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图从韵文这一新的角度,对百回本《西游记》中的唐僧这一人物形象提出一点新的看法,一方面有关唐僧的韵文为这一人物的人性化特征提供了一个佐证,另一方面这些韵文又凸显出唐僧身上浓厚的文人气息,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又与《西游记》的作者身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蒋佳 《科教文汇》2011,(4):78-78,82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经典之作,他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唐僧师徒四人在全书中都是起着主导作用。凡是典型人物都有典型性格,而每一个典型性格都是一种文化符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性格自然可做中国文化的典型解析。  相似文献   

3.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10,(11):32-33
<正>西游记晚上和女友吃饭,电视里正在播《西游记》。她问:"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唐僧师徒中的哪个?"然后她替我回答:"一定是唐僧,因为唐僧艳遇多!"我立刻无语。接着我问她同样的问题,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猴子!"我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鸡年初一上午.电视台文艺频道正在直播一档大型娱乐节目: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归来接受娱记争访、唐僧还是那样年轻英俊,镀金归来更最得风度翩翩:他介绍自己现在已经被聘为西游记学院的首席教授,根据西天取经途中所见所闻写成的《西游记轶事》一书,由西天出版社首版第一次就印刷了100万册,将在世界各地上千家书店出售。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小说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斩妖除魔,保护唐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这一形象是作者吴承恩独自创造出来的人物吗?有意思的是,古老印度长篇史诗《罗摩衍那》同样塑造了一个法力无边的神猴哈奴曼,这两者之间有何渊源?  相似文献   

6.
<正> 说到执行力,许多人言必称《把信送给加西亚》。事实上,中国有一本书,不但写得比它早得多,而且故事比它更精彩、更生动、更能用来全面解说什么叫执行力。这本书就是《西游记》。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十万八千里,历经十四寒暑,九九八十一难,承受了被妖魔鬼怪吃掉和饥饿、疾病的威胁,以及荣华富贵和美色诱惑的考验,终于不辱使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成为千古佳话。他们的执行力何其了得,谁人可敌!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阳光和煦的周末,娃坐在沙发上,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榴莲酥,一边看着《西游记》,电视正巧播到孙悟空师兄弟背着师傅唐僧偷摘镇元子的人参果。瞧瞧《西游记》中的人参果:长得如同又白又胖、眉眼俱全的婴儿,从开花到果子成熟要一万年,吃一个就可以活四万七千年,果子一掉地上就消失了……这下可把娃馋坏了,他扔下榴莲酥,抓着妈妈的衣襟,吵着非要吃人参果。妈妈说:"你确定要吃?好,妈给你买去,哈哈哈!"娃从妈妈的大笑里感到一丝不安,但也毫不动摇他要吃人参果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正>《西游记》中,唐僧师徒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借了芭蕉扇才得以通过。火焰山到处都是火焰吗?这座火焰山位于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构成了整座火焰山。每当盛夏,强烈的阳光在光秃秃的山岭上,红光  相似文献   

9.
"女儿国"独特的生育方式《西游记》中,唐僧一行四人有一天来到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度,这里的人老老少少全部都是女的,除了唐僧师徒,一个男人的身影都看不见,因此这个国家被称为"女儿国"。那么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这里没有一个男子,妇女们如何生育?原来女儿国还有一条奇怪的河流,名叫"子母河",妇女们到了生育年龄后,如果想要孩子,喝这条河的水就可以怀孕生娃了,生出来的孩子也没有男孩,全  相似文献   

10.
正"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这是网络的调侃。其实,骑白马的也不可能是唐僧,因为在丝绸之路的万里沙漠中,骆驼才是最适合的交通工具。然而在人们心中,白马的地位是很高的,与《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相随,逢凶化吉。所以,笔者去白马寺朝拜,第一件事就是想弄清楚这匹虚幻的白马的由来。在历史传说中,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梦见一个身高六  相似文献   

11.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14):45-47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这部著作是以唐代僧人玄奘赴印求法的事迹为原型演义出来的。实际上,中国僧人到西天(指古印度)求法并非始于唐代,也不是只有玄奘一人。唐僧取经的故事,是延续千余年的中国僧人西行求法运动的一个艺术缩影。  相似文献   

12.
<正>你还记得《西游记》里,驮着唐僧师徒四人跨过通天河去西天取经的那只巨大的癞头鼋(yuán)吗?它脾气暴躁,只因为师徒四人忘了替它给佛祖带句话,就一气之下将他们抛入水里。这巨大无比的癞头鼋并不仅仅存在于小说里,它其实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3.
无痕 《科学与文化》2006,(12):18-18
《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经典场面令人难忘: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在路过火焰山时,想借铁扇公主的扇子扑灭火焰山的烈火,不料铁扇公主不给面子,孙悟空便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大闹五脏六腑,迫使铁扇公主将扇子借给了他。如今随着纳米武器的出现,这种神话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邓蓝 《百科知识》2011,(11):55-57
迷人的海滩、壮观的高山案致、清新的奇花异草、奇特的野生动物、引人入胜的历史古城、精美的宗教建筑……斯里兰卡,犹如一颗珍珠镶嵌在广阔的印度洋上。 这个混杂着佛教古典韵味、殖民地混血气息以及茶叶芬芳的国度,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老少皆知的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到访的狮子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15.
衣服烧不坏     
古典名著《西游记》第16回,说唐僧师徒来到观音院,院主为窃取七宝袈裟,企图放火烧死唐僧。孙悟空识破阴谋,去南天门找广目天王,借来神奇的“避火罩”,罩住了唐僧师徒和白马行李。大火过后,唐僧师徒在罩中一点也没有受伤……而孙悟空只要念着“避火诀”就可以在烈火中往来。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有一种神奇的“避火衣”、“避火罩”、“避火诀”等,使火灾的损失减少。我国古代就有一种“火浣布”,是一种不怕火烧的布,穿上它制成的“避火衣”可以在火中逃生。实际上这是用石棉制作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制出了比“火浣布”抗火能力高得多的材料,在各种场合发挥了“避火衣”、“避火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只要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将唐僧圈在里面,妖魔鬼怪就休想闯进圈里伤害唐僧。不过,这仅仅是神话故事,令人称奇的是,在动物世界里,确确实实存在这种有"魔法"的怪圈。蚂蚁在外觅食遇到危险时,颌的分泌腺里会马上分泌出一种强烈的信息素气味。这种气味30秒内会在蚂蚁周围扩散,产生一个直径12厘米的怪味圈儿。在附近活动的蚂蚁一嗅到这种气味,就会急忙赶过来相救。蚂蚁的气味圈  相似文献   

17.
古典名著<<西游记>第16回,说唐僧师徒来到观音院,院主为窃取七宝袈裟,企图放火烧死唐僧.孙悟空识破阴谋,去南天门找广目天王,借来神奇的"避火罩",罩住了唐僧师徒和白马行李.大火过后,唐僧师徒在罩中一点也没有受伤……而孙悟空只要念着"避火诀"就可以在烈火中往来.  相似文献   

18.
冯满云 《知识窗》2013,(24):45-45
《西游记》是吴承恩以玄奘去印度取经为故事原型创作的小说,最初的主人公是为求取真经不惜远行的唐僧。可是经过几百年说书的演变,主人公变成了桀骜不驯、能降魔擒妖的孙悟空。但到了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好吃懒做、爱贪小便宜的猪八戒。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12,(11)
相信大家对《西游记》一定不会陌生,从经典央视版本到现在被反复吐槽,《西游记》可以说是陪伴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漫也开始了“卖萌风”,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后来长大了,经过几年的学习,总算明白了,原来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