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个谜语:一刀砍断后只有一截,这是什么?对此,猜谜者常常抓耳搔腮,沉思良久无言以对.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圆圈儿.那么,为什么人们猜不出来?因为按照常规“,一刀两断”乃是最“天经地义”的提法“,两断”即“两截”,即砍断后必为两截,一刀砍断后居然只有一截,岂不怪异?显然,谁按惯常的老路子猜,谁认定一切皆有“首尾两个端点”,谁就走进了猜不出”的死胡同!那么,这个被提前认定了的“惯常的老路子”叫什么?答曰:思维定势.而思维定势在很大意义上就是枷锁,就是镣铐!谁死守思维定势,谁就会在死路上徘徊,寸步不前.请再看一个对对联的例子.许多年…  相似文献   

2.
学校举行元旦联欢晚会,有一则谜语很受人启发,谜曰:“一刀砍断后只有一截,是什么.?”.我沉思良久,也一无所获,等知道谜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谜底是“圆圈”.再细品这则谜语。果然是曲径通幽出得极妙.按照常规思路考虑,“一刀两断”乃是最天经地义的提法,而此...  相似文献   

3.
有个谜语:一刀砍断后只有一截。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休”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人们常常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也可以是“清楚明白”之意,换言之,只要猜谜者按“清明节”理解,就会立刻“误入歧途”并陷入困境。 这就叫不幸一种因“思维定势”引发的不幸 换言之,“思维定势”很象枷锁,它能把人们的思路局限在一个“自以为是”的框框里,使思考者一筹莫展。 请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  相似文献   

5.
在希腊一座古老的神殿上 ,镌刻着这样一句话 :“认识你自己”。每当游人来到的 ,都要驻足凝思 ,玩味着这句话的深刻含意。“认识你自己” ,有何难哉 !难道人自己不认识自己吗 ?其实不然。相传很久很久以前 ,古希腊维奥蒂亚境内的底比斯城 ,来了一只狮身人面的怪兽 ,人们称它为斯芬克斯。它站在山顶上 ,用缪斯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这则谜语 ,就要被它吃掉 ;谁猜中了 ,它就自杀。这则谜语是这样的 :今有一物 ,同时只发一种声音 ,但早晨是4条腿 ,中午只有两条腿 ,而到晚上却有3条腿 ,请问这是何物 ?许多人因猜不中谜语 ,被怪兽吃掉了。后…  相似文献   

6.
谜语大竞猜     
挑战完植物谜语和动物谜语,是不是越猜越有信心啦?这次再试试下面的谜语吧!谜底分别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或景观,要积极开动脑筋,不准提前偷看答案哦!猜完以后,记得去考考爸爸妈妈,也做一次严厉的小考官。如果他们猜不出来的话,嘿嘿,该怎么惩罚他们呢?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拐杖     
小时候父亲曾让我猜过一个谜语,“生出来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我怎么也猜不出来,父亲哈哈大笑:“那是人啊!”这笑声还在耳边回荡,父亲却已拄上了拐杖。我写信给兄弟姐妹,说:“年迈的父亲走路需要拐杖了。”不知是我没写清楚还是他们没读懂,每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请将答项填在答卷的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古希腊有一头狮身人面双翅的怪物叫斯芬克斯(埃及金字塔上的狮身人面像)。它守在路口向过往行人提出谜语:“能发出一种声音的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下午’用气条腿走路。”凡是猜不出来的人就被它吃掉,如果猜出了它就自杀谢罪。这个谜语终于被俄狄浦斯猜出来r刀体就是人。这则神话说明 A.人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H.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C.俄狄浦斯是猜谜高手 D.人善于与敌对分子作斗争 2.“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了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f…  相似文献   

9.
吃花生     
小时候,母亲命我猜的第一个谜语是:“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我一时猜不出,却笑个不住,觉得很好玩儿,好玩儿在什么地方又说不出,麻屋子什么样?红帐子又是什么样?我完全不懂,那时候我才四岁,却只觉白胖子好玩儿。后来才知道是花生。母亲让我猜的第二个谜语是:“从东来了一群鹅,哗啦哗啦下了河。”这个谜语就更加难猜,也可以说这个谜语编得并不怎么好,这个谜语的谜底是往锅里下饺子,饺子像鹅吗?至今都觉不怎么像。  相似文献   

10.
愉快课堂     
今天下午的第二课堂活动,语文老师来和我们“同乐”。“同乐”的内容十分搞笑,大家笑声不断,真是轻松极了!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片断。老师说:“我先让大家猜一个谜语,看谁最快猜出来。”“什么谜语?”“老师快说吧!”同学们都很焦急。老师说道:“狼来了。猜一种水果,这是一个谐音谜语,要从谐音上思考。”同学们议论纷纷,但很久也没有人想出来。忽然,张超大叫起来:“老师,我知道,我知道!是杨梅!”老师问张超:“你凭什么说是杨梅呢?”张超回答说:“因为狼来了,羊就会被吃掉。羊被吃掉了,不就是杨梅(羊没)了?”“聪明,聪明!”老师大赞张超,然后又…  相似文献   

