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廼贤是中国诗歌史上唯一一位葛逻禄诗人,自幼学诗于江南,在元末文坛享有盛誉.他积极学习汉民族文学艺术,充分发掘民族诗人自身的原始艺术天才,以清润的色彩、简练的笔墨、白描的手法,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并将绘画艺术的色彩美、构图美、线条美融入诗歌之中,勾勒出明媚清新、澄明清拔的画面.廼贤展现了民族诗人的非凡才华,以艺术实绩证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略论李贺诗歌的冷艳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诗歌以瑰诡冷艳著称,其另类的诗风是李贺坎坷人生和独特个性的艺术体现。李诗的“冷艳”是从诗人内心深处外放出来的,并呈现为意境、意象、色彩、语言等无所不在的美。  相似文献   

3.
正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诗思锐敏,创作繁富,其中有很多名篇巨制。《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美学色彩历来被人们称道,它以自身独特的情感结构的美的形式感染着后来的许许多多读者,启发着人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蕴藏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和"形式美"四个方面,是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美学色彩的集中体现。一、惊心动魄的形象美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和哲学,在于艺术  相似文献   

4.
《琵琶行》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描述了一位琵琶女的精湛技艺和凄凉身世,也倾述了作者对自己无辜被贬、抑郁不得志的满腔悲愤。本文试图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三个角度对《琵琶行》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廼贤是回回诗人,在元末诗坛享有盛誉。他认同汉文化,积极学习汉文化,同时,又将率真自然的民族性格融入诗歌,用语清新明净、自然浑成;语言技巧上,善用叠字,使得诗句音声清朗、深婉和谐。廷贤以创作实绩,展现了回回诗人的风采,为元代诗坛增添了活力,更好地证实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6.
申清丽 《海外英语》2013,(7X):193-194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英国伟大的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讴歌了坚贞美好的爱情。该文从审美的视角对其语言美、意象美和修辞美进行分析,以感受诗歌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其中『诗性』是核心,小巧美、蕴藉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和音韵美是艺术特色。这里撷取散文诗中的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8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景物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艺术体现,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结晶和升华。自然美和社会美一经诗人的艺术概括、提炼,便更富有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就景和物两个方面谈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美。一、景美诗词中之景,是诗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对现实之景的描绘,它熔铸了诗人的灵性和艺术创造才能,其美比起现实之美更集中、更突出,因而也往往更令人心旷神怡。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境界、气势和色彩,远非实际的庐山瀑布可比。诗词中之景,绚烂多姿,具有…  相似文献   

9.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其中“诗性”是核心,小巧美、蕴藉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和音韵美是艺术特色。这里撷取散文诗中的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一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所能到达的最优美崇高的境界。诗人在创作童诗时往往对偏爱的色彩词汇进行挑选、妙用,使童诗的意境更加纯净、明朗、和谐、富有层次。童诗对色彩的妙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以单色勾勒画面来表现意境的纯净美;二是以巧妙的浓淡搭配来体现意境的层次美;三是以双色对比的效果来暗示意境的象征意味;四是以多色映照的方式来表达意境的情感倾向。诗人巧用色彩色调为儿童打造出五彩缤纷、妙趣横生的童诗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世界是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优秀诗人传达生活的美,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自然要启动他们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的色彩感觉,捕捉色彩鲜明的形象,借此创设斑斓的诗歌意境或寄托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的创作趋于淡化社会背景,采用线型结构沿题赋诗,强调内容的切题。他在处理诗歌基本要素时,使景物皆主观色彩,个人情感隐于意象与情趣之间,以叙事为主而穿插情景。他往往借虚拟的方式创造艺术中的景观、事物,并抒发诗人隐微雅致的情感,向往自由闲适的精神境界,以生新的形象启示某种价值观念,实现对“诗之美”的追求。这是黄庭坚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大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色彩、造型与构图等“绘画美”,以及艾青所提倡的“诗的散美”理论所带来的创作发展上多向创造的辩析,表现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直觉与理论思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诗词的文化开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李清照诗词中蕴含着崇高的感情因子,这与她生活的社会文化土壤及其父亲的言传身教有密切关系.诗人站在女性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以一种共同的民族心态为审美活动的客体,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成果构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视界和诗美空间,并在社会文化综合作用之下,显现了民族的、社会的文化群体的特征,成就了文化意识的历史整合的主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绘画美,他所说的这种绘画美主要是西方画中的色彩,是指诗人对色彩的高度敏感,这种色彩的把握,突破了一般绘画意义的视觉效果的局限,而被人格的精神和情感,成为诗人的感情与意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诗人狄更生的“无名”观念,超验主义哲学思想和对宗教信仰的叛逆精神构成其独特的艺术人格.同时以美与真结合的美学原则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意象、奇特的语言组装形式等.展现了由宗教、爱情和生命三方面构成的心理矛盾.并且以女性诗人的特殊敏感.超前体验和描绘了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波德莱尔不仅把对色彩的理解运用到绘画评论中,更把色彩意象带到了诗歌的创作中。《恶之花》中的色彩之美以及个人化的色彩体验不仅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激发了读者潜意识中的共鸣。《恶之花》中六部分内容配以六种浓淡各异的颜色,意蕴丰富。波德莱尔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时而和谐,时而失调,时而美,时而丑,以此表现现实世界之丑与诗人的理想世界之美的冲突,象征魔鬼的地狱和上帝的天堂之间的对立,反映诗人对光明、美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论悲音为美     
<正>“悲音为美”这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审美心理特性之一,即以悲为好,是指文学艺术以悲而获得美感愉悦。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就象鲁迅先生所描绘的那样“悲凉之雾,遍披华林”。充满了人世间的忧患、哀伤、恐惧和沉痛,无不染有浓深的悲美色彩。这一美学思想对古代的各种艺术及其审美认识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虽然我们的古人没有象亚里士多德、黑格  相似文献   

19.
诗人这个艺术群体,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群体。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要求在极有限的文字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蕴含。诗人往往借助色彩词语的独特作用,将内心细腻丰富的情感鲜活生动地表现出来。从理论上讲,色彩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也就是色彩学中所说的色性。但在诗人的笔下,同一色彩常显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色彩也会浸染着相同的意绪,这些在诗歌中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总之,色彩词语在诗人们笔下已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成为了诗人精神世界的载体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多方面论析了七月诗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创作特点,以及诗人们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诗美,他们用笔为时代描绘出民族解放的轨迹,画出了苦难抗争的民族灵魂,勇敢地抨击时政的黑暗,呼唤“新世界”的光明与自由。文章通过对诗人们创作主题和艺术选择的揭示,表现了七月诗人们不懈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