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明确一个标准 “缩句,就是减少修饰、限制的词语,把一个较长、较复杂的句子(单句)压缩成为与原句意思基本相同的较短、较简单的句子。”这是一个大家认识比较一致的缩句的标准。但是,如何把握这个标准,在具体操作中有时则各执一词,答案不一,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因此,要准确地把握这一标准,其有三点必须明确:1.小学生进行缩句,把一个长句缩成较短、较简单的句子,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理解长句。2.缩句要去掉的必须是句子的修饰、限制的词语,而不能删去句子的主干。3.压缩成的句子必须与原句的意思基本相同,保持…  相似文献   

2.
所谓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保留句子中的基本成分,即通常所说的去掉句子的枝叶,保留句子的主干。例如:“齐威王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的马”缩成“齐威王夸耀马”,使原句成为一个简明的句子。缩句的作用很大:一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句子的内涵,二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帮助学生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成后仍然是句子。上例缩成“齐威王夸耀马”后,意思、结构不变,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3.
句子的扩写和缩写是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教材就安排了大量的过渡性练习。比如:“比较句子的不同”,“给句子换个说法”,“看看哪一种说法好”,“给句子填上适当的词语等,都是为扩句、缩句练习作准备的。扩句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言丰富多采,缩句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简单明了。进行这类练习,不能只给他们一些概念和术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较多地认识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编写复习提要是复习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编写了一种简明实用的复习提要——“三要二应”式复习提要。这种复习提要使用方便且复习效果可观。现将其编法简介如下。所谓“三要二应”,指的是复习提要由“复习要求、内容要点、答题要领、应注意的问题、应练习的题目”等五个部分组成。教师在把复习的全部内容分门别类(如“语文基础知识”可分为语音、汉字、词汇、句子、标点符号等五项,而每项又可分为若干个更小的项,如“句子”又可分为理解句子、修饰句子、修改病句、交换句式、扩句和缩句等)并进行“条分缕析”之后,就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各项  相似文献   

5.
在练习缩句时,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缩句,经常练习缩句有什么好处,再就是看看用什么方法缩句。把一个句子缩减去修辞或限制的词语,留下最基本的主干部分,叫缩句。经常练习缩写句子,能使我们一下就抓住句子的基本意思,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这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今后的语法学习都有好处。下面结合实例,谈谈缩句的方法。一、逐步缩减法。这种方法是把句子中修辞的词语逐步缩减,直到缩减到最简程度,留下主干为止。例如:红红的太阳从海平面上慢慢地升起来。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来。太阳升起来。第一句“红红的”和“慢慢地”是修辞、限…  相似文献   

6.
梁莉 《辽宁教育》2002,(10):45-46
学法指导就是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年级以句、段训练为重点,此阶段的学法指导应以培养学生读懂句子、写好句子、修改病句的能力为着眼点,其中,重点应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一、精心点拨,注意渗透,培养学生理解句子、分析句子的能力1.抓住关键词语读懂句子。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包括生词、难词、能突出说明句子意思的词、含义深刻的词、关联词语等。如第六册《荷花》中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理解这句话,应抓住句中“大圆盘”、…  相似文献   

7.
缩句,就是缩简句子里的附加成分,保留基本成分,则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如果学生善于缩句,在阅读时就能理清句子的结构,准确地理解句子的主要内容;在写作时就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把话写得简洁。缩句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区分主次。现行的统编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编排了如下几种形式的缩句练习。第一种形式:照样子,缩写下面的句子。例:蓝蓝的天上飘着五颜六色的降落伞。天上飘着降落伞。  相似文献   

8.
“扩句”问题,在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有详细的阐述。“缩句”问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编写的《语法修辞》中,有简要的说明。无论是“扩句”还是“缩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从“表达”角度说,句子表达的重点不变;从“组合”角度看,句子结构的基本间架不变。 智明先生在《且说扩句缩句》(1995年第4期《河北教育》,以下简成《且》文)一文中称:“在第十册教材中选作扩句示范的例句,其扩后句子与原句比较,却似有变更句子成份之嫌。”对此,笔者认为,其  相似文献   

