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比拟和比喻是两种常见的修辞现象。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本质差别。先说共同之处。这两个修辞格都是由于人们对于不同性质的事物的联想而产生的表达方式。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类似点,引起联想,于是就利用这种相似性,用另一事物给要陈述的事物作比,这就产生了比喻和比拟。例如,在要表达“伟大的党培养我成长”这个意思时,说话人联想到母亲对于子女的哺育,两者有相似之处。为了把意思表达得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常常苦于思路闭塞,没啥可写。解决这个问题,秦牧以为应“发挥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联想的形式颇多,诸如类比联想、虚实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点面联想,等等。我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重点学好用好前两种。一、类...  相似文献   

3.
联想,就是由一件事物而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到的事物就是储存在记忆里的事物。它把所见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与所想到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文章里写进了联想,就可以使文章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使思想感情得到充分表达,使文章更形象、生动,中心明确。大纲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指出:逐步做到要有“具体内容”和“真情实感”。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重视了如何用联想法描写事物的序列性片断训练。一、相似联想观察时找出两种事物在形态或性质上的相似点,用比喻手法写。如第十一册《草原》一文写草原上的河时有句话:“…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点题的几种方法画龙点睛,在文章关键之处用一两句或者一段精练的话语点明文章的主旨,为“点题”。在读书中体会点题的妙处,学会点题,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下面谈谈记叙文点题的几种方法:一、开篇点题。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与地坛(节选)》中,作者多次提到母亲从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而当母亲去世后,“我才想到”自己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由“我”没有“想到”的母亲到“我”“想到”的母亲,再想到未来自己的难题,构成了理解《我与地坛(节选)》的一条新的线索。在这个“难题”中隐伏的普遍爱和个体爱以及“道路唯一性”等难题是我们解读《我与地坛(节选)》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面向。对史铁生而言,如何去面对这些难题,将是我们再次阅读《我与地坛(节选)》时需要重新关注的问题。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6.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7.
刚到家门口,就看见母亲无精打采地倚靠在门前,无焦距的眼神投放在小巷拐弯处。 "家里出事了?"我马上联想到最近一次母亲出现如此神色的时候是外婆去世  相似文献   

8.
我的娃娃头     
自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给我剪一个娃娃头。母亲说:“小女孩,娃娃脸梳个娃娃头,乖巧,可爱。”等我长大一些后,看到扎着羊角辫跳皮筋的小朋友,那两根辫子上下舞动,我真是羡慕极了。可每次我嚷嚷着要母亲给我梳个小辫时,母亲总是微笑着说:“好孩子,你看妈妈每天这么忙,哪有时间给你梳小辫呢!”母亲是一所乡村学校的教师,爸爸常年在部队工作,我们一直住在奶奶家。爷爷两年前去世了,年岁已高的奶奶经不住突如其来的打击,卧床不起。从此母亲肩负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每天早晨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她很早就起床了。我和弟弟起来时,早点已经摆在桌…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而母亲的作用尤为重要。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将母亲学历划分为“初中以下”“高中”“大学本科”(下文中简称“大学”)“研究生”四个学历层次,旨在探究“母亲学历”这一因素与学生对“网络”一词与不同德目联想率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母亲学历不同的学生由“网络”联想到“爱国”“责任”“自律”“诚信”“尊重”“公正”和“合作”7个德目时表现出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合欢树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班中有一位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都“闻名遐迩”的双后进生,叫夏文。由于他经常光顾电子游戏室、录像厅,而且常偷学校附近商店的钱物,因此,人们似乎忘记了他的名字,都管他叫“老油”。 开学那天,我就感受到了“老油”的厉害。正当我跟全班同学谈心时,坐在讲台旁的他突然站了起来,指着我耳下痣上的毛发大声地说:“老师,你这里有一根毛,我帮你拿掉。”全班同学先是哄堂大笑,继而是一阵窃窃私语…… 这个父亲早已去世,母亲也已改嫁的孩子,真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正当我满脸通红,手上骨节咯咯作响时(…  相似文献   

12.
诚实     
一名男子到一家保险公司办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的经理问他父母是多大年龄去世的。“我的母亲三十岁时死于心脏病,我的父亲三十五岁时死于肺结核。”“我很抱歉,”经理说,“由于您的父母都不健康,我们不能为您办理人身保险。”正当这名男子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办公室时,他遇到了一名职员,这名职员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你不应该如此坦白地说出事实,”职员说,“如果你那样说的话,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为你办理保险。发挥你的想像力吧!”这位男子又到了另一家保险公司,被请进了经理办公室。“嗨!年青人,你的父母是多大岁数去世的?”“母亲…  相似文献   

13.
合欢树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  相似文献   

14.
八九岁时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读后哭了起来:“巴迪,你真地写出了这么好、这么精彩的诗吗?”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喃喃地说:“是的。”母亲赞不绝口,说这首诗简直有天才的水平呢。我欣喜万分,问道:“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完成的诗作给他看。母亲说七点钟左右。那天下午我花了很多时间为父亲的到来做准备。我用最漂亮的花字体把小诗重誊一遍,然后在诗的周围描上五彩斑斓的花边,并充满信心地把它敬放在餐桌上父亲的餐具旁。到了七点,父亲还没回来。七点一刻。七点半。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父亲。他是好莱坞派拉蒙影片公司…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上)》2011,(15):158-159
“母亲年轻的时候不重亲情,到了晚年,对我很关心。”作家老鬼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年写作《我的母亲杨沫》时是怀着复杂的情绪,在母亲去世15年之后,那种冲动的情绪渐渐平静。  相似文献   

16.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作者在叙述扬科悲惨遭遇的同时,妙用联想,有力地表达了对小扬科不幸命运的同情,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残酷无情。引起联想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事物和想象之间用上“仿佛”、“好像”之类的词,如“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菜园     
大约五十年前,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写了一篇作文,题目为《我的菜园》。这篇作文,受到了老师的称赞。在东北大学任教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被人民政府安排到吉林亚麻厂当了工人,家由市区迁到郊区一个叫哈达湾的地方,母亲整日操劳,除了上班和忙家务,无暇顾及其它。春天,几场小雨过后,我望着院里那黑油油的泥土,非常高兴,决心在上面种点什么,并要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由眼前所见所闻的具体事物,而想起其他有关的人或事物,把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自己大脑中已贮存的知识信息掺合起来,由已知悟出未知,迈入新的知识境界。这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好形式。我在运用“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纵式联想。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往深里作合理延伸,想象,展开联想。如教《粜米》最后一段时,先让学生悉心吟诵,品味课文最后一句:“旧毡帽朋友把自己种出来的米送进了万盛米行的廒间,换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下午上班时,刘老师惊慌地喊我:“丁老师,快来!”我赶紧跑到午睡室,一看,只见一小朋友牙关紧闭,两眼上翻,浑身抽搐抖动着。我一看这情景,联想到早晨这位小朋友的妈妈曾说孩子今天有点热度,我断定这  相似文献   

20.
这首歌的创作与绿日乐队的主唱比利·乔.阿姆斯特朗的父亲有关。1982年9月,他的父亲因患喉癌去世,那时他10岁。在举行葬礼时,阿姆斯特朗承受不住丧父的悲痛,跑进房间把门锁了起来。他的母亲担心地追了过来,发现门上了锁,母亲让他出来,但他只说了这么一句——“等九月过去了再来叫我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