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刍议赣南客家葬俗黄诗结葬礼,是赣南客家人生活中诞生礼、成年礼、婚礼的四大仪礼之一。葬礼,俗称“办丧事”,先民称之“凶事”、“凶礼”。它是客家人最后一项“仪礼”。是亲属、邻里、友好进行哀悼、纪念、评价死者的仪式。同时,又是殓殡祭奠死者的礼节。文献说“以...  相似文献   

2.
拉祜族人生仪礼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的人生三仪礼,是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命而展开的。关注生命是拉祜族人生仪礼的主题,不同时期,人们对生命的解读不同,反映到人生仪礼上,就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一、婚姻仪礼在《牡丹亭》中的表现 《礼记·昏(婚)义》:“昏礼者,礼之本也。”婚姻仪礼涉及每个人,是人生仪礼中最重要的仪礼之一。古代的婚姻形式虽有多种,但主要还是媒聘婚。《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必须经过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虽后世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更,但对明媒正娶的要求却是如一的,所谓“聘则为妻奔则妾”也,  相似文献   

4.
侗族丧葬仪式是侗族人民的一项重要人生仪礼,它的内容和形式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侗族社会的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仪式音乐作为丧葬仪式的组成部分,在仪式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赞颂亡者功德、沟通人神对话等媒介的作用。解读龙额侗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对了解和研究侗族丧葬仪式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文娟 《中学文科》2009,(1):143-143
一、婚姻仪礼在《牡丹亭》中的表现 《礼记·昏(婚)义》:“昏礼者,礼之本也。”婚姻仪礼涉及每个人,是人生仪礼中最重要的仪礼之一。古代的婚姻形式虽有多种,但主要还是媒聘婚。《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必须经过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虽后世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更,但对明媒正娶的要求却是如一的,所谓“聘则为妻奔则妾”也,  相似文献   

6.
朱熹所纂《朱子家礼》传世,深刻影响到现代陕北人的婚仪礼程。主要表现在仪式和思想两方面。试将《朱子家礼·昏礼》置于陕北历史背景下,从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方面具体论述两者的传承关系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仪礼》又名《礼》、《士礼》、《礼经》、《礼古经》,或云《礼记》、《古文礼》,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对中国礼仪制度影响极大。在汉代,《仪礼》备受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今文经《仪礼》十七篇,与《礼古经》五十六篇相比,受到重视;从高堂生以下,传授源流较为清晰;研究《仪礼》的著作,以郑玄的《仪礼注》最为有名,至今是人们研究《仪礼》和中国古代礼制的主要参考书之一。通过对汉代《仪礼》研究状况的总结,可以反映汉代的学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人从生命的诞生至生命的终止是要经历一系列的通过仪礼,作为人生最后的通过仪礼--丧葬仪礼--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对生者所具有的人间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波及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通过对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其中丧葬仪礼中所涉及的三魂、三大丧葬仪礼、<指路经>中<送灵经>、<招魂经>和祖界兹兹普乌的考察,从中分析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所表现的豁达的生死观.这种站在生的反面立场死,来强调生的意义、对生者进行历史教育和生存教育的独特方式,反映了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对生者的人间形成,从而肯定生与死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仪礼.士冠礼》详细、系统地记载了冠礼正礼的仪节。但是,冠礼仪式在正礼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形,主要有:用醮、庶子冠礼、孤子冠礼、是否用乐、冠者母不在、将冠而遇丧事、天子诸侯加冠,等等,反映了当时的礼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地域差异、身份差异,而不是整齐划一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就<五礼通考·宾礼>征引<仪礼注疏>者,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仪礼注疏>一一参校,发现<五礼通考>或可订补阮刻本<仪礼注疏>之讹漏,或为其<校勘记>提供旁证,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现摘出九条,条举如下,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1.
苏轼重视研究礼制的起源、变化及其具体应用。他对礼制所持的观点,坚持认为礼的产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因此,它必然随着时代和人们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判断礼的价值,必须以其是否符合时代要求和人们行为习惯为准则。这些都突出体现了苏轼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他的合祭天地的主张。是其以人为本礼制观念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12.
大量史料记载夜郎王为竹所生和布依族以竹为姓的典故。布依族的民间故事、民歌、神话传说都记录了布依族祖先为竹所生及竹生人的说法。布依族将竹作为其所崇拜的图腾,竹的功能得以神化。生和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仪式,布依族在生育仪式中的“搭花桥”、“改都雅”和丧葬仪式中的“龙戈”、“古庄”、“豪洛”都体现了其对竹的图腾崇拜。布依族人民企图以祭祀等图腾仪式来达到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通过大量的祭祀与巫术活动祈求得到图腾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荀子礼论     
苟子认为,礼为“人道之极”,是做人的头等大事。礼是日常生活起居的习俗,标志着文明与进步;礼是构成社会等级的标准,用以区分人群的高低贵贱;礼具有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义,要求人们“强本而节用”、“养备而动时”、“修道而不贰”,要求统治者“隆礼贵义”,因此礼从形成概念之日起,就成为人们正身与治世的原则。荀子对礼的本质、起源、内容与作用作了异于前人的阐释,使礼的意义超出了其前孔子的仁本。  相似文献   

