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沉默     
梁实秋 《出版参考》2006,(11):14-14
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嘴边绽出微笑,我知道那就是相见礼.我肃客入座.他欣然就席。我有意要考验他的定力.看他能沉默多久.于是我也打破我的习惯.我也守口如瓶。二人默对,不交一语。壁上的时钟的答的答的声音特别响。我忍耐不住,打开一听香烟递过去.他便一枝接一枝地抽了起来.巴答巴答之声可闻。我献上一杯茶.他便一口一口闻。我献上一杯茶.他便一口一口地翕呷,左右顾盼,意态萧然。  相似文献   

2.
董惠安 《今传媒》2005,(3):59-60
就像时尚流行吹牛炫耀一样,我在这里也来一个声明:我是当代作家方英的同学。你不信?好,我现抖几件当年有关他贫贱之事为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同读于西北大学中系。那时虽不能说饥寒交迫,但穷困却是事实,冬天穿个光棉袄上身尽透风,挺难受。我问方英:“你的棉衣不厚咋就不显冷?”他神秘一笑,随之撩起四季通用的外衣,但见他棉袄上紧紧勒着一根草绳。  相似文献   

3.
沉默     
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嘴边绽出微笑,我知道那就是相见礼,我肃客入座,他欣然就席.我有意要考验他的定力,看他能沉默多久,于是我也打破我的习惯,我也守口如瓶.二人默对,不交一语,壁上的时钟的答的答的声音特别响.我忍耐不住,打开一听香烟递过去,他便一枝接一枝地抽了起来,巴答巴答之声可闻.我献上一杯茶,他便一口一口地翕呷,左右顾盼,意态萧然.等到茶尽三碗,烟罄半听,主人并未欠伸,客人兴起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这位朋友,现在已归道山,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想不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那种六朝人的风度,于今之世,尚得见之.  相似文献   

4.
记者是官否?     
想到“记者不是官”这个问题,缘于几年前在某县的一次采访。记得那是一个部门在开总结表彰会,主管县长也到会了,主席台上济济一堂。可能因为我是地区下来的记者,在报社又有个主任的头衔,人家竞生拉硬拽地把我也推到主席台上坐下。主席台上有烟有茶,坐得也宽松,可我硬是感到浑身不自在。后来我借出去方便之机,在主席台下面和电视台的同行们坐在一起,这才感到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不由得宽心地舒了一口气。于是,我便想到了这个问题:记者是官吗? 查《现代汉语词典》,记者本是“通讯社、报刊、电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可在现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06,(39):48-48
10月的北京,清晨的风吹来让人感觉有些轻寒。茶桌上一杯红浓透亮的普洱茶正升腾着烟雾,桌前的张大爷仰着头,陶醉地闭着眼,使劲呼吸空气中飘飞的香味。睁开眼,看着手里的一罐钓鱼台特供普洱茶,眼神无比留恋,就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糖果。从7岁时开始跟着爷爷喝普洱茶.一喝就是多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喝普洱的情景还不时闪现在老人的眼前。多年以来,每曰早上起来泡上一壶普洱茶已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早从报纸上获悉,《驻马店报》记者、美影科副科长吴忠富,荣获“1991年中国抗洪救灾优秀摄影工作者”称号。最近,到驻马店采记,我慕名来到他家。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书房里,他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多么渴望作为全国40名抗洪救灾优秀摄影工作者之一的他,唠一唠在北京召开的表彰会上,受到李瑞环、田纪云、杨白冰等国家党、政军领导人接见的动人场面啊!可他除了热情地倒茶、递烟之外,总是付以憨厚的微笑。在缕缕的茶雾中,我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他的人生追求……忠富的故乡位于淮河北岸的正阳县。农耕、牧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幕幕,使他深深理解农民,理解农村。于是,他心里便埋下了  相似文献   

7.
武德运 《当代图书馆》2005,(3):69-69,80
每当看到三三两两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沐浴着初升太阳的霞光,健步走进图书馆,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地接待读者的时候,我便会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回想起几十年前我进入图书馆时,也是一个满头黑发的青年,随着一年又一年岁月的流逝,现在已是满头华发的老者。几十年来,酸甜苦辣,各味备尝。面对各种机会和诱惑,内心也曾有过波动,但并没有采取行动。现在扪心自问,我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是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图书馆事业。抚今追昔,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9.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30):60-61
某日,四、五好茶人聚会,各人自带了得意的茶品。张姓茶兄小心翼翼掏出来一小袋散茶.略带几分神秘地透露:这可是极难得的野茶,一年一棵树那也只摘得下五六公斤。众人艳慕间开汤。有人喝了,赞不绝口:好,茶气劲道!有的人却悄悄捂着肚子跑卫生间,末了还不敢在一于资深茶人面前声张,“要是被人知道了自己消受不起着这‘绝世孤品’,那可丢大了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刊中报     
父亲帮我改文章(散文)沛渊父亲是位“老新闻”。初入“爬格族”的我常令同行羡慕不已──写稿有人改,发稿有人帮,条件的确得天独厚。记得第一次写稿,我将写好的稿件抄得工工整整摆在父亲的案头。谁知。父亲只是草草一看,大笔一挥,便把我满腔得意与希望给抹杀了。末了仅说一句:“基础还可以。”既然“基础还可以”,证明我还可以写嘛!以后,我又写了几篇,又工工整整地摆在父亲的案头,盼望着父亲能替我改一改,然后再给我介绍几个报社的编辑,顺顺利利地发表。可是,父亲的态度不冷不热,开始还草草一看或者讲几句“快上路了”之类…  相似文献   

