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唐诗人张祜以宫词、山水题咏诗著名,他还创作了许多乐舞诗,其中笛诗更是别具特色.笛诗既有抒写思乡之情的,也有叙写帝妃生活的作品,后者极具史学价值;张祜以诗绘乐、以形状声,创作技巧十分精湛.  相似文献   

2.
张祜和杜牧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晚唐诗人张祜的名篇《何满子》中的诗句。张祜擅长乐府与宫词,在当时是很有名的诗人。元和(唐宪宗年号)长庆(唐穆宗年号)年间,他曾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随表献给朝廷,希望得到任用。令狐楚对张祜的文才十分赞赏,向穆宗皇帝上表推荐。穆宗就问宰相元稹:“张祜为人怎样?诗写得如何?”  相似文献   

3.
张祜是中晚唐著名的诗人,其人其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张祜的宫词数量较多,在兼有传统的宫怨题材之外,以大量笔墨将本朝政事纳入诗中。以咏史态度创作宫词,是其宫词的特色之一;宫词充满了讲讽怨谲的春秋笔法,亦是其宫词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祜是晚唐时著名的平民诗人,其诗作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张祜的政论诗具有《风》、《雅》骚怨讽谏的精神;山水题赠诗状物精工,绘形传神,风神独具;近体诗格律严谨精巧,善用对仗;边塞诗及宫词等雄浑朗丽、清俊精美。  相似文献   

5.
张祜送别诗主要可分为送人赴任诗、送人归家诗、送人游历诗。送人赴任诗随着被送之人赴任地赴任官职不同,表现方式和情感基调也不同。送人归家诗写的明朗,其中省亲诗尤其注重孝道。送人游历诗则相对悲情。张祜送别诗中地域特色明显,其中对于三峡、岭南等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征的描述都显得细腻、精彩。通过对张祜送别诗内容和地域特色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祜送别诗的情感比较淡泊,这与中晚唐送别诗气质相符,也与张祜偏爱对送行目的地进行描述及好用典故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进行题咏诗创作的诗人中,晚唐诗人张祜以82首之数量,而成为唐代大量创作题咏诗的第一人。从题咏的对象言,张祜的题咏诗大致可分为五类:寺院禅林类,是张祜结缘佛禅、交游僧侣的结果;亭台楼阁类。除纪游外更兼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质;凭吊历史类,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平之愤;园林山居类,可与山水田园诗派的田园诗媲美.而题画类。则是作者审美思想的具体反映。其中,寺院禅林、亭台楼阁、园林山居三类.对中晚唐交替时期山水诗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艺术方面,张祜的题咏诗以对仗精工、境界多样而著称。  相似文献   

7.
一般的诗论家认为,中唐著名诗人张祜只是以宫词和山水寺庙题咏诗著称于世,其他的诗歌则少有价值。但通过对张祜诗集的全面爬梳,发现其咏史、寓怀、投献诸诗有济世报国、志趣高尚,关心国运、悲悯生民,讥刺奸邪、讴歌贤良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展示了诗人的思想与个性。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在诗中使用数字极为广泛。有些诗因运用数字出色,而得到广泛流传。如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全诗仅二十字,数字竟占一半,正是这一半的数字,使其成为名篇。唐代诗人骆宾王善于使用数字对,如"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  相似文献   

9.
张祜约有宫词诗38首,有18首写到李杨故事,其中《华清宫和杜舍人》一诗以其特有的视角与情感意蕴书写了李杨故事,表达了张祜对待李杨故事的态度,其抒情与咏史之笔触更是影响了后代咏此类题材的作者。  相似文献   

10.
赏析: 这首诗是张祜漫游江南时所作,描写江上清丽夜色,是借夜景写客愁的名篇。  相似文献   

11.
明人论诗常常会借助对唐诗选本的解读来表露他们的文学主张和诗学取向。明代前期,人们更看重《唐音》;自李、何倡议复古之后,《唐诗品汇》及其精编本《唐诗正声》开始成为明人学唐的正宗读本,对诗坛风习产生了深刻影响。明人正是通过对这两种选本的不断阐释,尝试以“格调”沟通“正声”,进一步确认与强化了复古派“格调”说,并对其加以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12.
林纾词现存40余阕,主要收录于《冷红斋词剩》其题材内容以爱情、羁愁、咏物、题赠为主;艺术风格以凄艳婉转、善用白描、音律协婉为主要特色。论词学思想渊源,则与其师从张景祁、谢章铤的经历密不可分,前袭张氏推崇姜张,注重审音协律,后绍谢氏重视音律、主张性情,师法前人又能自成一体,在清代闽词中体现出别样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晚唐间诗人张祜 ,初以宫词闻名 ,许多其他类型的诗歌也写得很有特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 ,尤其是新的张祜诗集版本被发现后 ,学术界对张祜的研究日趋增多。回顾二十世纪以来的张祜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它有自己比较明显的特点 ,在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 ,也存在着相对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卢熊生平的考察,可见卢熊的政治态度在元、张士诚、朱元璋三政权间的灵活变化;对其死因的辨析,可知卢熊的直接死因是其在工部、中书省任职期间,违规接受官没妇女而牵涉“胡惟庸案”,获罪而死,与朱元璋对苏州文人的暴虐严苛态度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人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6.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7.
黄生的唐诗品鉴不只是一般的诗歌鉴赏,而是他研究唐诗的基点,在品鉴中,表现了黄生诗人的品格、文字学家的学术取向,也投射了黄生的人生际遇、人生态度,为研究黄生的审美思想提供了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以胡适为研究个案,追溯他的诗歌历程,在分析社会文化系统与诗歌系统多元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前后相继两个时期内的诗歌翻译与创作的相互影响情况。社会文化系统会影响文学系统,进而影响诗歌系统,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也是多元互动的,这在诗人兼翻译家胡适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胡兰成是个朝秦暮楚的荡子,他对女人,见一个爱一个,情虽不伪,却也不专。张爱玲却不同她与人交往很矜持,不善交际,不见生客,对异性的求爱信,拆不也不拆,更别说看了。但为什么对胡兰成这么痴情?通过研读可以得知,张爱玲与胡兰成是相知的。胡兰成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看重的就是这点。但胡兰成对张爱玲只是相知,却不相随,也不专一。张爱玲用她的孤独、寂寞和苍凉时代价,弄懂了人生“相知”者难求“相随”者更难求。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一文中,胡绳先生着重考证了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关系。通过考证他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但没有丝毫染上民粹主义思想,而且是坚决反对民粹主义的。胡绳的考证驳斥了那些鼓吹毛泽东具有民粹主义思想的观点,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挪开了理论上的一块绊脚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