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編后記     
正确地处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問題,是当前全党和圣国人民的一項迫切的任务,这方面的报道是新华社国內报道中目前一項重要的新的課題,也是全国新聞界所关心的問題。本期發表了本刊编者的一篇专論,对这一問題提出了初步的意见。我們希望新华社的同志和新聞界的同行們,都踊躍地参加对这一问题的討論。我們打算在以后继续刊登有关探討这一問题的文章。相信这一討論將为本刊貫徹  相似文献   

2.
对于新聞的时間性問题,我們通常有这样的概念:新聞的时間性是很强的,时間性是新聞的重要特性之一,新聞所报道的事实必須新鮮。这样的理解,一般說来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認为,只有当我們提出了新聞記者“搶”与“压”的兩种任务的时候,我們才是把这个問題提高到无产阶級新聞学的理論高度来加以全面观察。陆定一同志在新华社建社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講话中说:“研究新聞学应該从政治出發。”“一件消息早發表,迟發表或不發表,都要从政治上来郑重考虑。”由此,他提出,“記者和編輯有兩种任务:一是搶,一是压。有的新聞要搶时间發出去,有的新聞不該發表就要压下来。”我們党的新闻工作,長时期以来就是这样实踐著;我們的記者和编輯,就是在这样兩种任务下面不断地受到鍛煉。陆定一同志現在把这个从千百次实踐中得出的經驗,高度概括地总結起来,就成为無产阶級新聞学的精髓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建設,要求新聞記者运用簡短有力的新聞形式,报道各种工作經驗,以便把一些先进生产者、工作者和先进單位的创造,变成全民的財富,推动我们的建設事業前进。我們每天从新华社的电訊中,从各个报紙的版面上,都可以看到記者从各个建設战线上發出的报道先进經驗的新聞通訊。报道先进經驗,这几乎是我国每一个新聞記者必备的本領。但是,学会进行这項报道却并不是容易的。我們曾有很多报道先进經驗的新聞通訊,写得枯燥冗長,堆滿了技术名詞,內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这就容易减少人們接受这些先进經驗的兴趣,降低了推广这些先进經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开辟学术报道,大約不到半年的时間。这項报道特別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如何报道人民內部矛盾在文化学术领域內的反映,对于我們完全是一門新的功課,需要从头学起来。北京分社雷朋同志在实踐中积累了一些經驗,这里从他几篇关于学术爭論的报道中提出有关今后采写学术新聞的作法和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問題,供同志們討論。雷朋同志从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連續进行了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問題、近代史分期問題、关于中国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从这一期开始,“新聞業务”的內容和版式都有所改变。“新聞業务”是新華社的內部業务刊物。从1951年創刊以來,已經出版了三十六期。这几年來,这个刊物的發行量虽然不断擴大,但是內容很少改進,刊期也不定,很难滿足讀者的要求。随着形势的發展,新聞报道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們迫切需要通过一个業务刊物,在新聞理論和实踐方面,更廣泛地進行研討,并有計划地介紹新聞工作知識,交流經驗,  相似文献   

6.
“新聞業务”編輯室的同志讓我們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10年前的今天”的采写經驗,我們觉得采写这篇新聞实在談不上什么經驗,更谈不上介紹,打算不写,于是編輯同志叫我們把采写經过写一下。任何一篇新聞都有采写經过,这总不能說写不出来。只好在这里占上一些篇幅,把我們采写这条新聞前前后后的经过叙述一下。先說这个主題是怎么想起来的。这个主题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有了,当时是在“上海严寒”报道的啟發下想出来的。今年2月间,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中国新聞社都發了上海严寒的消息,我們非常高兴能讀到这么漂亮的新聞。特別感到写得好的是:上海分社發的新聞中引用詩人臧克家在1948年以“生命的零度”为题写的詩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中国新聞社的新聞中引用1948年上海大公报的新聞:“前  相似文献   

