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好图像,能够帮助学生在解题时建立物理模型,使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通过三个典型案例介绍速度图像在解“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题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洁 《成才之路》2009,(24):67-68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其运动的复杂性使解题很烦琐。若把握粒子的速度变化是线性变化这一特点,画出v-t图像帮助分析,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像视觉感知,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是处理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备考复习中,笔者通过以下三个难度递增的例子探讨运用v—t图像解题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力探讨运用"s-x"图像,直观、形象的解决运动学中的某些难题.  相似文献   

4.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是一类典型的力电综合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其中,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问题难度较大,速度-时间图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根据粒子所受电场力及其变化特点,结合粒子入射(或释放)时刻以及初始条件,作出粒子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或某一分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再借图展开思维。  相似文献   

5.
"面积"这一数学概念,在物理学中被赋予了一些独特的含义,例如:v-t图像中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F-t图像中的面积表示冲量的大小;F-s图像中的面积表示功的多少;就连三角形的面积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表示某一物理量的数值……,数学与物理学的"亲缘"关系由此可见端倪.在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物理习题的"千姿百态"中,"面积"也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维特根斯坦在.语言图像论"中建构了语言与世界的逻辑同构关系;而在当下正处于由"视觉文化"所主宰的图像时代,本文试图从"语言图像论"出发,建构出图像与世界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历经文化范式变革的背景下,立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对"图像"作哲学层面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7.
图像在教育中的影响作用是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在分析教育中图像的管理应用时,不仅要考虑图像自身的特点和功能,还要遵循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在教育、图像和学生发展关系中,教育是环境条件,图像是手段方式,学生的发展是追求目标。图像的管理应用要以"以学生为本"为准则,在教育、图像和学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中,不断实现图像教育化,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归纳高中物理课本中出现的物理图像有以下几类图像1.运动学中的图像:如:x-t图、v-t图、振动图像x-t图以及波动图像y-x图等。2.电磁学中图像:如:交变电流e-t、u-t、i-t图像等;电磁振荡i-t、q-t图像等3.实验中的图像: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a-F图像、a-m图像;用"伏安法"测电阻I-U图像;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U-I图;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T-L图等。  相似文献   

9.
杨森 《家教指南》2007,(6):37-46
敦煌壁画中的麈尾图像始见于北周,但数量较少,至唐、五代宋图像数量大增,主要集中在"维摩诘经变"中,为研究麈尾史提供了很多形象资料,因此敦煌壁画中的麈尾图像研究既可增加对麈尾形象的深刻认识,又可补麈尾研究史的些许不足,因为敦煌艺术品中的一些麈尾形态在中原少见.敦煌壁画中麈尾图像的出现,比中原麈尾图像正式出现的时间要晚,但有它自身当地的特色,敦煌壁画中的麈尾和其他地区出现的麈尾受当时时尚影响很大,也与魏晋玄学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于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问题,由于运动的过程受到变化的电场的影响.所以很多同学分析起来感觉比较麻烦,如果采用图像法并结合坐标变换就可以将复杂的运动过程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像中找出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则可以大大地降低分析此类题目的难度,提高我们解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