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11届国际档案大会的前夕,法国档案局和国际档案理事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联合举办了以《现代行政档案的监督与处理》为题的讲习班。应邀参加讲习班的有27名档案工作者,他们分别来自于亚非拉25个发展中国家。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的档案界人士应邀担任授课教师。讲习班主任为法国档案局总监米歇尔·迪香先生。受国家档案局的委派,笔者参加了这次讲习班。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一、概 况 讲习班于1988年8月16日上午在法国国家档案馆新建的查阅和接待中心开课,于8月20日下午在枫丹白露现代档案中心结业。开课那天,法国档案局冉·法维埃局长首先致词。他  相似文献   

2.
法国档案工作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在菲利浦·奥古斯特统治时期,王国的档案竟在费雷特瓦战役中(1194年7月3日)全部被毁。此后,便采取固定地点存放档案,先是存放在卢浮宫,然后存在圣·夏贝尔。菲利浦·勒贝尔将这批档案整理后转交给当时的审计署长比埃尔·埃坦博。这正是目前法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最古老的档案。  相似文献   

3.
谢明 《档案学研究》1989,3(1):63-64
在第11届国际档案大会召开前夕,国际档案理事会专业培训与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8月20日至8月21日,在法国国家档案馆新落成的接待中心举行了一次有关档案培训与教育问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名档案教育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的代表,受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库克先生的邀请,出席了这次会议。 8月20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始,迈克尔·库克先生作了简短的致辞,然后安排代表们参观法国国家档案馆接待中心。法国国家档案馆接待中心座落于巴黎著名的档案大街,紧邻苏比兹宫,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采用的是玻璃建筑结构,外观非常漂亮。  相似文献   

4.
何京 《档案时空》2003,(8):41-42
法国档案工作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在菲利浦·奥古斯特统治时期,王国的档案在费雷特瓦战役中(119年7月3日)全部被毁。此后,便采取固定地点存放,先是在卢浮宫,然后是在圣·夏贝尔。也就是这批档案,是目前法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最古老的档案。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7月29日,国民制宪议会建立自己的档案部门,1790年9月12日改名为国家档案馆。此后几年,议会陆续把旧政权各行政机构的档案以及移居国外的人和被判处流放的人的材料归入这个档案机构,以至1799年根据形势得出必然的结论:“国家档案馆为所有档案机构的共同中心”。但实际上,所有存在塞…  相似文献   

5.
《法国档案建筑20年(1967~1987)》是由法国国家档案馆编辑,法国文献出版社于1986年发行的一本档案建筑专著。这本书汇集了1965~1985年间法国国家档案馆和各省档案馆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风格迥异的各种类型档案建筑,集中反映了法国近20年来档案建筑的可喜成就。全书共五章,202页,除文字论说外,还有彩色和黑白照片145幅,插图4幅,堪称是图文并  相似文献   

6.
看过《神探亨特》的人大都晓得亨特的老搭档、漂亮机灵的女警官迪迪·麦考尔。饰演这个角色的是美国影视明星丝迪芳妮·克雷麦。今年5月25日,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斯本市的居民看到一对漂亮的新人赴教堂举行婚礼。人们简直难以相信那娴静端庄的新娘就是那叱咤风云的麦考尔警官。35岁的丝迪芳妮和36岁马克·理查兹在上帝面前结为夫妇。随后,亲朋好友畅饮法国香槟,共同庆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姜之茂仅仅因为档案馆收藏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和数量巨大的档案而自豪的时代已经过去。正如法国国立档案学院教授罗伯特·亨利·鲍蒂埃所说:“档案工作者所掌握的潜在情报源不能仅仅贮藏起来就行了。档案库房不光是贮藏文件的场所,也不...  相似文献   

8.
译者说明:1987年12月4日,威尔逊正式宣誓就任第七任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局长、国家档案馆馆长。美国总统里根应邀出席在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大厦圆形展览大厅举行的新局长就职典礼,并在密西根大学情报与图书研究院院长罗伯特M·瓦纳讲话之后发表了下面的演说。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刊《逗号》编委会会议的会中会——中外档案期刊工作研讨会于2006年9月13日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逗号》编委帕赖因·卡纳瓦乔(国际档案圆桌会议秘书、国际档案理事会副秘书长)、南希·鲁斯·巴特莱特(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图书馆大学档案文件部主任)、安娜·斯文森(瑞典马尔默市档案馆馆长)、乔治·路德维奇(德国萨克逊州档案馆博士)、杜梅(中国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和来自中国的部分档案期刊《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历史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  相似文献   