11.
家庭猜谜会     
今天吃好晚饭,我正觉得无聊,忽然想到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制的谜语,就向大家提议:“我们来举行一个猜谜会吧!”全家人一致赞同。我又出了个点子:“我们每人至少出一个谜面,让指定的人猜,谁没有猜对,谁就整理一天房间。”大家都很有信心:“这个办法好,不过,要给几分钟思考的时间。”稍做准备,猜谜会就在我房间里开始了。我拿着手电筒当作麦克风,站在床上开始出题:“一楼加一楼,楼楼出状元,上面飘白云,下面开红花。打一厨具。请爸爸猜。”爸爸左思右想,就是猜不出来,急得他把眼镜推了又推,真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妈妈看了爸爸的窘相,咧开…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有个故事。大路边有个人面狮身的女妖.总要出一个古怪的谜语让过路者猜.猜不出就把过路者吃掉.年复一年,她吃了许多人。提起她。人人胆战心惊。那么。这是个什么谜语呢?这就是:“谁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傍晚三条腿?”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有个故事。 大路边有个人面狮身的女妖,总要出一个古怪的谜语让过路者猜,猜不出就把过路者吃掉,年复一年,她吃了许多人。提起她,人人胆战心惊。那么,这是个什么谜语呢?这就是:“谁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傍晚三条腿?”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父亲曾让我猜过一个谜语:“生出来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我怎么也猜不出来,父亲哈哈大笑:“那是人啊3”这笑声至今还在耳边回荡,父亲却已拄上了拐杖。我写信给兄弟姐妹,告诉他们:“年迈的父亲走路需要拐杖了。”不知是我没写清楚还是他们没读懂,每人都邮来一根拐杖。有根雕的、妃子竹的、檀香木的、不锈钢的、带电灯可报警的,国外的弟弟那根更是尖端产品,带伞带坐凳的,一捆各式各样的拐杖够父亲拄上几个世纪的。来信的内容就像复印件一样,都是问候老人,让我照顾好父亲的话,还说拐杖不合适再邮。只有大哥…  相似文献   

15.
故乡的柿子     
“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这是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兄妹几个猜的谜语,明明有一棵熟透了的柿子树就站在院场的一角,我与妹妹还是猜不出来是哪样宝贝。后来在小学读到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才回忆起母亲的谜语,真的把故乡的柿子说绝了。  相似文献   

16.
在五年制数学第七册教材中,对于“平行线”的定义是这样叙述的: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教学时,学生对“不相交”这一比较明显的属性容易理解,而对于“面”“平面”“同一平面”、“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于掌握。怎样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讲清“平行线”概念呢? 1.以谜语开道,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教学一开始,教师便出示谜语:“人家兄弟手拉手,咱们兄弟不碰头,火车在咱肩上跑,高压电在咱身上走。”让学生去猜。学生听完后,个个跃跃欲试,很想把它猜出来,但谁也猜不对。这时,  相似文献   

17.
有个叫曹著的人,非常机敏,口才很好,善于辩论。有人想试试他的才华,于是作了个谜语让他猜,说:“有个东西,坐着也是坐着,躺着也是坐着,站着也是坐着,走路也是坐着。”曹著应声答道:“这个东西,官员的田里有,百姓的田里也有。”然后,曹著作了一个谜语,说:“有个东西,坐着也是躺着,站着也是躺着,走路也是躺着,睡觉也是躺着。”对...  相似文献   

18.
哈哈笑     
《红领巾》2002,(4)
猜谜老师:“同学们,请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一种东西,浑身都是漂亮的羽毛,每天早晨它能叫你起床,那是什么东西?”乐乐很快举手回答:“鸡毛掸子。”“为什么?”“因为每天早晨爸爸都用它叫我起床。”  相似文献   

19.
猜谜游戏     
本期话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家找一些谜语,今天我们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请把你准备的谜语说一说,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来。直播时间王老师:同学们,你们都找到谜语了吗?谁能和大家说一说自己找谜语的过程。周蒙:我的家里有一本谜语书,我从书里挑选了3条有趣的抄了下来。王老师:你知道谜底吗?周蒙:当然知道。王老师:自己可要知道谜底,要不别人猜得对不对你就不知道了。李敏:我请妈妈从网上下载(zǎi)了很多条谜语,我把它们都带来了,一会儿请同学们来猜。周林: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让爷爷给我出谜语,我来猜,猜不出来的请他告诉我,这样,我就…  相似文献   

20.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因为往往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应该理解为“清楚明白”的意思。像“打到清明才罢”这样一个语句形式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思的现象,就是句子的歧义。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些语言常常存有歧义,往往要在点破之后才恍然大悟,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一是动宾关系,理解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一是偏正关系,理解为“把猎人咬死的那条狗”;再如“饺子包好了”,也有不同的意思,既可解释为饺子制作好了,也可以指用别的东西把饺子包裹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