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刘兢 《新闻记者》2015,(7):19-27
本文试图爬梳1950年代至200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议题在美国大众传播研究里流变的历史。作者提出,这段时期的美国中国传媒研究主要涉及国家整合、社会发展、新闻业与改革、传媒市场化、全球化等议题。它们的变迁不仅与中国传媒自身相关,也与美国中国研究的变迁有关,更是对美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这些讨论对大陆传播学人熟悉在美式大众传播研究进路下审视中国传媒,并进而反思其局限和问题,应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柳旭波 《新闻界》2006,(2):16-17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体制改革成为2006年传媒业的热门话题。传媒业文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传媒体制改革亟需理论指导,研究传媒产业制度变迁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我国报业制度变迁为例,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特征,探讨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1,(4):83-95
美国是一个由清教徒创建并以清教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基督教国家,清教在美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基调和底色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尚未对美国新闻业的宗教渊源展开系统性研究。本文采用历史发生学方法,分析清教传统与美国早期新闻业的互动,在清教的视野下关照美国新闻业的起源,目标是呈现出美国早期新闻业的宗教底色,进而揭示出早期新闻业清教传统的变迁和上帝角色转型的深层原因。经梳理发现,现代新闻并不是个彻底理性化的、世俗化的产品,而是有着鲜明的清教渊源,从17世纪-18世纪中后期,美国新闻业中的宗教观经历了从"唯上帝论"到"理性宗教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到了90年代,这一变化急剧和显著起来,可以说构成了美国新闻业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电视和广播业,甚至引起了节目构成比例和节目形式的变化。变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际新闻的减少。新闻报道观念的变化和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这些变化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他们从更广大的社会文化角度,担心当今媒体的新闻报道将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庄业芬 《今传媒》2021,29(4):143-147
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从流行新闻的视角分析互联网时代我国社会责任论的转型。互联网的发展给新闻业的发展带来了种种变革,使得许多经典理论已不再完全适用,而需要依据当前新闻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整。本文具体分析了流行新闻发展现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责任论的局限,并提出了该理论未来转型可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梁玲 《新闻记者》2015,(4):28-34
通过分析新奥尔良《皮卡尤恩时报》(The Times Picayune)和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媒体剧变的新闻话语,本文从文化社会学和公共领域的视角检视新闻业的危机。文献回顾中将当前新闻业焦虑的文化视角展现出来——这些焦虑之前主要是从技术、经济的视角加以探讨的。本文的实证部分将阐明,在理解由数字化变革引发的媒体经济变革中,独立新闻业的社会意义是如何呈现和运作的。  相似文献   

7.
一、对人文精神的回顾和思索 社会责任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美国和英国,这一理论高度强调了传媒的社会责任,认为新闻享有的新闻自由应该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前提,在社会责任理论中,新闻自由包括新闻道德和新闻业的社会责任的概念,同时它认为,人虽然是有理性的动物,但由于人思想上的懒惰,会厌倦运用理性,从而会陷入无所用心的盲目状态,因而,新闻界有责任倡导道德,捍卫社会道德,激励公民运用理性。  相似文献   

8.
孙藜 《当代传播》2012,(4):15-19
进步时代新闻业的种种变迁,作为美国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整体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形成的制度及思想遗产影响至今。"公民共和主义"和"民主现实主义",是对这一遗产进行建构的两种重要但不同的理论路径。凯瑞与舒德森分别作为代表人物,其对进步时代新闻业理解的差异体现在三个具体方面:扒粪报道与客观报道的紧张;全国与地方之间的联结关系;授权专家还是授权公众。作为历史建构的理论出发点,对"公众"的不同想象,是构成不同建构方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变革时代美国新闻业的重要特征,并提出了美国新闻业如何应对变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期,中国经历着从传统社会迈进现代社会的整体性变迁过程,它以社会结构的变迁为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体制交织,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快速转型,劳动分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1,(2):26-33
本文以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在2016和2020年两次大选期间的表现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以"客观性"为核心的传统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数字时代发生的变化,并尝试从新闻学规范理论建设的意图出发,想象数字新闻专业主义的可能内涵。研究认为,"客观性"在美国新闻业的日常生产实践中已实质消亡,而"介入性"具备成为数字新闻专业主义概念内核的潜能。文章进而阐述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必须以数字新闻业的种种事实为知识生产的依据,并主张在终结"客观性"神话的同时,积极探索新闻业在数字时代服务于信息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宇 《声屏世界》2014,(11):66-68
<正>新闻是电视的节目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媒介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目前,媒介环境正处于变革与发展之中,传媒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构建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电视新闻在这个新的媒介环境中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在融合和转型中拥有新的发展契机。当前,电视新闻面临着一个发展历程的终结,同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融合与转型就是承前启后的必经之路。无论是互联网新闻业还是传统新闻业,其所处的媒介技术环  相似文献   