9.
缩句和扩句是小学语文训练中的常见形式,但实践中其内涵比较模糊。缩句的教学价值在于能训练学生准确把握句子结构,快速提取句子中心信息。扩句同样能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汉语单句的结构特点,并把句子意思表达得具体和生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难度,针对不同的年段,设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次基础训练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安排了“字·词·句”、“阅读”、“作文”三部分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一、分析比较,对比练习。“字·词·句”共安排了五道题。在进行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弄清词语和句子...  相似文献   

11.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写完整的句子。到了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写句子要正确、恰当,表达要生动、严密。 小学生虽不学语法,但是也应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我在教学中通过扩句和缩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他是解放军。“他”是主语,“是”是谓语,“解放军”是宾语。这就是句子的主要部分。树有主杆和枝丫,句子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扩句是语言的一种训练形式,有助于把句子写具体。如何在扩句的同时,进行写段的练习,使句与段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写句成段的能力。今举一例如下: 一、逐步扩句扩句是把最简短的句子,添上一些修饰词语,写成表达具体的长句子。扩句可以分步扩写。如“老奶奶来了。”先扩“老奶奶怎样地来了”,学生会写出:“老奶奶拄着拐杖,背着包袱来了。”“老奶奶拄着拐杖,手拿篮子回京来了。”“老奶奶拄着拐杖,满头大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上,老师板书:蔚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同学们见了都很惊奇:“数学课怎么给我们上语文了?!老师:“你们会不会缩句?”学生马上答道:”天空飘着云”“很好”老师点点头说,“下面再做一道缩句练习.4.8加上6/5的和除以1/3与3/4的积.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纷纷议论:“数学也要用缩句?”“这种句子怎么缩呀?”“缩句和列式有什么关系?”随着学生情绪的发展,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句话里说的是谁除以谁呀?”  相似文献   

14.
“缩句”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基础训练”中的一种练习形式。“缩句”的要求是六个字:“去枝叶,留主干。”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枝叶”是指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加成分,“主干”是指句子中的主语(或它的中心语)、谓语(或它的中心语)、宾语(或它的中心语)三种基本成分(其中宾语并不是每个句子都具备  相似文献   

15.
缩句训练在三、四年级的语文基础训练中较为常见。它通过简缩句子的附加成分(限制、修饰性的句子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使原来内容比较丰富的句子成为简洁、明了的最简单的句子,目的是要学生了解句子的主干部分,学会简明扼要的表达方法。但是,要做到既简又明也不容易,在教学中育两点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关于偏正结构的词语缩句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句子: 1.傻乎乎的黑熊不得不躲进了并不宽敞的树洞。 2.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鲜花。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相似文献   

16.
在提取句子主干的练习中,有的同学把连动句的第一谓语也当作状语压缩掉,结果不知不觉地出了差错。例如:“祥子拉着车慢慢腾腾地往前走。”这是一个连动句,“拉着车”是第一谓语,“走”是第二谓语的中心词,它们都应留在这个连动句的主干中,全句的主干应是:“祥子拉着车走。”可是有的同学缩成了“祥子走”,把“拉着车”当作状语也压缩掉了,结果改变了原句的结构和基本意思。  相似文献   

17.
缩句是理解句子的一把钥匙。一个修饰部分较多的长句子,主要表达什么内容,学生往往不得要领。通过缩句训练,学生便能够准确地抓住中心词语,很快地掌握句子表达的内容。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是十分有益的。一、缩句教...  相似文献   

18.
句子是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它是按一定的语言规律组织起来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要使学生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各个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根据《大纲》精神,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进行句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一、让学生明确和建立句的概念,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  相似文献   

19.
王盛军 《青少年日记》2009,(8):66-67,13
缩句练习几乎是我们每个同学甚至是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记住下面的口诀能帮助大家做好缩句练习,提高大家的缩句能力。 要缩句,莫烦恼,四个句型请记牢。最简单的完整句的基本类型: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看到句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下属于完整句中的哪一种。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有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该课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这样命题: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对此,《教师教学用书》在“练习说明”中这样提示:“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诗中常见的‘互文’现象.翻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体现‘互文’而使译文变成散文失去诗味.”并给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