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提测评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回答后用课件展示 :蛇与庄稼 ,猫与苜蓿 ,下雨与地面 ,太阳与地面上的东西 ,火与水 ,吐痰与肺结核 )二、认定目标1.弄清蛇能保护庄稼的原因。2 .猫与苜蓿有什么关系 ?3.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 ,掌握了事物之间的这些联系之后有什么作用 ?三、导学达标蛇是动物 ,庄稼是植物 ,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一 )学习第一段1.用课件展示问题。1这段中提到了哪些事物 ?2连续几年庄稼都歉收 ,老农想出了什么办法 ?结果怎样 ?3为什么田里有了蛇 ,庄稼就丰收了 ?说说蛇与庄稼的联系。2 .一名学生读本段 ,其余同学…  相似文献   

2.
《蛇与庄稼》一文.通过蛇与庄稼,猫和苜蓿及其它一些事例,说明年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掌握它们的规律,遇事才能看得准.做事才能做得好。为让学生弄懂这个道理,教学时,可根据课文三个自然段的各自特点,分别采用求异、逆推、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启发求异像文第一段,作者首先摆出了两种现大:一种是洪水过后,那里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l成,即使民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另一种现象是1在民把伟放到田里后,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洪水过后,这‘里的庄稼出现了一种什么现象?后来又出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3.
《蛇与庄稼》记叙了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生长的故事,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文章逻辑顺序缜密,训练项目突出,是培养学生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好教材。一、联言推理课文第一段叙述了蛇、田鼠与庄稼之间的联系。作者连续两次使用了“奇怪”一词。第一次是说洪水过后庄稼接连几年得不到好收成,大家觉得好奇怪;第二次是说老农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办法,买了一批蛇放进田里,结果庄稼获得了  相似文献   

4.
一、释题1.简介《三国演义》与作者.2.简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3.知道课文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析文1.从看到课题想到什么问题(引入课文).2.根据问题,初读课文.①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给课文分段,弄清每段写了什么.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思考:①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愿意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②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诸葛亮有什么品质?4.轻声自读第二段,思考:①诸葛亮请鲁肃帮些什么忙?②鲁肃办到没有?从中你体会到他有什么性格特  相似文献   

5.
教《蛇与庄稼》一文时,我俯案备课,初感困惑:教学目标怎样定芽要学生认知什么芽智能在哪芽体会什么样的情感芽三者之间有何联系芽联系起来又有何作用芽一连串问号在脑海萦绕未得其解,待到反复阅读课文始觉有点眉目。一、感知感受,明确目标要想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去学,教师应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感知感受,才能去定教学目标,想教学方法,然后让学生感知感受。为此,我一读课文,了解课文说了什么;二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三读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四读课文,想想我有什么感受;五读课文,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情智切入点,想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6.
以训练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机会,使其利于学生学懂、学会、学活.具体地说,它把教学过程变成训练过程,实质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次试验以小五年级(1)班为实验班,以相同基础的小五(2)班为对照班.着重对《老水牛爷爷》与《蛇与庄稼》两篇课文作了试救.并进行了效果测定.《蛇与庄稼》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训练重点:(1)逻辑思维的训练.这篇课文用的是归纳推理的论证方法.课文在"蛇与庄稼"、"猫和苜蓿"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两种联系(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蛇与庄稼》是一篇说理性课文,篇幅较短,但事例典型,说服力强,同时结构严谨,文字精练。教学本文,意在教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一、以生活实际,引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新授课前,我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设置情境,以蛇与庄稼有什么关系引出问题,促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并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如下:师:同学们,你们在田地里都看到过蛇吗?(板书:蛇)田地里长庄稼,蛇与庄稼为什么联系在一起?(板书:庄稼)生:地里蛇很多。生:我看到过小…  相似文献   

8.
小语第十册课文《蛇与庄稼》记叙了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生长的故事,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文章逻辑顺序缜密,训练项目突出,是培养语言与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在于教师。心理学认为,只有教师本人是创新型的,他才会发现、重视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情趣和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我们应借助课文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读书时设疑解疑的兴趣和习惯,培养探索、求异的精神和能力。例如:   在教《蛇与庄稼》这篇课文时,学生学习了第一段,弄清了蛇与庄稼的联系后,我问学生:“洪水为什么能淹死蛇而不能淹死田鼠 ?”同…  相似文献   

