明纸,矮个子手中则拿着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频频地向观众点头致意.然后他们走向小黑板前,高个子迅速地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题都在学生熟悉的工具——直尺,三角板等上下功夫,编写考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试题.现举几例与大家共同欣赏直尺三角板动起来的"精彩".例1(1)(2010年宁德)如图1,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相似文献   

8.
苗学军 《初中生》2005,(34):22-24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图1所示,在画图过程中,三角尺沿着直尺的方向由原来的位置平行地移到另一个位置,我们把这样的移动简称为平移.三角尺的平移既可以看成是线段(三角尺的边)的平移,也可以看成是整个图形(三角形)的平移.在思考有关图形问题时,利用平移的方法,把部分图形"搬"到新的位置,使不规则图形变成规则图形,能使已知条件与待证结论之间的关系变得清晰明确,使解题过程变得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9.
平行四边形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画法,同学们总觉得不太好画,今天林老师就来告诉同学们平行四边形的几种画法。你们手上有三角板(或者是能画平行线的工具都行)吗?现在就跟着老师做:画法一:(1)画两条平行线(图1)。(2)画一条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于A、B两点(图2)。  相似文献   

10.
在认识了平行线和借助已有物体画平行线之后,老师教学生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先边讲边示范了一遍,为了让他们能记住操作步骤,又举例(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介绍为什么要如此操作:先把三角尺的直角边对准已知直线,再把直尺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紧贴在一起,把三角尺沿直尺边平移,然后画出平行线。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认真、很谨慎地  相似文献   

11.
“平行线认识”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认识平行线,初步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学过程可按看、试、画、练四个步骤进行。一、观察想象。教师用a、b 两根细木条代表两条直线,如右图放置在黑板上(直线 a 固定,直线 b 旋转),要求学生观察想象:这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无论  相似文献   

12.
一、作梯形—腰的平行线问题1若以14cm、9cm为底,13cm、7cm为腰画梯形,这样的梯形能否画出?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学生用画草图的方法,试验画出此图(假定能画出),然后根据有关定理进行推理论证。画出梯形ABCD,如图1,作一腰的平行线DE.这样学生他们就很容易根据平行四边形ABED的性质和已知的条件,得出△DEC中的三边分别为5cm、7cm、13cm.这时学生立刻发现,此三角形作不出来.因为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定理.学生会自己得出结论:“此图作不出来.”问题2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AC=B…  相似文献   

13.
三角板除了可以替代直尺画直线之外,还有其它的用途.1.拼特殊的角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拼出15°的∠1和165°的∠2.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一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小学数学第八册中已经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初二平几“2.5平行公理”中继续学习平行线的画法时,就不能再停留在小学阶段“依葫芦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139页探究: 如图1和图2.借助三角板画出15^o、75^o的角.用一副三角板.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试一试!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画出力臂图1 图2 图3 图4 同学们在画力臂时常见的错误有: 1.把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当作力臂,如图1所示. 2.过力的作用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平行线的垂线,如图2所示. 3.把支点与箭头的连线作为力臂,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五年制第四册P88—90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直线和线段,学会用直尺(或三角尺)量线段的长和画定长线段。 2.使学生初步了解直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线和线段的认识,画量线段。 教学难点:量方位不同的线段。 教学用具:1.幻灯片6张(量实物片1张,练习片5张) 2.直尺1把,三角板一副,卷尺,彩色笔1支,毛线1根,铅垂线1根,白纸1张,幻灯机上用的三角板1块。 3.学生各自准备三角尺一副,0—10的数字卡片一套,练习纸一张、白纸一张。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 1.实物演示,形成“直  相似文献   

18.
做一个画平行线的工具,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平时用的三角尺,只要用三角尺沿着直尺滑动,即可画出平行线.沿着直尺滑动!这句话使我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在一根长木条上做上下两个滑块呢?这样,根据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原理,就可以画出平行线了.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五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探究活动,内容如下:图1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这些角(图1).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此探究的设计意图是运用测量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七册P39~4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2.使学生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3.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