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美德主要内容的梳理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修身、齐家、处世、治国几个方面,将中国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梳理为20神精神,并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研究。作者认为这20种精神实质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高尚的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具体规范,正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古代传统美德,近代、现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传统美德教育当以近代和现代革命传统美德以及当代英模美德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第一,近现代革命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传统美德,是对古代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和超越,具有突出的革命性特点。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大都是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教育和熏陶而成长起来的。但是,当他们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投身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使他们摒弃了古代传统文…  相似文献   

3.
孝慈是处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孝的内涵包括祭祀,赡养,敬养,无违,劝谏,惜生,继志,尊老;慈的内涵主要有亲爱子女,教于有方。孝慈道德有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家庭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民族美德的弘扬。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某些旧有的伦理规范已失去约束,新的道德规范体系未建立起来,道德建设出现“断层”。具体表面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方面。社会经济结构巨变对传统道德的巨大冲击,社会道德控制机制的弱化与反道德思潮的影响,道德教育的扭曲变形等都导致了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校正道德失范,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确定道德与经济的关系;用生产力标准充实更新道德标准;建立良性循环的道德规范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看权力道德的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首先是要求权力阶层的道德资质,在权力道德的法律化方面,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将义务性的道德规范法律化,使权力道德要求融于法律的规范形式,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人伦准则,其道德价值为前贤先哲们充分肯定。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古代商业活动中提倡道德,重视道德,广大商人首倡的就是“诚”“信”,视之为共同的行为准则。一些巨商大贾把儒家道德规范与商业经营原则结合起来,以“诚”“信”著称,留名史传。“诚”“信”又是整个人类商业活动的共同信条,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诚”“信”以构建社会主义商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伦理观的认识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关于家庭关系及其伦理规范的观念,是儒家人伦思想和道德原则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伦理学认为孝与悌--亲情,是处理家庭亲缘关系的道德规范;朋与友--友情、夫与妇--爱情,是处理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它们是建设家庭、社会伦理道德的化资源。在挖掘这些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反思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在新形势下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道德教育,做到爱人以浓情、修已以正心。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最重要的生产和消费的运作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家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庭伦理对于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组织的维持、个体的工作生活状态、精神风貌、道德素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中国传统道德包括家庭伦理的建设,在担任党总书记后更是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的家教、家风、家训,要注重家庭建设,通过家庭美德建设促进全社会伦理道德的进步。本文通过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思想,结合我国当代家庭伦理存在的问题,从中窥探建设中国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途径,从而进一步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弘扬古代优良道德传统与革命道德传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马文瑞最近,江泽民同志为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中国传统道德》多卷本和简编本题i司说:“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0.
耻,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中关涉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具有的丰厚的耻观念,在道德理性、道德规范、道德践行等层面,都全面地渗入、深刻地积淀和濡养了中国古代道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代耻文化,并继续对近现代以及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德性论与规范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德性论的基本问题是: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规范论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前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内在品质,后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外在行为。德性论关注的是人的内在品质,以人的道德品质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实质主义的;规范论关注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它不再强调人的内在品质,而以行为是否符合普遍的规范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形式主义的。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从德性论到规范论的转型,其积极的意义是肯定了个人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领域内的自我决定的权利,即肯定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而将普遍性的规范限制在共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也就是人的外在行为的领域。但是,由于规范论仅仅关注对个人外在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在关于个人追求自我完善方面保持沉默,就容易导致个人追求自我完善这一要求的丧失,而这也就意味着人本身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普遍伦理应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思考伦理问题的有效背景。家庭伦理因此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理解,也许这种理解就是一条道路。只有在此道路上,我们才有可能把捉其存在,厘定其范式,应和其召唤。从而,获得家庭伦理与人的相互圆融,相互宽宥。  相似文献   

13.
文艺伦理还是文学伦理——论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伦理和文学伦理的分歧源自学术界对文艺学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的不同理解,而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在于文学本身所特有的性质。就学科研究的细致化和专业化而言,对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应当说“文学学“、“文学理论“的称谓更恰当。文学与伦理学都是与找寻人生意义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因此文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中被称为文学伦理学,它是以文学活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要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经济伦理的爱国主义:试论李斯特的经济伦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斯特作为一个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十分注重文化和精神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而赋予了经济伦理比英国古典经济学更为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李斯特并不否定个人动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认为应将个人视为“道德人”而非“经济人”,因此,经济伦理的出发点是作为一个实体的国家而非原子主义的个体,其基础是爱国主义。李斯特的这些观点与斯密的世界主义是迥然不同的。李斯特的经济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对于我国经济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具有同构性。在社会转型之际,社会伦理应再造,家庭伦理也应重新定位,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克隆人的研究与试验的伦理驳难多集中于人的尊严问题上,认为它触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认为,这是对克隆人研究与试验的强有力的禁令。但是,如果克隆人研究能够给研究者及相关人员带来现实利益的回报,并且最终将造福于人类,当前伦理的禁令就只是软制约,它阻挡不了克隆人的降生。这样,我们就不应当仅停留在对于克隆人的伦理困境的讨论上,而且应当对克隆人到来进行社会前景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TechTrends》2007,51(1):16-17
  相似文献   

18.
19.
Ethics today     
  相似文献   

20.
Ethics to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