14.
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是由官方操办的盛大庆典。它具有仪式的形式感——仪式的规模、地点、数字、文化内涵。但是,在这个仪式的背后,存在着许多自相矛盾的裂缝:在这个仪式上,官方否定了“文革”,可又悬搁了“文革”;纪念鲁迅,可又回避了鲁迅的启蒙精神。官方的深意是什么?官方话语是否存在着“能够拥有两种隶属于截然不同话语群的绝然不同的陈述?”  相似文献   

15.
吉礼产生于祭祀,吉礼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形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积累和演变中逐步形成的。它经历了从自然崇拜到原始宗教的嬗变,从原始宗教到政治宗教的转变诸阶段。原始宗教转变为政治宗教以后,政治宗教就逐渐被完善为一套政治制度。吉礼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也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转变过程,作为一项强制性的政治制度,吉礼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获取社会生存技能的重要过程,在不同的化中,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内涵。佤族儿童的社会化始于婴儿出生后的仪式,喂养、游戏、角色训练则逐步深了这一过程。佤族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制约了他们对后代抚育模式的选择,故而对这一过程的评价也只能放到佤族化这一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7.
日本茶道是将宗教和艺术结合的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在日本世代相传,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而研习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体会其"四谛",即"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通过阐释茶道礼仪及茶事流程所体现的茶道精神,能深入理解"和、敬、清、寂"的深刻含义及日本人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都内在于心,并不存在内、外的差异.把礼归于辞让之心,礼在这里就直接提升为道德主体.这样,这种道德主体意义上的礼与现实等级制度意义上的礼之间就有了鲜明的差别.孟子道德主体意义上的礼,进而其整个心性之学真正的意义在于一个新的道德生命的开辟,这种道德生命因其超越性在今天仍有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这种道德生命只有在与当时现实等级之礼作出区分时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9.
张源洁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5):18-22,119
彝族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婚姻礼和丧葬礼等不同的礼仪,而"满月"就是诞生礼中十分重要的礼仪。昙华的满月礼有着丰富的文化功能内涵,反映了当地彝族丰富多彩和别具特色民俗风情文化。满月礼在昙华彝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具备多重文化功能的民族文化事项,在昙华彝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有其他礼仪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蒙古人的人生仪礼食俗主要有诞生食俗、婚事食俗、寿庆食俗、丧事食俗和其它食俗等。其共同特征是邀至亲朋好友参加,宾客必须备礼品,主人循例设答谢等,其礼节繁缛讲究。本文就蒙古人的婚礼食俗做一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