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产业门类演进阶段的划分主要线索与基本遵循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体育产业门类演进阶段划分的内在规律,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业门类演进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展开的,其阶段划分坚持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体育惠民的指导思想以及国情、社情、民情的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是体育产业门类演进阶段划分的本质。从管理上看,政府管理活动是体育产业中的主要活动之一;从功能上看,公益属性是体育产业分类划分考虑的核心因素。未来,我国体育产业门类划分,既要考虑体育产业社会公益功能的实现,又要凸显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健身休闲的核心地位,同时还不能忽视相关体育市场活动在体育产业门类划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中国发展体育产业的制度保障。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制度演进经历3个阶段;它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产业制度建立体育产业法规,加强体育市场监管,促进体育经济增长等方面成绩显著。建议:体育产业制度设计要围绕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两条主线。  相似文献   

3.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动态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动态竞争优势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与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关系很大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等要素比较薄弱 ;大众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普遍不高 ;中国体育产业中的大多数行业缺乏产业簇群支持 ;市场结构及管理的合理性较差 ,非价格竞争极为薄弱。体育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直接影响整个体育产业演进层次的提升 ;体育产业核心部分的整体成长性仍处在较低水平 ;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必须通过人力资本及以人力资本为基础形成的技术技能等关键因素的提升创造出动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与供给是体育产业开发政策设计的核心和根本,政府是体育产业制度的最重要供给者。近年来,陕西省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制度建设越来越重视,但现阶段陕西省体育产业开发的有效制度供给,总体上讲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在制度保障方面,制度建设总体滞后,有预见性的、有一定强制力的体育产业法规建设滞后。要改变当前陕西省体育产业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必须从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分析国内外体育产业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受到多方面的制度约束,我国体育产业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是建立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互补机制;通过健全体育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创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体育产业产权制度、良性运行的体育产业融资制度,以及以发展体育高科技为对象的体育产业科技制度,逐步形成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分析体育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的必要性及可能产生的弊端,探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21,(4):336-340
供给侧改革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策略,能够有效从生产端调整要素供给,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实践,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创新趋势。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体育特色小镇的概念,并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实际,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需求、社会演进逻辑、产业发展规律视角探究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动因,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推进策略。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应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完善要素投入,促进产业融合;理顺政府市场职能,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供给;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发挥多元功能,营造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7,(3):94-100
为论证运动项目是体育产业"元"逻辑,为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敲响"固本"警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历史演进视角、文化视角、产业链视角分析运动项目与体育产业的密切关系。研究认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体育经济要素、体育经济现象、体育产业成型的内在经济程度变化均基于一定的运动项目产生、发展;运动项目文化贯穿体育产业始终;具体项目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运动项目起到了延伸其产业链的作用。据此得出运动项目是发展体育产业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揭示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国外学者认为制度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是客观存在,需要被重视的;国内应从制度角度全新审视产业、经济发展;探索体育制度的变迁历程、特点;明确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制度阻碍.在未来研究中应该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相关因素从系统角度思考与论证,注重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变迁进程,注重体育产业发展所需新制度的体系设计,以新视角明确体育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深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西方国家在社会福利中所起的作用及角色定位,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在体育产业管理中职能行施情况,发现受西方社会福利制度中"市场机制的高效率"影响,我国政府在体育产业管理中步入了误区:转变职能等同于政府退出;体育市场化降低了体育社会公平.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中,应发挥政府在体育产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并确立政府与市场和谐平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白晋湘 《体育科学》2006,26(5):7-11
政府职能转变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社会结构变迁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动因,而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职能转变,将成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性资源。政府体育职能是其公共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加入WTO和体育产业化、体育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以“举国体制”为特征的政府体育职能在职能定位、职能方式、职能内容等领域需不断加快改革步伐,积极地从管理体育的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转变。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政府体育职能和作用;政府定位为公共体育服务与产品的提供者、管理者,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化;加强体育法制与监督制度建设,努力构建有效政府;政府体育职能的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需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与配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用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阅大量体育用品相关资料采用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索我国体育用品业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提出了目标及对策.结果显示:我国体育用品业已成为世界用品业基地,体育用品的销售额及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滞后.建立我国体育用品科学体系是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王占奇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283-284,260
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出新农村体育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对农村的经济、文化、管理等方面统筹协调,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推进新农村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诠释了文化产业与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明确了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应注意的事项:既应渐进式发展又应注重阶段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既有外部驱动力又有内部驱动力,从而指出了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适时设计柔性的体育文化产业组织结构;不断更新体育文化产业组织员工的思想观念;时时强化体育文化产业技术的市场需求;及时再造体育文化产业的组织流程;持续增强体育文化产业组织的文化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Sport is often perceived as physical activity or spectacle. It is also a relational and spatial phenomenon.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eastern France, close to Switzerland, the Jura area felt the first convulsions of sportivisation. The rationalisation of behaviours permitted the expansion of a particular social space which the newspapers helped to constru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traditional system into a modern social and cultural dynamic was a gradual process which took four decades. The sports phenomenon began to reflect a more generalised modernisation of the region. The records show the initial fracturing of an inward looking groupuscular model. The meetings and journeys among the towns then structured a new sociability based on the sharing of common rules and values which the press helped to validate. Finally, with the growing custom, the matches and past victories ended up functionally combining the local culture with a sports ambition which the local weeklies supported thanks to their enthusiasm for their home town.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Jura society was ready to welcome the subsequent sports phenomenon because it had developed a whole network able to organise and manage it. The newspapers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disseminating as well as recor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sociability.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经济要保持增长的势头,体育消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扩大内需的领域。调查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分析其经济学影响因素,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依据;为制订积极的体育消费措施、为使体育消费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帮助居民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指导居民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视角,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武术文化产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但由于受法律不足、体制机制僵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和核心技术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当前我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一种规模较小、集群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的状态,最后提出完善立法、政策、实施品牌战略和专业人才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是新时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转型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人们体育消费水平的日渐提升,以及体育健身意识的逐步增强,要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突破以学校为主体的狭隘视域,逐步形成学校主导、社会供给、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的多元整合模式,打造融健身、休闲、娱乐与社会交往于一体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构建学校主导与社会供给相协调的组织机制,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相促进的动力机制,参与途径与内容多样性的引导机制,政府干预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制度保障与主体自觉的相融合的保障机制,是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在政府政策推进、学校体育促进、社会体育供给、家庭体育参与和学生自主行为协同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序、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均表现出增长态势,空间分布呈东中西阶梯分布,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好于体育产业水平;耦合协调度发展缓慢,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正向聚集特征,且聚集程度逐年递增;东部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度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并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均衡发展;挖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协同发挥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进程中的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创新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城市品牌的形成需要相应的要素加以影响,许多城市尝试以体育元素为主导因素进行品牌城市系统构建.按照黑龙江省地域的特点,体育元素总体上分为冰雪项目类、冰雪资源类、冰雪产业类和冰雪文化类,这些体育元素在推进黑龙江省城市化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在分析了体育元素对黑龙江省构建冰雪品牌城市系统作用的同时,提出了在体育元素作用影响下黑龙江省品牌城市的构建机制,进而为黑龙江省今后冰雪产业的发展、冰雪文化的积淀、冰雪品牌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营造黑龙江省在全国城市中的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