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6,(12):86-97
1 波尔——改变握拍方式,使手腕更加灵活用正手发出两种旋转不同的球组图 A 为传统的正手发球。波尔在发球时动作较小,以使对方难以判断旋转变化。组图 B 为逆旋转发球,即从身体内侧向外侧摩擦球的正手发球。引拍时,波尔的手腕向怀中内收的幅度很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手腕动作,增加对球的摩擦。波尔的逆旋转发球动作非常简捷、突然,这是他发球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9,(11):114-119
用正手发逆侧旋(侧下旋)球是目前颇具威胁的发球技术,世界上很多优秀男选手使用逆侧旋发球的几率很高,比如德国的波尔、丹麦的梅兹,他们对此项技术的掌握十分出色。“钩子”发球属于逆侧旋发球的范畴,这种发球的技术动作更为小巧,并且在隐蔽性上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3,(12):52-53
~~施拉格正手发球全解析[逆旋转]  相似文献   

4.
正手逆旋转发球·档案 几年前由波兰的克热绍夫斯基首先应用于国际比赛中,随后在欧亚各国流行,通过几年的实践,人们对这种发球的认识日益加深。从球性上看,它与反手侧旋发球基本相似,其长处在于: 因逆旋转的作用,它更宣于反手强和习惯两面上手抢玫的选手使用。同时,因其发球后走动取位方便。不乱阵脚,对以正手侧身抢攻为主的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用正手发逆旋转发球,本身就是对思维定势的突破,况且此种发球出手相当隐蔽,难于判断。充分体现了旋转强、球性软、差异大、运行飘的特点。 此种发球旋转强烈,回接时不易借力,在窭战中难于摆短,无疑为擅长出台对攻的选手增添了取胜的筹码。  相似文献   

5.
尹宵 《乒乓世界》2004,(2):56-57
随着波尔的崛起和施拉格的复兴,“逆旋转发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刊2003年第12期刊登的《施拉格正手发球全解析》中,就清晰地分解了这位欧洲老将的各种“逆旋转发球”动作,相信球迷朋友已经从中窥见了一些技术上的诀窍。然而,与常规的正手发球相比,“逆旋转发球”的流行,仅仅是“向左转(左侧旋)”与“向右转(右侧旋)”这么简单的区别吗?  相似文献   

6.
站在世界乒坛的前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球方面。男线的欧洲运动员——包括亚洲的主要对手如庄智渊、吴尚垠一正手同样是半高抛,人家至少有正常的侧旋和逆旋转之分。一个动作能发出两种旋转。而我们现在的运动员有几个会发这种球?很少。到目前为止,孔令辉的发球还是差。王励勤的发球更老实。这就是问题。原来我们普遍认为。欧洲运动员接转不转比较差。接侧上、侧下比较好,这是他们的技术打法决定的,亚洲的运动员相对来说正好相反。但是。现在我们的很多省市运动员上来。入选到国家队。发球就这么一套,其它的不会。比如王励勤,你让他用反手发球。他一点感觉也没有。  相似文献   

7.
话说多球4     
《乒乓世界》2013,(4):114-115
乒乓球技术里,有一项是完全可以自己练的,那就是发球。正手奔球、反手快长球、急下旋发球、正反手侧上下旋、正手转不转发球:低抛、半高抛、高抛发球(均可正反手发)、下蹲式发球等等,现在又有了逆旋转发球,种类繁多。一个人发球的优劣取决于速度、旋转和落点,但绝大多数球友往往偏重于关注自己发的转不转。笔者的建议是:先得练把球发快、发长,进而再谈发转和落点。成年人学发球,要能把球发得又快又转是最先要掌握的。我们文章的主题谈的是多球,而用多球来练习发球是公认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一)”中第2套“定式”的升级版本。王皓站在侧身位用正手发逆旋转球,虽然形式上是用正手发球,但发出的球带有右侧旋,所以实质上与反手发球异曲同工。这样,王皓发球后不必调整站位,即可直接准备侧身抢攻,对于顶级专业选手而言,节约这转瞬即逝的“时差”还是很重要的。随后的套路与我们的“定式”大同小异,王皓第三板用反面挂起斜线后,第五板连续压施拉格中路得分。  相似文献   

9.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4):90-91
正手逆旋转发球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的一种发球,此发球分两种,一种主要依托腕部发力,靠制造不同性质的强烈旋转伺机抢攻;一种以小臂和腰部发力为主,球的旋转不是很强,但球性平稳,很容易控制落点。图中王皓使用的是第二种。图 A1-A5王皓在反手位发逆旋转球至对方中路偏正手,弧线低平,勉强出台,对方难以发力,只得将球挂起来。大球时代反拉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反攻,它已经糅入到前三板进攻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增强发球旋转 吴尚垠的发球以发高抛球为主:“把球抛高,利用球落下时的速度可以发出旋转更为强烈的发球。”在击球瞬间,要找到最佳的击球点,还要体会用胶皮摩擦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十大经典战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场比赛的经典之处莫过于变化。头两局。老瓦的接发球有比较大的问题—一对波尔的正手逆旋转发球,起初以慢摆中间或中间偏正手居多,缺乏主动性.总是在第二时间而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发球。但是老瓦自己能意识到,“我这样是不行了”.接下来就配合正手搓侧旋长球,并适时利用反手的摆、挑去接正手位的球.再加上正手的挑打。在接发球中寻求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高水平选手的比赛中。逆侧旋发球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发球技术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正手发逆侧旋球,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波尔、中国的王皓等。当然,也有个别选手会采用反手发逆侧旋球,比如孔令辉。采用正手逆侧旋发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陕速进攻,同时逆侧旋发球虽然并没有太特殊的特点,但是接发球一方总会感觉与平时的习惯相左。因此会产生一些心理波动。  相似文献   

