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家访是教师、班主任了解学生日常表现和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家长和学校取得联系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使教师体察学生的成长环境,以便因材施教,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孙凡 《成才之路》2014,(28):6-6
职高班主任在工作中注意做好各方面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每个心灵之间,做到"沟"而"互通",就会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促进学生成才。理解是沟通的桥梁,信任是向前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家校沟通是联系家长和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而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不理解、不信任,从而阻碍了孩子更好更有利的发展。本文通过教师对一位家长沟通交流前后态度的转变过程的记录,旨在将自己对于如何进行家校沟通过程的切身体会和看法展现出来,以期得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邱岸华 《广西教育》2014,(33):58-58
微笑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表情,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微笑具有神奇的魅力,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能够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一、微笑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将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从而获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成功教育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就要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 ,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到的基本理念、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学会与他人沟通。教师身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应学会与外围的家长得体地沟通。通过恰当的沟通,产生理解,理解后产生信任,最终构建校与家的沟通之桥,连接家、校、生。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研究考察了工作条件(学校设施与资源、工作负荷、学校领导支持)与学校人际信任(教师对同事、家长、学生及校长的信任)对教师心理韧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学校领导支持与教师对同事的信任、教师对家长与学生的信任对教师心理韧性表现出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减少教师工作负荷对教师心理韧性中的工作满足感与乐观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2)教师对校长的信任未直接显著地影响教师的心理韧性,但对工作条件与心理韧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起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对校长越信任,则支持性工作条件更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的热爱与奉献以及工作成就感。这些结果为提升教师的心理韧性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信任你,师生之间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教学工作也得心应手,效果好。尊重、理解、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是一种伟大的、理智的行为,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人际交往的视角调查幼儿家长对教师人际信任的现状。研究发现,目前幼儿家长自身的一般人际信任呈中等偏下水平,其对教师的特定人际信任水平较高。进一步分析教师的人际交往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发现:交往认知影响幼儿家长对教师的人际信任内容;交往过程影响幼儿家长对教师的人际信任水平;交往情境影响幼儿家长对教师的人际信任层面。为...  相似文献   

10.
秦戈 《学周刊C版》2014,(1):199-199
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为人粗鲁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如此。教师只有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信任教师,才能对教师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告诉教师,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教学工作也得心应手,效果好。所以说,尊重、理解、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信任是一种资源,可以积累、储蓄,也可以削弱、透支,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赢得学生拥护和信任,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信任储蓄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聚力量、厚积薄发的重要环节,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芬兰的教育"三实"精神无处不在:硬件注重实用、教学观照实际、课程关注现实。"三自"主张活力四射:课堂很自由、学习很自主、学生很自在。信任文化深入人心:这里的家长信任学校,这里的校长信任教师,这里的教师信任学生,因为信任,所以帮助,面向个体,服务至上。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全面理解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教学是面向每个人的教学。面向每个人的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学习主动性来源于哪些因素,以便对课堂教学形成指导意见。   尊重与信任。尊重与信任既可理解为一种教学态度,也可理解为一种教学技术。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要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交流互动。因此,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教师教学民主的体现,是学生主动性产生的直接动力。   尊重与信任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  相似文献   

14.
汤军 《时代教育》2009,(8):260-260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要想开拓学生的心灵,教师首先就要走进学生心灵,体验学生生活中的苦与乐,这就要求师生共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理解和信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是纽带,是桥梁.  相似文献   

15.
钱锦 《现代教学》2014,(1):117-117
哲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就给我们教师一个启迪:必须尊重、理解、鼓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因材施教,多为他们着想,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地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6.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因此,幼儿园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实施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家园共育中的点滴体会。一、及时解开家长的心结,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有时教师一个无意的表情或姿势,一句无心的话,都有可能让家长产生误会,影响家园之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义务教育体制的普及,我国初中学校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蓬勃发展,而生源的复杂性也日益提高。只要身上有了“教师”的称号,都必须要一心为学生服务,始终将学生的亲身利益放在心上。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校园生活最关键,所以为了有效保护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教师便要展现敬业、爱生如子、以生为本的教育形象,赢得家长的信任,与家长一同管理学生。  相似文献   

18.
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容易与教师产生信任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六年级师生之间信任关系的现状,分析师生之间信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琦 《教育》2015,(1):6
浦东新区一小学老师发现,学生还没放学,自己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玄机"是家长给孩子带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这让教师感觉头上有把利剑。律师称,教师的隐私被侵犯。(2014年12月11日《文汇报》)家长们之所以喜欢类似产品,也是希望对孩子的校内生活多些了解。一些丧失师德的新闻泛滥,也让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感。对于为人父母的忧虑,老师们也应给予理解,反思本职工作,是否给予家长的反馈信息过少,才让家长不信任。然而,虽然家长有权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孩子的在校情况,但却无权监听课堂,教师也有自己的隐私。这种不信任、不尊重  相似文献   

20.
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石,建立信任与毁坏信任都是很容易的。信任学生,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强、自爱、自尊、自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信任家长,我们又多了各行各业的知心姐姐、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