13.
农业合作化运动不仅对农村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推动了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本文选取山西省保德县为中心,从家庭生活、生育行为和社会保障等三个方面的变革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业合作化与农村社会生活变迁的关系作了一定分析,认为建国以来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推进的,因而超越了当时农村整体社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政策与传统农村社会之间的紧张.  相似文献   

14.
三十余年的传媒改革,即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处理传媒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这一过程,深化了我们关于传媒公共性的认识。传媒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走向公共性。公共性是传媒在具体的现实场景中的实践逻辑。在社会变迁、政策变迁和媒介变迁的现实背景下,传媒公共性实践就是作为多元主体之一参与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以平等、公平、公正、开放为圭臬,为多元社会中的各利益群体提供意见表达和沟通的平台,从而"制造社会共识"。这也是传媒和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目标和利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迈克尔·舒德森所著的《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部运用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新闻史的著作,将新闻史研究成功地从人文科学转向社会科学领域,他认为新闻业的发展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它既是导致社会变化的一部分原因,同时也承载了社会变化的结果。本书以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美国新闻业的发展变迁,围绕客观性这一概念的从无到有,将美国新闻业的发展置于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并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背景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6.
熊壮  贺碧霄 《新闻记者》2012,(10):71-77
市场化改革给新闻业带来了重大而微妙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我国传媒人职业规范的严重缺失。本文尝试从失范理论的角度切入这一现实问题,在对经验材料解读的基础上,展现这一现象背后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个体从业者对此的适应性类型。最后,强调了基于哈贝马斯交往伦理理论的"道德即责任"的传媒责任模式来看待职业规范缺失问题在研究策略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岳璐 《东南传播》2010,(5):19-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媒业在表现形式、媒介市场、媒介功能等方面向娱乐化的倾斜姿态势不可挡,娱乐化成为当代美国传媒业的主导生存策略。根据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传媒娱乐化不仅仅是一个个书写欲望、指向感性的媒介文本,更是一种渗透到市场化媒介每一根神经的制度设计,表现在传统的编辑经营分离的制度被打破以及整合营销的市场理念进入媒介的编辑制作过程。美国传媒娱乐化现象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消费文化以及传媒业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化合产物。  相似文献   

18.
陈杰 《新闻传播》2012,(5):16-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外资传媒政策的变化,美国传媒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经历了缓慢进入、快速进入再到调整进入的变化历程。从美国传媒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外资传媒政策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具有渐进性制度变迁的特征。我国政府决定着外资传媒政策的开放与收缩,因而也决定着美国传媒集团的进入领域、进入速度、进入模式以及进入规模。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迅速发展背景下,新闻业正在面临新的变革.VR、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全新的媒介技术,正在悄然改变新闻生产、传播方式,也为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迅速变迁的媒介技术,新闻教育应当如何进行实时调整,以跟上传媒业急剧变革的语境?本文以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和雪城大学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为例,探讨西方新闻院校如何通过培养理念、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的调整,使新闻教育与迅速变迁的传媒业界实践接轨,以培养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语境的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20.
常越 《青年记者》2022,(23):79-81
本文通过对一家全国性行业媒体S的田野调查发现,为了顺应液态社会的发展趋势,新闻业发生着多维度的快速变迁。但同时,固态现代性的价值取向在新闻组织层面并未完全消退,反而显现出一种坚守态势。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新闻组织层面的遭遇遂呈现出一种固液并存的混合状态,这也显示出我国新闻业变革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