13.
唐芳武 《精武》2012,(18):30-31,33
运用录像统计的方法对当今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曼在比赛中使用发球的旋转类型进行统计研究,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旋转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规律。瞎果显示:左侧上旋和左侧下旋球是乒乓球运动员最常使用的发球组合,占37.11%;运动员发不转球的发球轮得分率最高,为55.99%;下旋转与不转搭配的发球姐合在比赛中最为有效:逆旋转发球被越来越多运动员使用,具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5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运动员马龙、张继科、许昕的发球抢攻战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运动员发球落点大部分以对手的近网右半台短球为主底线长球为辅.在发球旋转上主要以近网的侧下旋球,并结合转与不转球迷惑对手.其中主要得分技术是正反手弧圈球,且以正手弧圈技术为核心,稳定性强,威胁大,在比赛中能占据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发球是乒乓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比赛双方每一球对抗、每一分胜负都是从发球开始的,熟练掌握和充分运用各种旋转多变的发球,是进行抢攻、争取比赛主动的有效手段。怎样才能使发出的球旋转强、速度快、落点好、性能多变以利于先发制人呢?这就有必要了解在发球时球和球拍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相互作用原理,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实践。一、发球时球的旋转过程比赛开始运动员将球上抛即是发球的开始。球经过上抛,至最高点下落,用球拍击球,球离开球拍按一定的旋转和弧线运动,直至对方还击均是发球过程。具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樊振东比赛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樊振东的比赛成绩,为他以后的比赛提供帮助.研究显示:在发球阶段樊振东以正手逆旋转和顺旋转发球为主,落点为对方的正手位和中路位短球位置;在发抢段中,樊振东发球有力抢攻意识、正反手拉球、正反手反拉和反手台内拧球是主要战术;在相持阶段,樊振东出球质量很高,左手选手不同回球的轨迹和落点造成樊振东在相持中远台反手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0,(7):34-35
孔令辉实战技术解析 1.孔令辉在接瓦尔德内尔的发球时,身体放松并保持平衡,便于接任何落点的来球。2.孔令辉并不仅仅限于将球接过去,他在旋转和落点上加以控制,不让瓦尔德内尔打出高质量的发球抢攻。3.孔令辉快速移动步法,准备接瓦尔德内尔正手侧上旋的发球。4.瓦尔德内尔的特长之一就是发球好.他球发得很短,迫使孔令辉只能用搓球来加以控制。5.瓦尔德内尔移动步法准备抢攻。此时,孔令辉前臂的位置几乎和台面平行,肘关节弯曲以便最大限度地控制球。6.瓦尔德内尔准备正手拉强旋转的弧圈球:动作放得很开,肩膀几乎侧过…  相似文献   

18.
如国,对于波尔的正手逆旋转发球,马龙运用了击球节奏较快的回搓(图3—5)。波尔利用第三板旋转强烈的反手提拉,回球到马龙的中路偏正手位。马龙快速衔接,用强烈的正手反带取得了这分(图9-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秀羽毛球单打运动员3种不同发球球路(短球、平快球和高远球)的特点,为运动员实战中判断对手的发球球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对运动员3种不同发球球路进行三维的运动学分析。结果:反手发平快球和高远球站位时前脚脚尖与前发球线的距离与发短球时相比要更近;正手发短球时,击球点在身体重心最右侧,同时也最靠近身体,而正手发高远球相反,击球点在重心最前端的位置;反手发短球、平快球、高远球时击球点高度之间存在异差显著,高远球〉平快球〉短球;正反手发球时均为高远球的挥拍距离最远,平快球次之,短球的挥拍距离最短。结论:选手可以通过对手发球时的这些特点来判断对手的发球球路,以便能在接发球中主动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4,(10):56-59
选手发球时以球拍摩擦球的侧部,就可能令发出的球带有侧旋。侧旋与上旋相结合即为侧上旋,与下旋结合即为侧下旋。带有侧旋的球落到对方台面和球拍上会产生明显的侧跳,这会增加对方接发球的判断难度,令其不易找准击球点、不易把握旋转强度而使接发球质量下降。为进一步迷惑对手,侧上旋与侧下旋常被穿插使用。传统上,欧洲选手发侧旋球较多,因此接侧旋球也相对较好。正常情况下,发球时都是由外向内挥拍,因此右手握拍者发出的球带左侧旋,落台后向对方的左边侧跳,而左手握拍者恰好相反,发出的球带右侧旋,向右侧跳。而近年开始流行的“逆旋转发球”则属于非常规情况,下期再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