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地域性文学传统是“山药蛋派”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土壤,而“山药蛋派”作家又必然有赖于这一地域性文学传统而得以发展和延续。他们注意向民间学习,在文学样式和语言风格上追求平民化,通俗化,正是这一文学传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一个文学流派能否流传下去,有无发展前途?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或许还是,要让这个流派的创作实践来作出回答。也就是说,要让作品来说话,要用实践来检验。文化大革命前,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确实形成了一个流派。这个流派的形成,不仅是因为有那么一个风格相近的作家群,更为重要的或许还是,这个作家群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奠定了“山药蛋派”的雄厚基础,才形成了“山药蛋派”的独特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作品的数量(一大批)和质量(优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主张相近,风格相似的作家。他们形成了一个个的群体,这些不同的群体便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流派。人们比较熟知的除了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外,还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前者作品的风格特点是:文字秀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往往在细腻的描写中,努力开拓诗一般的意境。“山药蛋派”的艺术风格就大不相同了。“山药蛋派”的艺术风格有哪些特点呢?现浅谈一下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山西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三期刊登了刘福林同志的《‘山药蛋派’还能‘流’下去吗?》一文,这篇文章对“山药蛋派”的生命力作了否定,其根据有二:“山药蛋派”失去了发展的客观条件;“山药蛋派”后继乏人。刘文的这些观点,虽然是仅就“山药蛋派”的命运问题而发,却涉及到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对文学流派的认识,对“山药蛋派”的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中有不少提法,很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个影响深广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它起源于盛产山药蛋的山西,文学作品以反映火热的农村生活为主,语言通俗、流畅、风趣,形式多种多样,深受广大农村读者的喜爱。这一文学流派的创始人就是赵树理。  相似文献   

6.
《光明日报》一九八○年十一月廿六日,在“百家争鸣”专栏,以《关于“山药蛋派”的讨论》为题,介绍我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三期,关于风格流派讨论的三篇文章。文章指出:“如何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流派,是文艺界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曾文渊同志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学流派》(《文汇报》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一文中公开提出“山药蛋派”这一流派并初步分析了它的特点,肯定了它的创作倾向。接着李国涛同志在《且说“山药旦派”》一文中对“山药蛋派”的形成、发展和特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并且提出了这一流派将继续“流”下去的主张。刘福林同志在他的《“山药蛋派”还能“流”下去吗?》一文中,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随着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山药蛋派”“已经失去了发展的客观条件”、“后继乏人”,“正在走向凋零或变种”。我感到固然李国涛同志在《且说“山药蛋派”》中对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十年,文学取得了难以估量的成就,作为文学主体的小说,成就尤其辉煌。然而在小说的繁荣景象面前,小说的流派却相形见绌,至今为理论界所乐道的,似乎还是“山药蛋”、“白洋淀”。关于小说流派理论的文章也所见不多。我国新时期文学的这种特殊现象与我国当代小说流派理论的现状是密切相关的。任何文学流派的产生,都是有其渊源的。社会的物质条件,政治和哲学思潮,时代精神风貌,文学运动和文学家的艺术追求等等,都是决定文学流派形成的因素。即以“山药蛋”派为例,它的产生,从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上看,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党的文艺路线在山西抗日根据地贯彻执行的产物。它的发生,可以赵树理1943年发表的《小二黑结婚》为滥觞。赵树理始终抱着“写农民,为农民”的宗旨,根据山西农民文化低  相似文献   

9.
