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也论"面子"——村庄生活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心理学关于“面子”的既有研究侧重于语词解析而缺乏实践性内容,因此从村庄生活的视角中解读“面子”就很有必要。进入村庄生活的逻辑中,可以深入探讨“面子”的语境化意义和功能。原子化、小亲族、宗族等几种不同类型的村庄中,“面子”的具体含义、表现形式、社会控制功能等都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在中西两种文化当中存在着“面子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使用礼貌策略上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3.
叶舟 《学周刊C版》2014,(11):144-145
“脸面”(face problem)是社交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保全面子成为英语社交的重要技巧,本文以“面子保全”理论为基础,用具体实例分析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在英语会话中的应用——保全面子.  相似文献   

4.
论面子观念──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对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面子”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面子”是一种中国人进行社会互动的社会交换资源,“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面子”的个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二,“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三,“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在饭店经营管理中,员工的“面子”心理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一直被忽视的问题。分析了饭店员工“面子”心理特征和重视员工“面子”心理的积极意义,并从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面子”观念、维护员工的自尊心、帮助员工提高社会形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满足饭店员工“面子”需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湘南宗族性村落的面子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儿子、给儿子建房子以及为儿子娶媳妇,是主导湘南宗族性村落社会生活和其他各个层面的中心面子,其他的面子因它而获得意义和价值。对中心面子的竞争与维护不仅是为了个人、家庭乃至家族当下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宗族性村落人们的“历史感”与“当地感”,它要回应的是整个家庭、家族或宗族的历史和未来,一个成年男子及其家庭一生都在为着这个三位一体的面子观而折腾。  相似文献   

7.
“面子”作为礼貌原则的一个分支,时时刻刻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它实际上是礼貌原则的延续。许多专家,学者对“面子”作了许多详细的论述,从面子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面子和权势的关系)和面子实施的方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试从面子与自然条件,面子与伦理道德、宗教间的关系两方面来分析一下面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保全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西方“面子”文化以消极面子为主,中国“面子”文化以积极面子为主,西方文化中的消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中国“面子”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在西方文化中也是没有的,我们应了解这种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面子”是中国人的外在形象,中国人历来看重“面子”。“面子”思想根植于传统社会制度和礼仪文化之中,尤其深受传统儒家礼教的影响。传统儒家礼教中所蕴含的“面子”思想相当丰富:既包括“有德之人”的道德“面貌”,也涵括“有位之人”的身份“定位”。“面子”在礼教中表现为社会礼仪上的宁俭毋奢、宁恭毋滥,人伦义务上的孝悌忠信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依礼而行。肯定传统儒家的“面子”思想,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的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为当今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何鸣  白丹彤 《考试周刊》2009,(37):45-47
国内外有关“面子”这一概念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研究兴趣,究其原因在于“面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过去几十年国内外“面子”研究的各种思路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1.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Face-Management View)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但B&L的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这里指以英语为本族语的西方国家)基础上的面子保全论,所以对其在跨文化普遍性方面很多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置疑.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且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差异有助于消除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交往的一些障碍,更有效地促进跨文化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12.
魏晓 《现代企业教育》2007,(5X):142-143
自从80年代以来,礼貌现象一直受到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一时之间礼貌用语成为语用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和“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理论。教师适当地运用礼貌用语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3.
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面子竞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数个村庄的田野调查,围绕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致性竞争行为,发现面子的真正内涵及面子竞争的含义是:面子是一种价值观和规范,这套价值观和规范进一步衍生为资源;面子的本质是权力,而面子竞争指个人在社会压力之下为获得各种价值而与他人争胜的行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面子竞争行为围绕着传宗接代的本体性价值而进行,所以形成了生儿子、建房子、娶媳妇的人生模式;当本体性价值衰落,这种“三位一体”的面子模式也就被打破。  相似文献   

14.
面子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交流中能否维护好自己和别人的面子,对达到交流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中西方“面子”的对比,探析在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群进行交流时,充分尊重对方身份和个人感受并合理地进行语码转换,可以使双方能在一个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谈,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自从80年代以来,礼貌现象一直受到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一时之间礼貌用语成为语用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和“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理论。教师适当地运用礼貌用语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面子在小农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子”是一种制度装置,调节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经济领域,面子促进了交易的发生,在社会领域,面子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增进小农福利的作用.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子作为小农行动规制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这必然导致面子的异化,值得我们思考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面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中有“给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争面子和做面子”等诸如此类的词汇。那么什么是面子呢?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面子”的定义进行了阐述。林语堂1935年在其成名作《吾国吾民》(又名《中国人》)中说“面子”是统治中国人的三位女神中最有力量的一个,认为它是“中国社会中最细腻的标准”。面子观首先于1967年Goffman引入到语言研究中。他指出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  相似文献   

18.
人活一心态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这是暗喻人生在世,面子很重要。世界上要数中国人最要面子。许多国人就是因为放不下所谓的“面子”,不肯委曲求全,而苦了自己。李白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里面除了可贵的“气节”和“骨气”,也还有一个“面子”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面子是谈话者在公众场合的自我形象。基于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面子被分为两种: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本文关于中国女性面子观念的研究,旨在对与她们交谈时值得注意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引。  相似文献   

20.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很爱面子,不只大人很爱面子,小孩也很爱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他们极其需要老师所给的“面子”,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老师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