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和聚友日中友好交流促进协会共同主办的《中日现代女艺术家特选展》盛夏期间展现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谊馆中。这个为期6天的中日女艺术家特选展,以“和平”为主题,旨在藉两国女艺术家的笔端。呼唤世界和平,颂扬时代旋律,促进化交流,增进中日友谊。  相似文献   

2.
红绿扶春上远林,4月的北京,万木复苏,大地回春,《绿色奥运·绿色中国——迎奥运书画名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的开幕,集中地展示了一批艺术家以“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化大地、迎接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为主题创作的百余幅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了众多黑人艺术家,非裔历史文化研究者卡瑞·文兹曾经概括了该运动的四个特征:第一,艺术家的基本着眼点是美国黑人的历史,包括非洲遗产和南方的生活记忆;第二,探索哈莱姆和其他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很多作品探索了种族关系和种族主义的影响;第四,在创作中自觉地运用非洲文化元素。出生和成长于哈莱姆社区的女艺术家费斯·林格尔德(Faith Ringgold,1930—)  相似文献   

4.
去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除了有机会目睹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风采,民族音乐也着实火了一把。11月14日的音乐会,不仅票在十几天内就已告罄,而且演出后许多观众不肯离去,等待艺术家签名的场面让我这个热爱民族音乐的人不免感慨万千。这就是由四位年轻女演奏家组成的“卿梅静月”民族室内乐小组。  相似文献   

5.
日前,今日美术馆展出的《乌托邦的边界》展览,是一个关于思想、精神、梦想、形象、想象、欲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艺术展。10位参展艺术家以装置、雕塑、影像等作品,契合主题,阐释并延伸“乌托邦的边界”。该展有两个特点,一是所展艺术品均系策展人和艺术家共同探讨并由艺术家专为该展创作;二是打破以往范式,艺术家将其对城市、社会的思考纳入艺术视野之中,成为艺术家某种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对现实的提问。  相似文献   

6.
三月,春天的季节;三月,充满女性温馨的话题。新世纪的第一个三月,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一个题为“2001北京新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的展览开幕了。在那块以紫罗兰色为底衬的前言板上是这样描述这一展览的:“新世纪·女性·艺术。在这里,数十位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女性,她们的肤色、面孔和使用的语言不同,但却用手中的画笔和工具,饱蘸其艺术灵感的缤纷色彩创作出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品,充分表达出她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对新世纪的共同祝福。”的确,在那个不大的展厅里,荟萃着来自中国、斯洛文尼亚、埃及…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18、19日晚,在北京参加了印度文化节之后,印度桑甘姆爵士乐团来到春城昆明访问,在云南艺术剧院作了两场精彩的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晚会上,印度艺术家们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路易班克斯先生专为这次文化节创作的《中国丝绸》以及《和平》、《重逢》、《成功》、《珍珠》和著名作曲家拉玛·马尼夫人作曲的《印度传统歌曲》、《黎明》、《光》等作品。爵士乐曲《中国丝绸》用钢琴、萨克管、电贝斯和木鼓、罐鼓、电子鼓模拟中国传统乐器小京锣、碰铃、洞萧、琵琶,令人不禁联想起中国汉代从成都经昆明通往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8.
8月下旬,一个名为《印象·北京》的女性画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这个展览是由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展出了104位女性艺术家的国画、油画、水彩、素描、雕塑等180余件作品。该展的主旨是要唤醒人们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展示参展女性艺术家对首都、对民族的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景仰。该展除艺术表现的层面之外,更多了一份文化责任的意识。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长王迎春、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杨力舟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基金…  相似文献   

9.
戏曲,中华民族的艺术之魂。它绚丽多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北京,有一个闻名遇迹的戏曲艺术家的摇篮──中国戏曲学院。她是一颗摧灿的东方明珠,烟烟生辉、引人瞩目。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这所学院为古老的民族艺术广育群英,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戏曲各专业的优秀人材,累累硕果遍布神州大地;影响所及尽染华夏文化之林。中国戏曲学院座落在北京城南风景秀丽的陶然亭公园西畔,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戏曲艺术学校,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学院的前身是中专体制的中国戏曲学校。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原国民党青年…  相似文献   

10.
和平崛起,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和平崛起中要实现文化崛起。一是要弘扬我国优秀的具有民主性精华的传统文化。二是要大大提高国民素质,养成国民的良好习惯。三是要大大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四是要在文学艺术上出精品,出杰作,出世界性的大作家、大艺术家。让我国文化界为和平崛起战略决策的早日实现而为文化崛起作出努力吧!  相似文献   