7.
新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社于今年一、二月間举办了新聞講座,囑我讲美国新聞工作經驗,主要目的是供社内記者編輯了解西方新聞学的經驗,同时作批判的吸收。为适合通訊社的需要,講的内容限于新聞和特写,講题共十五个。“新聞業务”编辑室要我将講座内容整理出来分期發表,供我国新聞工作者参考,欢迎討論指正。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12日“新闻業务(活叶版)”上介紹了新华社甘肃分社記者馬林周同志和甘肃分社、总社农村组之間發生的“关于兩条新闻的爭論”以后,不少同志都發表了意見。在这作为討論对象的兩条新聞中,又以对“庄子坪农業社收入增加了为什么社員还不滿意”一稿的討論更为热烈;随着討論的逐步深入,后来發展到实际上已經不是討論这条新聞有無普遍意义和应否播發的问題了,而是轉到了新聞学領域里的一个帶有根本性的问题,即关于新聞中的典型的概念、典型的体現、特点及其实踐意义等等重大問題的探討了。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現在已經是一个强有力的国內通訊社,它的成長和壯大是新华社建設世界性通訊社的一塊牢固的基石。新华社正在向世界性通訊社的目标前进,它所發布的国际新聞和它所拥有的国外記者網就成为这一事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通訊社,就必須拥有一个強有力的国外記者網,从世界各主要国家收集新聞,然后向全世界传播。新华社从1940年开始在国內發布国际新聞。最初規模很小,業务也簡單,每天选譯几条塔斯社或海通社等外国通訊社的消息,供“今日新聞”刊用。1941年,延安出版了“解放日报”,随后爆發了苏德战  相似文献   

10.
怎么办?新华社面临着目前新聞稿件出路的严重問題时,該怎么办? 办报!我没有意見。不办报,更是理所当然。一个通訊社有它自己特有的任务,不必要以办报作为副業。我想提出的是在“办报”和“不办报”的争论范畴以外的問題——新华社業务的發展規律問題。我認为,新华社总社早就应該設立一个机構。專門研究新聞業务、新聞学理論、通訊社業务的發展规律等問題,以作为督促、啟發、推进新华社业务的核心。我們不能在每次遇到“稿件出路的危机”或“稿件質量的重症”时,才来个“病急乱投医”。这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們国家里,新聞报道的领域是非常廣闊的。在各項工作里,有创造發明,有先進經驗,也有急待解决和正在解决的問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处是动人的事实,能够充分体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制度优越性。新聞記者就是要运用新聞这种特殊形式的思想武器把这些事实適时地报道出來。新聞报道要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們正在努力加强对农業的新聞报道工作。最近有关农業报道的發稿数量比以前已有显著增加,也出现了很多質量相当好的新聞。这些新聞报道,已經对实际工作發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給全国人民建設社会主义农業以極大的鼓舞。这里我不想重复講述这些新聞已經發生了什么样的好影响,只是想从这些新聞报道中提出一个問題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我認为农業新聞报道,除了反映情况,介紹和推广典型的先进經驗以外,还应該特別注意加强新聞报道的思想性,提出当前实际工作中帶有普遍性的本質問題,以便协助党和政府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加强  相似文献   

13.
毛澤东主席提出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議,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就这个建議作出了决定,同意这个建議。这件事在国內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新华社在發布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的公报和关于毛澤东同志的建議的决定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同时,播發了全国人民热烈討論这个建議和决定的消息,全面集中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这一重大事件的認識,表达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情。这是一篇打破前例的非常精彩的政治反应的新聞。高度概括地把党的决定的精神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思想感情結合起来加以报道,是这篇新聞最突出的特点。和通常的政治反应新聞不同的是,这里沒有“某某說”之类的个別人的片言只語,而通篇都  相似文献   

14.
县报上要不要登时事消息这个問題,虽然还有極少数人存有疑問,但事实上这个問題是已經解决了。从我們經常收到的各省的县报来看,大都有占一定篇幅的时事消息,而且不少县报在时事宣传上颇有独創性,他們除了登一些新华社专对县报播發的时事消息和时事讲話以外,还有一些自己的独創的报道形式,如“老张談时事”、“时事說唱”、“时事解說”、“周游世界”等等。我們說,这些时事宣传形式的创造和讀者对它們的喜爱,絕不是偶然的,这証明了,認为县报只要报道生产情况、生产經驗和工作方法,而不要时事宣传的办报思想,是片面的,是沒有完全从讀者需要出發的。如黑龙江省海倫县报在初創的时候,几乎完全沒有时事消息,讀者对此很不满意,紛紛写信給編輯部,要求登一些国內外时事消息。讀者的反映是:“订份海倫报,国內外大事看不到,要想  相似文献   