11.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6,25(11):94-95,M0004
有的书,要正襟危坐地读。有的书,要准备好几支不同颜色的笔,一个本子,一杯咖啡,端好架子研读,还要一笔不苟地做好笔记;但也有的书,只需或卧或坐,随便翻到哪里,便从哪里开始看,读着读着,不觉间时针便过了几格,看着看着,或笑或叹,不自主的,心就跟着文字在走了。以下是我夏秋间陆续读过的三部新书的札记——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不太爱哭的人,但是有时候也会挤出几颗“金豆子”,不过这些“金豆子”也分酸、酣两种。 有一天,我正在无聊地看着嬉戏玩耍的同学。突然从我的身后传出一声“打开了”的叫声,我向后一看,原来是林星超把韩康的秘码文具盒打开了,看他那神情,简直比哥仑布发现新大陆还要兴奋。我便问他:“你是怎么把它打开的?”于是,他详细地告诉我打开文具盒的窍门。正当他说的眉飞色舞、沫星四溅的时候,韩康从外边跑了回来。林星超顿时站在那一动也不动,好像是一截木桩。韩康走到桌子旁边,看了看半开的文具盒,仿佛明白了几分,立刻冲着…  相似文献   

13.
捧着刚到手还散发着油墨香的《军事记者》,如同抱着新生的婴儿一般,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轻轻地翻开首页,禁不住几多愁味又涌心头……记得那是个炎热的中午,我很不情愿地被老文书叫到了图书馆,任务是帮他打扫和清理那里的卫生。这样,我只好与中午觉Bye-Bye了。我拿着扫把漫不经心地刮着蜘蛛网,心里自然是一肚子怨气没地方撒。当我搬开书柜时,一叠旧报纸夹着几本破杂志掉了下来,我弯起腿就是一脚。这捆旧报纸和破杂志便被我给踢散了。突然间,一本《新闻与成才》的杂志摄入了我的眼内,心中的怒火顿时消了大半。我三步并着两步地走上…  相似文献   

14.
记得军报在举办第十二期新闻函授时,我以试试的态度报名参加了函授,当时由于工作繁忙,自己对教材只是简单看了一下,作业也只交了一篇。后来,我有幸考上了军校,到军校后有了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我便开始学着写作,平时在学校的局域网上投一投稿子。几篇稿子被网上采用后,队干部让我负责学员队的报道工作。因为自己的理论水平欠缺,于是我便报名参加了军报第十四期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周末,我编“书”(散文)袁丹君一把剪刀,一瓶胶水,几本剪贴本,狭小的单人宿舍里铺着满地的废旧报纸,这些都是我周末编“书”时用的。平时我见到报纸上有好文章,便精心收集起来。到了周末,我就把这些平时收集的报纸和从办公室抱回家,仔细查阅后,把好文章小心翼翼地从报上剪下来,一篇一篇反复欣赏,挑选出好文章,按照文章的不同体裁分别贴进不同的剪贴本里,编辑成“书。编“书”是5年前开始的。自从调到机关工作以后,业余时间大多只能一人独守空房,为了驱赶寂寞,只有让书陪伴我。看书多了,便要不断买书.随着书价一个劲地上…  相似文献   

16.
茶婆     
一个男人在朋友家做客时,迷上了一个色艺双绝的茶婆。男人问茶婆她的茶楼在什么地方,茶婆说你沿着茶壶嘴所指的方向一直走便能找到。说完,茶婆就告辞了。一天,男人在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一条小巷的墙上画着一把茶壶,男人大喜过望,便沿着壶嘴的方向去找。他一连看  相似文献   

17.
长岛冰茶女     
几年前,去某家有江景的吧约人谈事,餐牌都没看,故作熟练地点了传说中的招牌长岛冰茶。带着散步的心情把冰茶送到嘴里,味蕾却感受到如百米冲刺般的爆发力。这四5里是茶,分明是烈酒!但为了不被人识破我的无知,我硬撑着喝下去,然后整个人就融化在下午三点的阳光中。  相似文献   

18.
茶玉宏 《大观周刊》2006,(46):86-86
因为开茶店,所以学茶,也因此热爱茶,普洱茶热,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跑到了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的规定,消费者经过一定程度的申请,可以参观到龙润茶业全透明的生产车间。很幸运,我亲眼目睹了龙润普洱的生产线,再放心地喝上一杯龙润普洱茶的同时,感慨许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初识《新闻与成才》是在1992年。一次我去文书屋子发现了她,觉着好奇,便信手打开,杂志里的内容一下子将我吸引了。这本引导初学者走向成功之路的通俗易懂的刊物使我爱不释手,文书见此情景,便鼓励我参加军报新闻函授。从这之后,我便每月按时收到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并认真地将自己喜爱的文章阅读一遍,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之训练紧张,慢慢地这位无言的“老师”被闲置一边,再也没有向她请教。转眼3年过去了,我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继续留队服役。今年开春,军里办基层报道员培训班,营甲得知我以前学过军报新闻函授,便让我前去参…  相似文献   

20.
自获悉哲学大师张岱年先生辞世的消息迄今,每有闲暇,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忆起与先生的几次短暂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