11.
受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上海油画雕塑院于6月起着手进行人民大会堂国宴厅大型油画创作。此次要求绘制的油画作品长14米,宽4米,总面积达56平方米。人民大会堂国宴厅是中国重要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这里云集了众多知名画家的作品,是代表了中国艺术家所具有的最高艺术水准。面对国家重任,油雕院组织了精兵强将,两位院长亲自挂帅,组成创作小组,全体主创艺术家都亲赴北京进行实地考察。返沪以后,7位主创艺术家抓紧构思,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12.
马月兰 《世界文化》2013,(12):22-24
提香威契里奥(TizianoVecellio,1482—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艺术家。其绘画《基督与法利赛人》(又名《纳税钱》)创作于1516—1518年。据记载,该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乔托《犹大之吻》壁画的启迪,情节来自《新约马太福音》第22章耶稣与法利赛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07,(6):92-96
陈可之油画《远古三峡风》登陆北京,“大未来画廊”在京开幕,行为艺术家段英梅在科隆艺博会,《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宜兴紫砂展》,故宫博物院5·18国际博物馆日新举措,《纽约三人行》在北京,台湾“北京新时代画廊”开展,法国艺术家黑玉祺作品展。  相似文献   

14.
莫斯科“造型艺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娜佳·鲁舍耶娃的画册,问世第一天就销售一空。《旅伴》杂志特向读者介绍这位具有独特风格年仅十七岁便不幸夭亡的女艺术家的创作生涯。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日中邦交恢复正常化25周年,也是中国“’97国际歌剧舞剧年”。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受中国文化部邀请,日本著名舞蹈家花柳千代女士及她创作的大型歌舞剧《大敦煌》于8月19至20日,以她精湛高超的舞蹈艺术和摧灿夺目的优美舞姿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则。我第一次遇到花柳女土是1985年5月末,那时,她也是第一次访问中国,在北京、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敦煌、南京、上海等地,向中国舞蹈艺术家传授日本舞蹈演技共和他们交流。那天,我来到北京舞蹈学院的排练厅,花柳女士正在指导十几位中国学生排练,不巧录音机发生故障,无法用音…  相似文献   

16.
5月14日,坐落在北京东二环路上的中国文化部大楼内,11位德高望众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成为第一届中国“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的获得者。文化部艺术司冯远司长主持颁奖仪式,他向各界详细地介绍了获此殊荣的11位杰出艺术家的艺术成就。获奖者为:造型艺术家:王朝闻、艾中信、华君武、启功、张仃、侯波、曾竹韶;表演艺术家:王金璐、邝健廉(红线女)、袁世海、戴爱莲。首届获奖艺术家均为耄耋长者,他们或亲临颁奖仪式,或派专人出席。尽管获奖者均白发苍苍,却无不精神矍铄,壮心犹在。值其古稀之年,他们喜获此项成就大奖,为他们艰苦卓绝辉煌漫长的艺术生涯更添新彩。有人形容11位获奖艺术家实为“国家之宝”,即“国宝”。是的,获奖老艺术家年龄已然七八十岁,艺龄均达五六十年,他们非凡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海外,既是20世纪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建树者、成就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见证人,他们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11位获奖者在艺术上执著的追求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在中国艺术史上树立起一座座艺术丰碑的同时,也为后来者扬起一面面人格的旗帜。老艺术家们凭其非凡才华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继承、革新、研究、创作,承前启后,代开先河,在造型表演...  相似文献   

17.
金风初起的时节,第三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北京、深圳、惠州、大连举行。来自亚、欧、美、大洋四大洲15个国家的400多名民间艺术家与中国民间艺术家欢聚一堂,同歌共舞,使这届艺术节不仅成为一次艺术的盛会,而且成为一次令人难忘的民间友好交流活动。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不同的地理气候和历史传承,造就了不同民族的个性。艺术节展示了参加国家的民族风情和民族心灵。俄罗斯艺术家身着鲜艳多彩的服饰,以洒脱、奔放的舞姿和喜庆、热烈的场面,表现出哥萨克人的火爆、活泼、幽默;墨西哥艺术家的歌舞则是草帽翻转,长裙飞舞,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极具影响力的著名拼布艺术家、女性主义者、艺术治疗师与作家蕾德卡·朵内尔,在美国西海岸首次举办的40年创作回顾展《情感的场域:蕾德卡·朵内尔的艺术拼布》日前在圣荷西“拼布与织品博物馆”展出。该展除精选朵内尔一生创作的近500件拼布中的12件大型作品外,还邀请6位拼布艺术家就此主题共同创作。  相似文献   

19.
亚科夫·阿加姆(Yaacov Agam,1928~):以色列当代极少数享有国际声誉的一位艺术家,惟一入选大卫·派柏(David Piper)编辑的《艺术与艺术家辞典》的以色列艺术家。阿加姆1928年生于以色列的雄莱锡安,1946-1948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贝扎莱尔美术学校学习,1950-1951年在苏黎土学习。1952年,他创作了第一幅可变换作品。次年,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08,(7):16-19
从雅典到北京,奥运圣火点燃了激情, 传递着和平,传递着梦想; 从北京到世界,艺术色彩燃烧着热情, 焕发着青春,焕发着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