“山药蛋派”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大树上的一枝文学奇葩.可以说,山西文学的根,就在“山药蛋派”.文章把直接受祖师爷们影响的第二代“山药蛋派”作家中,“较年轻的一位,也是颇有生气,颇有出息的一位”(西戎语)——杨茂林先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解析他在新时期的几篇创新之作,藉以回答“山药蛋派”能否继续“流”下去,根本出路在哪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山药蛋派”“山药蛋派”是由山西作家群组成的一个文艺流派。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李国涛的一篇题为《且谈山药蛋派》的文章,提出社会主义文艺要讲究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要讲究不同的艺术流派的主张,并着重对“山药蛋派”作了介绍。“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首,主要作家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这个称号是结合山西在生产和生活上的特点,又针对这批作家深深扎根农村生活,作品有浓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文学流派是在诸多因素及其复杂关系中构成的。相同或相近的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是基本必备条件。组织形式和相应的流派活动是流派公式中的一个变量,但它作为外部显性特征往往是人们识别文学流派的关键。七月派是一个完备性与典型性程度最高的文学流派,它在存在形式上集中又开放的双重特征,说明了流派巨大的包容量和影响力,是流派高质量的一个标志。七月派表现出众多艺术个性的气脉相通,在作家个性与流派共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方面,七月派为文学流派能够发展和得以成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云间,乃松江之古称。云间派是明清易代之际一个地域性、家族性特征十分突出的文学流派。刘勇刚的专著《云间派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2月版)对云间派文学的理论与创作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论述过程中既注重对流派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2008,(3):111-111
山药蛋派是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彦希  马淞 《现代语文》2009,(7):105-105
川西作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中掀起了一股川派文学的潮流,他们以独具特色的叙述语言和写作题材,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征的创作流派。然而现有的文学史叙述却很少从创作流派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把握。本文旨在从地域性文学流派的角度去思考其在文学史叙述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山药蛋”派的小说话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流派综论 “山药蛋”是否构成一个小说流派的问题曾经引起过普遍的争论。今天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已基本趋于一致,即将“山药蛋”视为一个小说流派并将其放到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演变中能见到其独特的意义,这似乎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当初围绕它的争论实际上反映出我们在“流派”这一理论问题上的认识混乱和观念的错杂,以致于这一情况在今天依然影响到我们在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撞车现象。所以为了阐述自己的想法,往往不得不从分歧的焦点入手,从梳理和阐释走到自己的思考中去。 一种否定性观点认为1942年特别是建国后我们的文学就是一个统一的流派,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社会主义的内容与民族的形式相统一的文学。“山药蛋”只能属于其中而不能“另立”一派。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将文学主潮——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等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往往被作为外来文学流派、文学潮流影响中国文学的典型个案来研究。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目光聚集于中国新感觉派的传统文化品质,在作品审美原则和作品、作家自身的传统文化心理两方面分析该流派对传统的回归,并最终得出新感觉派“中国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 发轫于四十年代的山药蛋派,至少"流"至六十年代.一个文学流派的流域纵跨现当代两个文学时期,本身具有代表性;一段时间内,流派奠基者赵树理的创作被誉为代表着文学发展的"方向",领导者首肯,评论家欢歌,青年作家学习,声势鼎沸,影响颇大,这更具有代表性;山药蛋派又不能始终保持时代宠儿的地位.特别是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8.
刘嵘 《文教资料》2013,(31):109-111
20世纪40年代,“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在解放区文学中并驾齐驱,“荷花淀派”清新的艺术特色为中国文学流派提供了明亮的色彩。但是,自创作以来它却始终处于文学的边缘位置。本文以“荷花淀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孙犁为关注的焦点,以时间为发展阶段,结合每个阶段的创作特色及“荷花淀派’’成员的风格转向来探究其边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此文学流派的非凡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赵树理同志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虽然几经沧桑,但终于能够走过三十多年曲折的道路,发展到今天,说明它符合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是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的。关于“山药蛋派”的创作经验,自李国涛同志的《且说“山药蛋派”》一文发表以来,特别是在《山西日报》、《山西师院学报》组织的关于风格流派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受杨义先生《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启发,从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出发对‘嗬花淀”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进行了理论论证,认为,从风格要素、师友要求、交往行为要求、同仁刊物和报纸专栏要素等,可以明确“荷花淀”派作为一个流派已具备条件,虽未形成社团组织,那是有其特殊的时代原因的,作为文学流派,荷花淀派无疑是有其存在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