10.
王斌  何捷 《小学教学设计》2002,(3):13-14,16
教法一一、激情自学师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庄稼)(师褒农民的重要性。)师 :同学们对种庄稼在不在行呢?师 :老师这里有这样一块土地 ,一连几年庄稼都没有好收成 ,是什么原因呢?(虫害 ,管理不善 ,无化肥 ,干旱 ,洪涝等)。师 :谁能具体说说哪些虫害?(说对“田鼠”的 ,师表扬 ,同时板书师 :如何消灭田鼠呢?(生答 :挖、药灭、老鹰、蛇。师板书 :蛇吃田鼠)师依据板书巩固说明 :蛇能够保护庄稼。(出示课题)二、读议导析 ,揭示联系(一)读议课文第一段1.听课文第一段录音 ,感知板书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东台镇中心小学唐维康同志教学《蛇与庄稼》(五年制第八册20课)的一节讲读课,打破了旧的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事物联系,讲清了简单哲理,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主要具有如下特色: (一)借助朗读,理清课文脉络。揭示课题后,首先指名三个学生分别按层依次朗读第一段,让学生明确“奇怪的现象——奇怪的办法——蛇与庄稼的关系”三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接着,采用自由轻声读的形式,让学生自学第二段课文,使学生明确猫和苜蓿之间的联系,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文第三段,通过反复读全段课文或有关句子,使学生不仅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明确了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关系,而且能弄懂课文中写出的结论,即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懂得的道理。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弄懂简单哲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易体感知明理.1.导入感知.如教《积极进取》时,我这样导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始终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谁的名言?你从这句名言中感到郎平具有什么精神(积极进取)?板书课题.2.审题感知.读课题思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叫积极进取,为什么要积极进取,怎样做才能积极进取),这样学生的思维直入重点,带着问题读文.3.感知课文.引导学生读课文(或听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整体到部分了解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个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课文救生圈     
◎把蟋蟀的巢穴标为“住宅”有什么作用?配合小学语文第9册《蟋蟀的住宅》课文阅读《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其一,把蟋蟀的巢穴称做“住宅”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给读者以亲切感。其二,从蟋蟀建巢穴的整个过程看,工程之伟大,工作程序之繁琐,劳动任务之艰苦,与人造住宅何等相似。所以,用蟋蟀的住宅比“蟋蟀的巢穴”更形象、贴切。◎文中写“猫和苜蓿,下雨和地面湿……”等内容,是不是浪费笔墨与题目不符?配合小学语文第9册《蛇和庄稼》课文阅读作者在课文的开端就详尽地写了蛇与庄稼之间的关系。如果就此止笔抽象出事物间存在着某种复杂的关…  相似文献   

14.
记得我在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时,曾学过一篇题为《蛇与庄稼》的课文,这篇课文所包含的食物链的知识正是该文所在单元读写训练重点中所要求的如何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蛇与庄稼的关系可以用: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一、学生自读课文,熟悉内容.教师可提问: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题有什么好处?帮助学生弄懂:①这是一首著名歌曲的歌名,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②这是个疑问句,能够引起读者思考;③它直接揭示了课文要说明的内容. 二、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划分段落层次,并填写《花色成因说明表》(包括说明角度、花色成因、色谱系等项内容)。填写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蛇与庄稼》这篇讲读课文是围绕着“注意事物的联系”这一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安排的。文章通过蛇与庄稼、猫和苜蓿以及其他一些具体事例,说明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人们只有掌握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规律,看事情才能看得准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教学本文时,教师可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画出“她”和“我”分别是谁 ?看一看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 ?2 .根据预习提示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二、细读课文 ,探究解疑(一 )学习第一部分 (1~ 4段 )1.课文讲的是阮恒给一个小姑娘输血的事。指名读课文前四段 ,思考为什么要给小姑娘输血呢 ?从哪个词看出情况危急 (迫在眉睫 )哪些句子又写出了迫在眉睫 ?指名读句子。2 .思考为什么要小孩给小姑娘输血 ?(1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2只有在场的几个孤儿可以给她输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用“如果……就…  相似文献   

18.
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 读课题《将相和》,想想课文会写些什么。答:读过课题后,我们会想剖课文可能会写“将”是谁,“相”是谁。将相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怎样和好的。 (2) 课文写了三个故事,从课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作为故事的小标题。看看这些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  相似文献   

19.
这篇课文记叙了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生长的事.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搞清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上.课文提及的事物,有的有直接联系,有的是间接联系,有的联系比较证券交易,有的联系比较复杂,这个简单朗晰的演示板书,主要是反映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来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蛇与庄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