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整体论和个体论的对立、行动和结构的对立、微观和宏观的对立。社会资本理论反对整体论或个体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先在性,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从而摆脱了整体论和个体论的桎梏;它既承认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又承认个人行动的能动性,克服了两者之间的对立状态;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资本区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分析层次,强调它们之间的连续性,防止了社会学宏观理论和微观分析之间的脱节。  相似文献   

2.
试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吸收了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从个体行动者与法人行动者出发,将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了系统的社会学阐释和分析。在“理性人”假设和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认为个体行动者总是依据最大限度的获取效益的原则在不同的的行动或者事物之间进行有目地的选择。但是,他的理论忽视了行动者的偏好、欲望以及心理预期,忽视了感性选择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体行动以及社会行动的制约作用。当然,任何理论都不能穷尽社会生活所有的复杂性。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对社会学的两大主题社会行为、社会系统还是作了较为有效的解释,同时也对解决社会学的理论困境和方法论争论做出了贡献,提出了社会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科尔曼是当代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性选择理论从个体行动者与法人行动者出发,试图整合社会学理论的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在社会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科尔曼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对理性行动者的微观分析,认为他的理论忽视了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体行动以及社会行动的制约作用.他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其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重新研读本书,来剖析其中关于宏观制度的形成、特点、功能等方面,期望对科尔曼的制度思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了战后社会学对阶级和阶级意识问题的争论。作为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和韦伯之间的分歧以及他们对阶级概念的理论阐释的未完成状态给学界留下了极大的争论空间。关于阶级与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代社会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关于当代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动问题,当代学者提出了与马克思阶级理论殊为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校园欺凌是一种失范和越轨行为。校园欺凌问题是由行动主体与同辈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以及社会文化等交互影响下的产物。基于社会学结构—行动维度分析框架,结合越轨社会学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失范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标签理论,可以从社会结构、个体与社会联系以及个体行动意义三个方面探究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育解释学的理论与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长林 《教育探索》2004,(10):37-39
解释学的教育社会学试图消除宏观教育社会学对人的主动性忽视的弊端,消除社会学分析在学校、课堂及教师与学生日常活动和行动解释中的虚无的弊端,并利用本文解释学方法,建立起微观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社会流动及其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大多数研究还很少触及到成人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影响作用。本文拟作一补白,试图藉此来进一步认识成人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一、社会流动概念的由来社会流动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由来可追溯到该学科对人的社会地位的研究。社会学认为,所谓社会地位,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人在社会结构关系体系中所处的  相似文献   

8.
把教育行动的目标定格在社会、制度、文化的再生产领域进行分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框架。这种理论框架是以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人的异化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行动的社会学研究把教育纳入到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中研究,有力地揭示了教育再生产社会结构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古典社会学社会结构理论中只包含制度结构、关系结构。现代社会学在克服主观与客观、微观与宏观二元对立中,发展出惯习意象结构,把建构社会结构的基础引到人类知识和身体存在的本体论深度,这是对学术分类体系的超越,使社会结构从宏观的、客观的和结构的制约性的走向与微观的、主观的和能动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课程变革中,课程社会学的两个主要解释框架是主流意识形态与课程设计的共谋作为社会控制的途径和关注行动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在课程变革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由于这两个基于不同理论基础的解释框架具有行动与结构之间断裂的矛盾,文章借鉴布迪厄在其关系论哲学基础上提出实践关系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场域"与"惯习",从学校文化的视野出发,试图提出课程社会学的一种研究路向,尝试对课程变革实践中学校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特征课程的实践场域和行动者视野的惯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