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  相似文献   

2.
“九亿农民”之说已见于报端,如标题: 《心里装着九亿农民》(1993年4月1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 如此看来,我国现有九亿农民无疑。但若认真推敲一下,又感到有些荒唐。农民这一概念的含义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社会劳动者人数达5.8亿(1992年5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农民只是社会劳动者的一部分,怎么竟超过了社会劳动者总数? 那么确切地说我国现在究竟有多少农民?《农民日报》载文称:“当前,我国有3.2亿农业劳动力”(1992年8月25日陕西日报三版“报刊纵览”栏)。这就是说我国农民的总数。农民不应包括农村的婴幼儿、学生和主要从事商业、运输业、手工业的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农村报是一张计划单列城市的农村党报。在前一段的办报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把哈尔滨农村报办出特色,就必须牢牢站在城乡结合这个“点”上。第一,站在城乡结合点上是农村经济发展总趋势的需要。我国农村10多年改革的中心,就是要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打破旧的农业经济格局,结束绝大多数农村人口搞饭吃的状况,实现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全面发展;打破旧的农副产品购销体制,使农村经济彻底进入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农村报是一张计划单列城市的农村党报。在前一段的办报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把哈尔滨农村报办出特色,就必须牢牢站在城乡结合这个“点”上。第一,站在城乡结合点上是农村经济发展总趋势的需要。我国农村10多年改革的中心,就是要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打破旧的农业经济格局,结束绝大多数农村人口搞饭吃的状况,实现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全面发展;打破旧的农副产品购销体制,使农村经济彻底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大循环。而其最终目的,正是要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的大融合,改变农村经济结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村图书发行的前进步伐王书铭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2亿人口中9亿在农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把农业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时提出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战略,引导农民走脱贫致富之路。党中央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向全党发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号召。党的十六大又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实现了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行各业都要从“三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传统农业本身分流出去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而农民就业的不充分必然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迅猛增长,并大量涌向  相似文献   

8.
总体讲,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8亿多,“三农”问题依旧是最突出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国家的建设要注重农村的发展,广播电视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农民。但是这些年来有的地方的  相似文献   

9.
8亿农业人口,5亿农村劳动力,18.26亿亩耕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夯实农业根基,推进"三农"建设,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0.
四川是农业大省,而渠县则是川东地区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国劳务输出基地县”,2007年,渠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9.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2.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48元,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劳务输出档案既是乡镇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宝贵财富。档案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搞好农村劳动力建档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民工权益服好务。  相似文献   

11.
在办《报刊文摘》同时,我们还出了《解放日报市郊版》,人称“小解放”。这张小报4开4版周二刊,不叫“农民报”而取名“市郊版”,示意它与以往的农民报作为“对象报”有所区别,它是面向市郊的综合性小报。我们不要求它搞催耕催种,唱农业生产的“四季歌”,弄不好重犯以往瞎指挥的错误。我们要它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起移风易俗作用。所以要这样办,也是想作为一种试验,看看不搞催耕催种,能不能起到推动农村工作的作用。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志不理解,认为这样办要犯方向性的错误。但随着…  相似文献   

12.
陈兴芜 《出版参考》2005,(12X):22-23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切实措施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但形势仍然严峻,不容乐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效购买力不足,潜在购买力水平低。农民人数多,收入低,文化水平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发展滞后;一方面国家在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与之相对的是广大农民在完成义务教育后,虽然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很高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克山县古北乡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6万人,农村劳动力1.3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9100人。为了解决这91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他们为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古北乡建立的农村劳动力档案,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未转移和转移的劳动力情况;二、有技能特长和无一技之长的劳动力情况;三、已培训和未培训的劳动力情况;四、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劳动力状况。通过四方面内容对劳动力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品德表现、有无劣迹行为和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他们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按照用工单位的要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早在十几年前就指出:“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一次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受到的冲击和挑战相对较大,而恰恰又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三贴近”,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因此,“三贴近”服务对象的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具体来说,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其所辖的梨树县和公主岭市是全国名列前茅的产粮县(市),所辖的其他几个县(市、区)也是全国的重点产粮区。因此,为“三农”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成了“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者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者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11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对于农业、农村、农民这几个概念的重要性,恐怕人人都明白。作为党和政府的“桥梁”和“喉舌”的报纸,作为引导舆论的报纸,特别是地(市)县报,应当普及到农村去,普及到农民家中去,应当把农业、农村、农民摆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现状如何呢?笔者近期在湘潭市郊区霞城、护潭、宝塔、先锋等乡和湘潭县农村与乡村干部、农民交谈,问他们对报纸的印象、看法时,归纳起来有四条:一是“我们心里很想天天看到报,能知道天下大事,可就是想看难得看到。”“报纸一到就在村上压了,分下来也在干部手里,寻到的也往往是过时报  相似文献   

18.
农业技术书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不断地向非农行业转移,对我国社会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给农技书的消费带来一定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1978年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90%,至今已不足50%,农业劳动力的绝对人数已下降到目前的800多万,而非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则不断上升,至今已超过50%,绝对人数上升到目前的 1000多万。据《浙江日报》近期报道,浙江余姚市已经有 30万农民“离岗转业”,从事二三产的农民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70%,其中有 9万农民从事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19.
从今年3月17日开始,人民日报五版在《农民与生态》专栏里,陆续刊登了一些短文,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别开生面,生动有趣,不仅农村读者爱看,城市读者也有兴趣。这些短文通过农民自己周围和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儿,深入浅出地传播生态知识。如:《保护好自己的“住处”》一文,从一个人住房是为了生存,而“生存的起码条件是有饭吃,有水喝,有氧吸。要取得这些东西,必须跟周围的生物和养育哪些生物的环境发生关系一的道理,说明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普期刊与科教兴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2亿人口,80%以上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利益和前途。资料表明,在一些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产上的贡献率达60%~80%,而我国只占30%~40%;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估计要落后10~20年。另外,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达到小学以上水平的仅有1.8亿,不到1/4;农业技术人员短缺,每万人中仅有技术人员6.6人,平均每7000亩耕地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