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编辑言,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要建立科学的编辑机制,二是要提高编辑的学术修养;前者要建立审稿的专业学术团队,以实施专业、公正、公平的编辑原则;后者要求实现编辑学者化,以确保有效地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学者化编辑”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化编辑"简而言之就是"学者化了的编辑",提出这一命题是顺应中国学术发展的要求、编辑学研究和高校学报改革发展的要求。实现"学者化编辑"的途径主要有完善培训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以"特色栏目"带动编辑学者化和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等。  相似文献   

3.
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是学报编辑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报青年编辑提高自身素质,优化编辑业务进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必由之路,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有关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则要求学报青年编辑要有成才意识,并要处理好工作与科研,精深与广博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报编辑学者化是学报编辑工作的客观要求.学报编辑应以学者化为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学报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者化是学报发展的客观需求。编辑学者化要得到落实,必须加强其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学报编辑的学者化应以编辑为本位,应根据学报需要和编辑从事学术研究的客观条件,寻求具有编辑特色的学者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学报编辑学化”的理论探讨已经很多,但至今尚未达到应有的共识,远没有付诸编辑实践。从古典学稿件编辑的实践来看,学报编辑学化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目前学报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要实现学报编辑的学化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学报编辑的专业对口;二是提高学报青年编辑的学历要求,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谈谈学报编辑学者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谈学报编辑学者化问题杨焕章关键词编辑学,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一般地说,所有的编辑都应当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好的编辑;特殊地说,学报编辑尤其应当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称职的学报编辑。因此,近年来,不少人在谈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问...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是反映一个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水平的学术理论性刊物,而且是动态地、主动地反映,可通过反馈对学校教学和科研起到促进作用。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主题,教师在其中承担着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为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鉴别与加工、并向大众推介的高校学报编辑,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的定位又有了新的变化,在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一、编辑学者化关于编辑学者化的讨论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到了现在,赞同编辑学者化已成为主流趋势。其中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学术书刊编辑应当学者化,非学术性书刊编辑无需学者化;另一种主张倾向于所有编辑(指国家规定正式出版物编辑)均应学者化。这里的编辑学者化是指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某一学科领域有较深造诣和高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近年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报,编辑是否应该学者化还有待探讨.实际上,高校学报的综合性特征、工作特点以及信息时代编辑的工作特点客观上都要求学报编辑应该编辑化,即实现编辑工作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编辑学者化”的首倡者为林理明,其被提出的时间为1989年的观点在学界几成定论。经过文献梳理和考辨,我们认为最早撰文提出“编辑学者化”的应是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胡光清,他发表的《试论编辑的专业化与学者化》一文,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80年代初老一辈编辑走专家学者之路的较早的经验总结,而最早撰文提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是时任《苏州大学学报》编辑的王英志。  相似文献   

11.
“化”的误区有三:一曰自误;二曰他误;三曰自误加他误。“化”的涵义有三:一是编辑既是编辑学学者,又是他学科学者;二是编辑只有学者素养“量”的加深,而不应是“质”的擅变;三是编辑对此事应享有一定的权威。为人作嫁,自己“已婚”,方可服人。“化”的目标,就总体讲,既非一个“点”,也非一条“线”,而应是一个“圆”。化要因时代而异、因职守而异、因任职资格而异、因人而异。化的目标,实际是从业的起点、功业的标尺、敬业的精神、竟业的理想。表现于“两才”和“两力”,即肚才、口才、眼力、手(笔)力。  相似文献   

12.
品牌书刊是高于一般性书刊的原创性极强的文化精品,它既是审美价值实现的载体,又是审美意识显现的载体。品牌书刊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编辑欣赏美、表现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除拥有特殊和娴熟的编辑技巧外,还必须拥有灵敏而果敢的辨别力和决断力。因此,品牌书刊的塑造对编辑的素质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素质直接影响学报的质量,因此对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和发展成为许多高校学报编辑部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制约高校青年学报编辑培养的因素,提出要重视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并分析其培养途径,以期改变现状,建设优秀的青年学报编辑队伍,更好地服务高校的教研、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编辑和编排技能,也要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知识上既要博又要专,既要做编辑也要做学术研究,以编辑工作带动学术研究,又以学术研究促进编辑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快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要学会媒体的经营与管理。同时要掌握编辑工作和学术研究的一些必要工具,如电脑、外语、知识产权等。  相似文献   

15.
思维惰性有许多表现形式,对编辑成长和期刊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克服编辑的思维惰性,需要通过编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需要通过编辑自身努力与期刊社的外在帮助来实现。无论是自身努力还是外在帮助,都应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6.
学术方法对学者和编者而言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学术期刊在办刊过程中体现自身个性特征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使学者的学术方法与编辑的学术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要实现这个目标。以下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学者要掌握正确的学术方法;学术期刊要体现编辑的主体思想;编者与学者之间要建立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时代期刊编辑需具备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网络的时代.互联网在给广大编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和途径的同时,也对编辑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期刊整体质量的好坏,本文从六大方面阐述了网络时代期刊编辑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希望能对初为编辑的同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成长的起点和重点,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反思性实践和参加培训等多种渠道,实现职业道德、编辑业务和学识水平的协同发展。作为编辑部群体中的一员,编辑部的内部环境对青年编辑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和谐的编辑部内部生态环境有利于学报青年编辑成长。  相似文献   

19.
学报编辑的素质是制约学报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为他人做嫁衣、甘做无名英雄、牺牲自己、甘做人梯的职业素养;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学报编辑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观念,丰富的信息理论知识,较高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一专多能”,以“专”为主,“专”与“博”结合,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编辑的素质是影响期刊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一支政治敏锐、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综合素质优的编辑队伍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社科期刊的编辑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是社科期刊编辑人员的首要素质,业务素质是社科期刊编辑人员的核心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社科期刊编辑人员的基础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