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琼 《考试周刊》2011,(34):236-236
作者将我国缺席审判制度,同外国缺席审判制度作了简单比较,详细论述了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优点,提出了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构想:在限制法官职权的基础上,建立以一方辩论判决主义为基本原则,缺席审判主义为补充的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2.
民事缺席审判制度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处理程序公正和程序效率的关系上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即明确我国缺席审判立法模式,以及扩大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主体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维护国家的司法权威性,消除因刑事案件被告人不到庭而无法审判的现象,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缺席审判制度。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缺席审判制度也再次受到了关注。以大陆法系国家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各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对中国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理解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事诉讼法》设立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既是对域外法治发达国家刑事缺席审判经验的继承,又是结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完善,也是对司法实践的立法弥补。但新设立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并非完璧无瑕,立法上仍存在规定不合理、不清晰的缺陷,亦未经实践检验。未来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优化我国特色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5.
缺席审判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美国、日本、法国等各主要西方国家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上既有差异也有共同特征,通过相关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刑事缺席审判的诉讼理念与运作原理。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9,(4):101-108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一种全新的审判程序制度,适应了反腐败和国际追逃追赃的新需要,体现了刑事诉讼制度的新成就。然而,传统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均缺乏对其必要的认知和探讨。贪污贿赂犯罪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以起诉法定主义、有诉必审原则、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益为基础理论,以被告人自愿放弃庭审在场权为正当源泉。完善我国贪污贿赂犯罪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应当严格限制适用范围、明确适用条件、规范适用程序和明晰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衔接,同时,要审视其本身固有缺陷并充分评估而进行调整,行之有效地发挥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建立初始,颇具争议,不过制度完善也还具有较大的空间。笔者认为,在已确定的适用范围上,可以对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做一定程度的变通,以更好地适应实践的需要。对于适用范围的调整,可以从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衔接、数罪中缺席审判的处理、部分未成年人犯罪的纳入和严重疾病缺席审判的限制四个方面作考量。  相似文献   

8.
刑事缺席审判是在被告人缺席时进行的审判,由于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迟迟未写入我国刑事诉讼法,但为了权衡刑事诉讼的各项价值,为了严打腐败犯罪、追逃追赃,为了使法律更加尊重人性、体现人性,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将会成为必然,而它本身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严格限制适用条件、适用情形,规定有利于被告人的适用原则,以及完善的保障措施来弥补。  相似文献   

9.
《民诉法解释》第174条第2款突破现行《民事诉讼法》之规定,将民事拘传制度之适用主体延伸至原告。此规定乃我国民事诉讼国家干预主义之"特色"体现,与民事诉讼解决私权纠纷之特质相差甚远。民事拘传适用于特定原告可谓对当事人处分权的粗暴干预,于立法规定,于法理,其存在正当性都极其值得商榷,而且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司法实践适用效果亦是不佳。拘传被告制度亟待完善解决,拘传原告制度更是无用武之地。原告缺席情形之下的处理应结合实践并本着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重新考量,摆正法院地位,完善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0.
明清刑事审判制度是古代刑事审判制度较为完备的形态,有很严密的制度。《胭脂》中有多处描述明清的刑事审判制度,同时对形成冤狱的制度原因也有所反映。其中,刑讯制度、证据制度与死刑案的审转制度既是明清审判制度不断完善的标志,也是造成冤狱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别没收程序与缺席审判程序的高度相似性以及刑事缺席审判程序较没收程序所具有的全面性、优越性,特别没收程序的存在备受质疑。但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增加缺席审判程序的同时仍旧保留了特别没收程序,这其中不免涉及到对特别没收程序存在必要性的考量。文章分别从目的学、体系学、法教育学三个角度对两程序所具有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外在规则体系进行了分析。特别没收程序是针对财产的处置,缺席审判程序是对人的处置。为丰富追赃追逃手段,一方面应理顺两程序在《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梯度关系,另一方面应推动两程序的协调与衔接,打造刑事一体化视域下的多元化庭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作为刑事审判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刑事缺席审判在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已经非常必要.但是,刑事缺席审判不能成为刑事审判的常态,我们必须从制度建构上来限制其适用和保障被告人权益.  相似文献   

13.
文化缺省的认知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一门外语要了解它的文化,文化因素为其文化成员所共有,并以图式化的知识结构固化在文化成员的头脑中,交际时常常被省略。文化缺省是语用推理的先决条件,具有语境激化的特征。理解时,在认知图式的协助下,可通过缺损推理激活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Reiter 1980年提出的缺省逻辑的基础上,将缺省条件视为获取知识的背景知识与所得到的知识同等地加以考虑,提出了一种缺省模态逻辑。它是一种非单调逻辑,并且具有在Reiter的系统中所不能保证的两个重要性质:扩充的存在性和非单调性,然后通过知识从其背景中分离出来的方法,给出了一个缺省理论扩充的概念,它是Reiter的扩充概念的一种推广。  相似文献   

15.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microstructure interdependency of a counterparty explicitly, a geometric function is introduced in one firm‘s default intensity to reflect the attenuation behavior of the impact of its counterparty firm‘s default. The general joint distribution and marginal distributions of default times are derived by employing the change of measure. The fair premium of a vanilla CDS (credit default swap) is obtained in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contexts, respectively. The swap premium in a discr...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合同漏洞形成的原因,可以大体上将默认规则分为两类:多数的默认规则和惩罚性默认规则。只有法律经济学的进路可以更好地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关于确立默认规则的规范性学说。从实证的角度考察,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立法上的默认规则,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司法上的默认规则,但是它们至今仍没有引起我国理论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7.
lintroductionNOnnlonotonicreasoningisbeconlinganactivefieldintileresearcncommunity.DefaultreasoningisoneoftheInostimportantformsin11onnlonotonicreasoning.Butinersisnotadefiniteinterpretationfortileconceptionofextensionindefaulttheory.S.Kundtlproposeda11ew…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把缺席判决制度的立法例归纳为缺席判决主义和一方辩论主义。两种立法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分析各自利弊基础上,考虑缺席的不同情形,建立一种区分缺席情况适用不同立法例的缺席判决制度,并作适当变革。在此立法例指导下具体建构我国的缺席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空缺是指作者在与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这一现象对翻译中的连贯理解造成影响。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填补文化空缺,以达到文化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