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坚决治理虚假报道,一场以"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展开.这是新闻战线加强自律、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媒体依法报道的能力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很不匹配,新闻违法、新闻侵权、新闻纠纷不断,对社会和谐、新闻界自身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媒体必须首先把信息生产纳入法律的框架之内,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依法治国方针的最好执行和最好宣传。具体而言,媒体要树立法治思维,坚持合法报道,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同时要学会规避新闻风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既要规矩自己,又要保护自己,这是媒体必须严肃面对、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陈青 《新闻记者》2012,(8):87-91
批评性报道,是媒体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从新闻自身的价值而言,批评性报道是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而提倡信息公开、维护大众的知情权则为媒体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这使得见诸于媒体的批评性报道有所增加。本文以近年来相继发生的"三鹿奶粉"、"圣元奶粉"、"富士康员工跳楼"、"毒胶囊"等公共卫生事件为例,探讨如何正确把握批评性报道的导向,减少其负面作用,放大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吴兵  冯杰 《声屏世界》2012,(8):28-29
电视媒体维权栏目,以维权记者帮助民众维护权益的整个过程作为报道的内容。如果仅从服务公众、提供信息帮助观众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角度来看,电视媒体维权节目本身并没有错误。然而,作为党的喉舌,中国电视媒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处理不好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帮助公众了解维护正当权益与"越俎代庖"、干涉行政司法等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正常行为之间的关系,则很容易超越自身地位,导致角色异化,这种异化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刘成广 《青年记者》2006,(15):68-69
在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的今天,以短平快为特征的都市生活类媒体,都开始对深度报道青眼相加,将其作为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的长兵器。虽然深度报道费时费力,有时甚至费力不讨好,但毕竟,以深、博见长且具持久生命力的深度报道,早就是媒体竞争力的一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年1月23日沈阳《华商晨报》对“贫困父亲为救女写信遍求中国富豪”的报道为文本,从新闻伦理道德的视角分析了该报道行为的道德越位与失范。报道中,记者对新闻效应的追求超越了记者对社会道义的坚守,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新闻事实的本质,看似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却践踏了富豪的道德利益;而媒体在捐资救人方面的冷淡,明显地出现道德失范,把自身也推到了与富豪一样尴尬的局面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为对某些新闻报道有异议而引起的纠纷,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为追究新闻媒介或报道法律责任而发生的新闻诉讼已不鲜见。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有某些人以保护合法权益为借口,抵制舆论监督,为不良行为、歪风邪气辩解,蓄意泄愤闹事,但这毕竟是少数。事实表明,新闻纠纷之发生,多系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及通讯员的工作失误所致。因此,从新闻单位来说,需要认真分析造成多种纠纷的起因,有的放矢地研究改进自身报道工作,提高采编人员素质,防患于未然,以达到维护安定团结,减少新闻纠纷的目的。这样,即使发生新闻纠纷或新闻诉讼,新闻单位也会立于不败之地,就能维护和提高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涓 《今传媒》2006,(10):60-61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经济报道如何以市场为轴心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创新,做到“人见人爱”?这里谈几点初浅的认识。一、扩大经济报道的题材范围经济报道自身的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为工农业生产和商贸经营活动,因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经济是无处不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市报人》2011,(5):22-22
广西玉林日报社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方面措施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维护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玉林日报社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本单位曾出现过的虚假新闻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谢津炜 《今传媒》2020,29(3):66-67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为如何对灾难事件中的人物进行报道提供了思路。我们不妨擦除现有的身份印记,在不知道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进行讨论,由此形成的约定便能在维护"最弱者的最大部分利益"的同时也使信息的传递体现出最大的效能。当人物报道以鼓舞士气、促成反思为目的,以富有人文关怀的形象出现的时候,才能得到遇难者隐私及其家属情感上的部分让位。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开拓数字出版市场的基本策略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荣政  肖元春 《编辑学报》2010,22(5):392-394
在新的形势下,科技期刊开拓数字出版市场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期刊社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定位,以维护期刊的数字版权为底线,通过参与构建公正、合理的市场分配机制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对内要注意加强与同类期刊的合作,对外要理性应对数字出版商之间的竞争,并始终坚持以内容作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骆佰松 《军事记者》2005,(11):23-23
隐性采访是指记在采访过程中不公开记身份,或公开记身份但不道出真实意图的采访。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记对于通过正常渠道采访而无法得到的新闻素材,常常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全面、真实地了解事实真相,以满足广大受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要求。但是,有些记在进行隐性采访过程中,对一些法律法规掌握还不够,以至不能很好地或圆满地完成报道任务。因此,记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必须按照合法的依据,把握和运用好隐性采访的原则,在完成新闻采访和报道任务的同时积极维护自身的各项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扬长避短,把做好深度报道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突破口。运用多角度思维创新报道方式,让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关注度、可读性。本文以《安徽经济报》关于徽商的报道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省总工会的机关报,四川工人日报以“宣传工人阶级,报道时代信息,维护职工权益,服务社会读者”为办报宗旨,广泛服务全川职工及社会读者。近年来更形成了“坚持机关报性质,突出维权特色,兼有晚报风格”的办报思路。川工报的维权报道,已由过去即兴式的报道发展为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关系变化所产生的职工关注的诸多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由过去主要维护国企职工权益发展为既维护企业职工权益,也维护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科技人员、职工家属子女、打工仔、消费者等的合法权益;由过去主要在一版进行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2010年至2014年间《人民日报》对于雾霾天气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分析,探寻传统主流媒体对雾霾报道的框架建构,并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日益兴盛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如何适应形势,维护自身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的兴起和颓废,不仅有来自于社会的政治原因,也有来自于报业自身的经济原因.时至今日,这一报道形式又面临着复兴的黄金时期,最直接的原因是一批公益慈善机构的兴起.作为社会公器,报纸开始摆脱依靠机构自身力量服务公众的认识,社会力量才是报纸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的根本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报应该而且能够报道好社会新闻。《沈阳日报》近年来在报道社会新闻时注意坚持如下原则:①立意高远———注重新闻的思想内涵,弘扬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②角度新颖———注重题材的公众关切度和吸引力,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③方向正确———注重新闻的政治方向,不炒作、不盲从、不添乱,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稳定。臆主题要鲜明———注重新闻的政治责任,积极维护政府威信,密切同群众的联系,为读者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8.
“媒”求尊严:传统媒体更有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媒体的报道决不能只盯在物质生活的"幸福"选题上,还应强化维护公民尊严的新闻价值取向。只有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坚持自身公平和正义的立场,发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保护民众的尊严不受侵犯,我们的媒体才能被公众所尊重。传统媒体要积极与新媒体互动,在"与民尊严"的进取中形成舆论的合力。政府部门应为传统媒体在维护人民尊严方面创造良好的报道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国际新闻报道的选择性建构和认知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报道越来越成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场。我国已有一批专门报道国际新闻的媒体,如:《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世界新闻报》、《国际先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型体育赛事新闻报道中"中国梦"报道倾向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以"中国梦"为导向,对宣传其内涵实质、助力圆梦及媒体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