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图书馆业务辅导或培训时,经常遇到有不少学员询问有关“统一书号”、“标准书号”和“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等方面问题。有些图书工作人员业务不太熟悉,掌握不准这几个号表示的意义,有些新搞分编的管理员甚至照抄图书上的标准书号及CIP数据来分类著录图书,至使分编工作出现许多不应有的错误。其实,只要弄清楚这几个号码的实际意义,就可以避免图书分编工作中的失误了。  相似文献   

2.
对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素琴”的解释,基本上是众口一词:“没有华丽装饰的琴”(江苏文艺1988年版《中学古文鉴赏手册》),“不加雕绘装饰的琴”(上海古籍1988年版《古文观止新编》),“不加装饰的琴”(初中《语文》第三册),“古琴”(上海古籍1981年版《历代名  相似文献   

3.
CIP数据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在版编目本是一种标准、规范的图书编目形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我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自1990年7月获准试行以来,图书在版编目存在着普及率不高、著录数据错误多、分类标引差错率高等严重质量问题,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分编人员素质,健全协调监督机制,加大编目数据著录的普及力度,确保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标准、规范,充分发挥其应用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选自《左传·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一节,是脍炙人口的古文名篇。从《古文观止》到现行中学教材,历来的众多文言读本无不将其入选。对于“衣食所安”之“安”字,各本皆释作“安身”或“养生”之义。如此众口一辞,盖因袭孔颖达旧疏“公意衣食二者虽所以安身然,亦不敢专己有之,必以之分人”之故也。  相似文献   

5.
图书分类编目是否准确与科学,关系到数据库的质量。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经馆务会议研究决定.对藏书进行彻底改编,并从1991年9月开始使用《中图法》第三版类分新书。这项工作由采编部具体负责井制定改编计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联合编目形势的分析,说明少儿图书馆不仅要掌握《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还要熟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并掌握对以它为分类标准的外部数据的修改,才能实现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和符合联合编目中的上传要求。最后,列举了一些符合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少年儿童图书馆中心上传要求的分编实例。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A类”存在的同位素不同级,体代码专指性,通用性差及类目结构复杂的现象,影响了整个分类体系的完整性,给编目和检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应通过设置“专号”代码,规范体代码,强化族性关系等办法予以修正,以便更好地体现图书分类的科学性,简明性和通用性,以适应组建图书情报网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谈“悦”字     
“悦”“先秦散文作“说”。本文倒句中出现的“说”都是“悦”的古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作词素构成“悦耳、悦目、喜悦等双音词。其中最常用的是“喜悦”,“悦”的词素义是“高兴”、“愉快”于是,人们往往用今义附会古义,把古文中的“悦”也解释为“高兴”、“愉快”等类似义。对《左传》中“××说”中的“说”的注解就是典型的一例。《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古文观止译注》译为“秦伯听了这番话,很高兴”;《白话译文古文观止》译为“秦穆公听  相似文献   

9.
一、图书分类一致性原则的含义图书分类一致性原则就是图书分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各图书馆采用同一种分类法,遵循共同的分类规则以及实行统一分类等.从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看,将来我国图书馆一定要走现代化网络化的道路.而图书分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则是图书分类现代化的保障,所以我们要抓住这关键的一环,为进行统一的分类打下基础.从图书分类一致性本身的含义上讲,图书分类的一致性原则,是对每一个具体的图书情报单位而言的.一致性原则指的是分类与编目保持一致;同一性质的书要前后分类一致;以及多人分类一致等.1.保持分类与编目的一致性分类与编目是对图书进行加工处理的两项主要工作.在分类图书时,必须保持分类与编目的一致性.尤其是对丛书的处理要特别注意.丛书分类有集中、分散两种处理方法,如集中处理,采用综合著录的方法著录时,应以整套丛书内容作为归类的依据;反之如果分散处理,采用分散著录的方法著录时,就应以每种书的内容作为归类的依据.如不注意分类与编目的一致性,在丛书采用综合著录时,你按每种书的内容给号;在采用分散著录时,你又按整套书内容给号,就造成了混乱.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实施图书在版编目的意义入手,讨论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在图书馆分编工作的应用,对于在版编目工作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主题,分类标引问题进行具体的剖析,提出目前分编工作完全套录在版编目数据,条件还不成熟,在版编目数据的标准与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啦,这当然有点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这篇文章叫──《陋室铭》,为什么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精品的一席之地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一起来学习唐代刘禹锡的散文小品——《陋室铭》。(师板书课题、作者。)师: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图法》第三版自1990年2月出版至今已整整10年,这期间,我国的科技技术、社会经济、信息文献等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因此,《中图法》三版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时隔九年,《中图法》四版终于出版了,新版《中图法》将原《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与《资料法》合并编排,书名也相应地改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图法》借鉴《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方式,在类表中利用加号“+”和注释来区分图书和资料的类分。合并后的《中图法》更有利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加灵活地选择标引深度,也有利于用户根据更加详…  相似文献   

