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对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当前恋爱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与数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对于高校开设恋爱课程的看法,认为在大学开设恋爱选修课是大学生恋爱现状的需要,是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需要,是完善大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以期为今后学者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恋爱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恋爱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建设问题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特点1当代大学生恋爱普遍化,人数不断增多恋爱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将谈恋爱当做是大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甚至出现"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就不算一个合格大学生"的说法,根据调查,有大概80%的青年大学生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学生们把谈恋爱看作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为自己没有谈过恋爱而感到自卑。2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盲目,功利化倾向严重  相似文献   

3.
李薇  林琼 《教育》2011,(29):50-51
大学生的性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近日发布《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性心理和恋爱心理在内的心理健康课程,将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一向羞答答的性教育,在大学课堂上应该怎么上?笔者了解到,目前,福州大学城一些高校已经有课程涉及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的内容,不过,这些课程都还是选修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恋爱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高校应建立相应机制对大学生恋爱进行正确引导。本文建议高校开设大学生恋爱健康教育相关选修课程,成立大学生婚恋咨询指导中心,学校建设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婚恋知识和咨询服务,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校园生活,倡导学生健康的恋爱行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昕  赵凯  吴薇薇  管颖智  韩云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115-116,120
当部分高校宣布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规定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大学生恋爱再次受到普遍关注。针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与正确恋爱观是否已经形成等问题,我们利用分层抽样方法,从恋爱状况、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与学习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我校大学生的恋爱观。分析表明: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于是否涉足爱河应该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恋爱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要求学生工作者正视大学生恋爱现象,对大学生恋爱现象进行积极的关注和适当引导,尤其是对失恋学生进行支持和干预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对大学生恋爱,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引导,如何应对学生失恋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找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与学生工作者分享,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恋爱期,使他们在成长中成熟。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是大学思想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意义深远.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道德风貌是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应从下列方面展开:职业道德、市场道德、恋爱道德、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研究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及其原因,有助于对学生恋爱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婚姻和恋爱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民众的婚姻家庭状况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根据2009年对湖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在大学谈过恋爱的比例并不高,为了摆脱内心空虚而恋爱的现象值得重视,恋爱危机处理以内部解决为主,外部解决为辅,但非常希望学校开设有关恋爱方面的课程和心理咨询,在婚姻观方面还是趋向于传统,但对婚前性行为、同居等问题持比较宽容的态度,最后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全国53所大学3340名男大学生和4489名女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对高校恋情的看法、恋爱动机、对恋爱现象的认识、择偶观,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较理性,对各种恋爱现象能正确认识,少数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偏离。根据调查结果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恋爱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基于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开展大学生恋爱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爱情责任感教育,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要体现性别差异,加强大学生择偶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恋爱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比重正在快速提升。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开设大学生恋爱教育课程或使大学生恋爱教育课程化,成为顺应大学生恋爱心理需求、指导其理性看待恋爱以及正确恋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校园内的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偏离不仅会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带来严重的影响,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本文对大学生恋爱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大学中永恒的课题,客观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与态度,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热衷于谈论爱情,但并不急于恋爱,恋爱中的大学生多数是将恋爱作为获取人生经验的途径,但会影响其学业和人际关系。在恋爱问题上大学生相当自主。只有真正从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与引导,才能使大学生学会处理学业、恋爱及各种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养成美好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4.
魏雪 《考试周刊》2009,(51):204-206
本文通过自编《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对长春市400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结果53.5%的大学生正处于恋爱中或以前有过恋爱经历,60%的学生在恋爱中追求天长地久,但只有不到50%的学生打算与大学时代的恋人结婚。不论男女,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家庭和事业同等重要,而且不维系没有爱情的婚姻,对性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对在校结婚学生基本持否定态度,并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婚姻观较为积极乐观,性观念逐步开放,要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性观念,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和性观念,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民汉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差异,以南疆某师范院校的民汉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汉大学生近半数以上经历了或正在经历大学恋爱;民汉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在“为了寻找结婚对象”(P<0.02)和“为了体验大学恋情”(P<0.02)两个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择偶标准上,维吾尔族男大学生更看重女性的持家能力,汉族男大学生则更强调男女同等努力;对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谈恋爱的现象,维吾尔族大学生持否定态度,比较重视本民族身份;面对失恋,大部分学生能理智对待,但部分学生也存在极端和不理智行为.  相似文献   

16.
当今大学生出生在网络时代,使用网络进行即时通信、网络新闻、搜索引擎、上网购物、学习在校教育课程等,通过网络交友、恋爱、求职、创业,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不少大学生甚至出现手机依赖症、网络综合征等问题,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对大学四年生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恋爱关系中,任何过度的控制或攻击行为,包括言语、心理、肢体、性关系等暴力,都可以称为恋爱暴力。目前我国大学生恋爱暴力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多样性、相互性、严重性等特征,大学生恋爱暴力主要由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缺乏应对恋爱暴力的方法、恋爱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恋爱教育落后等因素所导致。学校应该通过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提供恋爱暴力应对方法指导、加强恋爱心理健康辅导、推行大学恋爱教育等途径积极防治大学生恋爱暴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性生理成熟与性意识觉醒时期.大学阶段成为青年人恋爱的"活跃期",大学校园里恋爱十分普遍.据对我院在校生恋爱状况的抽样调查:谈恋爱学生的比例,一年级为15%,二年级为27%,毕业班为34%.  相似文献   

19.
浅析大学生恋爱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国家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由明文禁止转向“不提倡,不反对”,在校大学生恋爱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探究大学生恋爱现象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了解大学生恋爱观及其心理,分析恋爱现象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并探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学生思政工作效果的对策,是高校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面对"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去引导、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必须主动关注大学生的恋爱生活,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恋爱观普及教育、个体化辅导、网络咨询、恋爱挫折干预等方式,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疏导恋爱矛盾和纠纷,引导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和恋爱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