15.
今年,祖国各項建設都在大跃进,內蒙古地区的对国內、外新聞报道工作,在大跃进的声浪中也有了起色。这不但表現在發稿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稿件質量有了提高。因此,內蒙古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發揮革命干勁所取得的成果,已經能經常通过报紙、广播电台告訴給讀者。使讀者对內蒙古各方面建設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就是說基本上反映了党的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线在內蒙古地区貫徹执行的情况。从一月到十月,分社(記者站)共發新聞通訊643篇,已有526篇被采用。同时發新聞圖片178張。稿件質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和过去比較,分社的工作向前跃进了一大步。据統計,在十个月內所發稿件中,被总社和人民日报評为好稿的有29篇,人民日报刊登在头条和要聞栏上的就有44篇。这些稿件,由于反映了內蒙古的地区特点、民族特点或当前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和人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情况,因此得到报紙的好評,受到讀者的欢迎,并且  相似文献   

16.
内行的消息     
“浙江省确定發展农村生產的方針”一稿,我認为是一条內行的消息。稿件从总結浙江省經驗教訓出發,用多方面的事实論証了正确地制定生產方針和生產計划对全面地發展農副業生產的重大作用。过去,我們的新聞,关于生產方針問題的报道極少,即使有‘也是干躁乏味的,甚至一字不易地重复中央講的生產方針,缺乏地区的特点和分析。由于照抄照搬,沒有全面理解中央所講的:以粮棉为中心,开展多种經营,全面地發展農副業生  相似文献   

17.
这件事情發生在自称“新聞自由”的美國。 8月6日,合众社东京电报道我政府批准美國記者來我國采訪的申請的同一天,又有一条从華盛頓發出的消息說:“国务院今天說,它將不准美國記者訪問共產党中国,即便有任何記者提出这样的請求。”第二天,法新社从華盛頓發出的一条消息,报道了美國國务院对“新聞自由”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美国副总統尼克松到八个非洲国家作了訪問。美国副总統長途跋涉,并不是因为他对非洲的叢林和黑人感觉兴趣。这次訪問事实上是标志着美国要把它的势力进一步伸进这塊富饒而又正在發展变化中的大陆。凱撒說过:“非洲,我牢牢地抓住你!”从尼克松結束訪問后所提出的报告中,人們看到了美国統治集团同样的貪欲。对于这样一次有强烈的政治意义的訪問,可能有不同的报道方法。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缺乏独創精神的記者,他可以套用公式,写那种例行公式的新聞。但是,报道尼克松到达摩洛哥首都的合众社记者是一个用心的記者,他从另一个角度来写这条新聞:  相似文献   

19.
每天打开报纸,人們总是对国內經济建設方面的新聞报道不感兴趣,看的人很少。讀者对大量刊登我們新华社消息的人民日报二、三版很不滿意。地方报纸在这方面很少采用新华社的消息。地方报紙的工、农业报道也有很多苦惱。我每天翻开新华社的新聞稿,也总觉得在这方面有許多报道枯燥無味,看也可,不看也可。总之,我們在这方面的新聞报道给人这样  相似文献   

20.
我是新华社稿件的長期讀者,也是“新聞業务”的長期讀者。现在,当吳冷西同志要求大家帮助新华社开展业务的时候,我願以一个报紙的編輯的身分,和新华社同志談談关于新华社稿件的問题。因为我們是知心朋友,我也无話不說,如果說走了嘴,就算是片面吧! 我現在編一个地方版,每周發一万字,要求是:有地方特点,稿件要与众不同,要尽量做到“独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确想了很多办法,伤了很多腦筋,虽然支撑了下来,但極吃力,后来,我們想到了新华社的特約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