13.
“二川”考     
新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二册选入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在这篇千古名篇中有“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的句子,教材上的注释认为“二川”是指93樊川和渭水。这与《古文观止》、《古文鉴赏大辞典》及《古文观止新编》文对“二川”的释义较详细: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肃,流经陕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陕西省。查《中国历史地力集》(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第1版)秦汉卷,并未有樊川一说,灞水也并非为灞水,而是霸水。霸水的支流洋水而非樊川或樊水。洋水源出陕西蓝田县,会霸水,流入渭水,其…  相似文献   

14.
诠释二则     
“观止”小释《古文观止》,是一部流行很久的古文选集。书名所用的“观止”二字,出自《左传》。据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去鲁国访问,要求欣赏一下鲁国歌舞。鲁国答应了他的请求,演出了各种音乐舞蹈给他观看。当看完“韶箭”一舞时,季札对陪同的人说:“观止矣!若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图书在做编目(CIP)数据规范化的要求,对我们工作中发现的图书在版编目中出现的分类、著录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建议,将提高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为蒙童和土子编纂的一部古文启蒙读本.《古文观止》的两位编者,涉猎经史,治学严谨,于选文的校点注释斟酌查证,大都有所依据.然而千虑之失,固所不兔.《古文观止》在校点注释诸方面也存在着疏漏与错舛.有鉴于该书流传甚广,影响较大,我们不揣浅陋,谨就该书在选文的校勘、文字的句读、字词的注音、词句的释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为选文的校勘与句读,词句的注音与释义两个部分,提出三十例(按各例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摭引书证,辨析正误,贡献愚者之一得.  相似文献   

17.
中文图书编目工作质量,是指在图书编目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多少和规范化程度的高低。在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影响质量。要提高质量,一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二是制定编目工作细则,使编目工作有章可遁,规范化;三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四是实行质量检查制度;五是建立工作分析和评价制度;六是推行在版编目(CIP)数据;七是统一编目和编制联合目录。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规定:图书分类应使用国家标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但是,《中图法》有多种版本。它既有在编制原则、体系结构、号码配备和类号含义都保持一致的《中图法》和系列版本《中图法》(简本),又有在分类标准、列类体系、分类次序及其类号含义上与母法有很多不一致的《中图法》(以下简称“少图版”)。出版一部《中图法》(少图版)本来是广大中小学图书馆界所  相似文献   

19.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选录了张家兴的《可敬又可怜的“小蚂蚁”》一文,课文注释说该文“选自《中华百年中学生作文精品读本》第三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但细读全文.发觉该文不仅不是精品佳构,相反倒是一篇地地道道的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20.
《江淮学刊》一九六四年第三期发表了吳孟复的《<古文观止>批判》。对《古文现止》的編輯意图和某些文章进行批判。摘要如下: 一、《古文观止》以“正蒙养”为目的,以宣揚封建倫理为中心。如《石碏谏寵州吁》中的“六逆”“六順”,从正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