10.
1、从议题设置到议题融合 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唐纳德·肖(Donald LShaw)与马克斯维尔·麦克姆斯(Maxwell.Mc-Combs)首次提出了议题设置的理论。议题设置从此成为媒介效果研究中的显学。近年来,传播环境的巨变为传播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传统的理论还能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成为传播学界都在思考的问题。1999年,D·肖与M·麦克姆斯、D·韦弗和B·哈姆共同发表《个体、团体和议题融合:社会分歧论》(Individuals,Groups and Agenda Melding:A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史学》1998,(5):24-35
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唐纳德·M·纳尔逊(Donald M.Nelson,1888-1959,Chairman of War Production Board,1942-1945)曾于1944年9月和11月两度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身份率团来华访问,目的在于帮助重庆国民政府成立战时生产局以促进战时生产,并商讨战后建设事宜.  相似文献   

12.
马林青 《兰台世界》2005,(6):112-113
爱德华·沙畹(1865-1918),一位鲜为人知的法国汉学家,却和中国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国学大  相似文献   

13.
法国作家罗兰·贾卡撰写的《本·拉登秘密档案》一书,于9·11事件发生前在巴黎出版,后来成为法国最畅销的书,台湾联经出版公司购得中文版权,于10月赶译出版上市。 该书18万字,完整详尽介绍了本·拉登的情况,向外界揭开了这位神秘人  相似文献   

14.
M·斯威夫特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主题报告中说:"作为档案工作者,信息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素,是我们的职业。如果我们正处在影响我们职业的革命中,那么我们最好了解它对我们专业的含义。"信息社会的档案工作应何去何从?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全球档案工作者都在苦苦思索着:"我们应该如何转变?我们必须做些什么?"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SAA)2004年年会正是围绕着"信息社会的档案工作"这一主题展开的,对信息社会中档案工作的传统理论原则进行了新的诠释,对其新领域、新技术、新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质性探索。"一叶知秋",让我们以此次年会为切入点,寻求来自国外同行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1898年出版的由荷兰档案学家S·缪勒、J·A·斐斯和R·福罗英编著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通称“荷兰手册”)一书 ,被美国档案学家T·R·谢伦伯格誉为“现代档案工作者的圣经” ,被《不列颠百科全书》(1964年版)列为世界档案学名著之一。为便于广大档案工作者进一步学习荷兰手册、了解其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来龙去脉 ,本刊特刊登荷兰档案学家E·凯特拉撰写的《缪勒、斐斯和福罗英》一文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连环画种类不断增加。自1995年以来,法国连环画新版和再版的种类不断增加。1995年时,法国各出版社只出版发行481种连环画,而2003年增加到11860种。2003年法国连环画业绩突出的出版社有以下4家:达高出版集团(Dargaud)、格莱纳出版集团(Glénat)、迪皮出版社(Dupuis)和弗拉玛里  相似文献   

17.
魏龙泉 《出版史料》2003,(2):118-121
班坦姆(矮脚鸡Bantam Books)图书公司已从一个很不起眼的纸皮书重印出版社发展成为20世纪美国主要的大出版社之一。出版社的初期成功,主要归功于伊恩·贝蒂·巴兰坦杰出的领导,他的努力使出版社在1945年以后成为最活跃和最成功的出版企业。班坦姆·道布迪·德尔(Bantam Dou-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标题作者·期号·页码 .社论·评论.要闻·扎实工作争取新的进步 王国华(1—4)期待着档案事业更大的发展 —市人大领导、部分人大 代表视察市档案局、档 案馆见闻姜之茂(1—6)一九八六年北京市档案战线一!- 大要闻(1-一9)提高刊物质量发挥桥梁作用 本刊(1—11)一九八七年全市档案_以乍计划 要点(1—12)学习老档案工作者的高尚品德 为我市档案工作做出更大贡 献 —王国华同志在北京市老 档案工作者表彰大会上 的讲话(3—1)我市隆重召开老档案工作者表 彰大会本刊(3—4)张健民副市长在全市科技档案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4)市政府召开全市…  相似文献   

19.
第1~12届国际档案大会学术讨论概述(续)王德俊四1988年8月,第11届国际档案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新型档案材料”。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亲赴大会致词,是该届大会颇具特色之处。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在“致词”中指出:“你们保存并开发...  相似文献   

20.
伊林的书     
M·伊林是一位卓越的科学文艺读物作家,苏联早期的科学文艺作品的奠基人之一。他用毕生精力,通过艺术手法宣传科学,创作了许多很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他的《伟大计划的故事》、《山和人》、《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著名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伊林流名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伊林—马尔夏克,M·伊林是他的笔名。原是化学工程师,因害肺疒身体衰弱,不适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