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按照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与古典兵学发展脉络,从"文明初曙""高峰惊世""大漠雄风""煌煌兵学""落霞晚照"五个阶段论述了战争的出现、兵学产生、《孙子兵法》问世、兵学与政治、古典兵学理论兴盛与衰落、中西兵学交流与融合以及中国古典兵学的近代转型与当代发展等问题,从而勾勒出我国古典兵学流变的大略,推动古典兵学走上中西融合、古今对话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史上的两座高峰。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孙,二人相差180年左右。孙膑对孙武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治军、作战、后勤、地理等各个方面,其军事思想的发展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关于制胜因素,他提出了"义"胜的观点,树立起正义战争必胜的理论;关于战争的根源,他明确指出利益的争夺是导致战争产生的原因;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孙膑"以战迎战""以战止战"的观点较之孙武的"慎战"思想前进了一大步;关于战争的制胜条件,孙膑丰富和发展了孙武的理论,看到了战争潜力、民心向背、军事力量、军事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重要性。此外,他还讨论了孙武未曾涉及的战争控制问题,反对"数战",认为"利胜者辱"。孙武及其《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鼻祖"和"武经冠冕",孙膑则不愧为兵学亚圣。  相似文献   

3.
孙武与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史上的双子星座。《孙子兵法》与《吴子》是两部光耀千古的兵学宝典。二者对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治军理念以及战略战术原则的认识,有不少相同和近似之处。二者的区别在于,《孙子》更具理论色彩,展示了对战争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把握。《吴子》较之《孙子兵法》,尽管在战争规律的探索上没有明显突破,但在具体战术原则上,则有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4.
《太白阴经》是唐代兵家李筌所作著名兵书。该书用大量篇幅论述地理在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蕴含了丰富的军事地理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军事地理思想,强调军事地理作用的利用和发挥,主张根据地形特点分析,制定相应战略战术,具有明显的传承性、应用性和辩证性等特征。《太白阴经》军事地理思想是前世兵学理论和唐代战争经验的结晶,对当时和后世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诗人追忆孙子“吴宫教战”故事,意在颂赞孙子的治军严明,肯定孙子在吴国的功绩。清代诗人也从不同角度盛赞孙子兵学思想,认同其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的地位;援引或化用孙子兵学战略、战术和治军范畴,肯定孙子兵学思想在战争制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兵学圣典",其中朴素而又深厚的辩证唯物思想,具有学术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孙子兵法>强调"知"是实施正确指挥、掌握作战主动权的根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体现了孙子朴素的唯物现;孙武不是单纯从战争行动论述战争,而是从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根本利益去观察战争,从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诸因素去分析战争,充分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战争是一个双边互动、彼消此长的过程,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论述了战争中50余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方面,看到了战争中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互相转化的规律;因地制宜、因敌制胜、因情任势……<孙子兵法>中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非常符合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7.
《滨州学院学报》2018,(5):15-22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兵学思想的源头,奠定了我国兵学思想的基础。《淮南子·兵略训》是西汉刘安论述兵学思想的专篇,对其兵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在战争观、将帅思想、用兵思想这几个方面,《淮南子·兵略训》有不少观点继承了《孙子兵法》中的兵学思想:继承了《孙子兵法》所提倡的"慎战"思想,肯定了将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承了《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庙算"和"谋攻"思想。同时,又因为两部著作的成书时间、写作目的、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淮南子·兵略训》在继承《孙子兵法》兵学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孙子兵法》对战争的起源和性质问题并没有提及,《淮南子·兵略训》对此做了补充,认为物资的分配不均是造成战争的原因,主张"义战"。此外,《淮南子·兵略训》对将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形势""奇正""虚实""先胜"思想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治军理论奠基于孙子,他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治军理论;第一个完备的治军理论体系是由吴子完成的,其核心是"以治为胜";明代在治军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内容的更新和体系的完备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治军理论的基本脉络的梳理,可以从一个侧面推进对中国传统兵学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对孙子兵学体系的构建也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9.
兵学的境界     
《滨州学院学报》2020,(5):18-23
中国传统兵学的理想境界至少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仁慈。这是中国兵学区别于西方传统军事理论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离开了天下情怀,兵学或兵家便只能沦落为杀人的工具。二是担当。孙子"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担当精神,构成了中国兵学发展的主干,也成了民族精神的脊梁。三是团队。团队意识是军队凝练的必然,也是战争的需要,而具备团队意识的个体,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会发挥出巨大的效益。四是智慧。首先,智慧必须以实力为基础,真正的智慧是建设实力的智慧,是巩固实力的智慧,是运用实力的智慧;其次,智需要建立在知的基础之上,要在尽知、先知、确知、善知四个方面下功夫;最后,要有理论的高度、历史的厚度、领域的宽度。五是超越。超越战争乃至于超越竞争,乃是人类社会的终结目标,也是兵学境界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充分而完备地反映了孙子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慎战观、制胜论、全胜战略、作战指导思想和治军思想等。它是先秦兵家学派的经典力作,也成为中国两千余年兵学发展的根基和核心。其在军事理论上的辉煌成就,与其在哲学思想上充满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密不可分,也离不开作者运用和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和高超技巧。孙子兵学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而且对人类社会诸多具有矛盾、对抗性质的活动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孙子兵学在非军事领域的应用是其理性主义、用兵之道和战术原则等的外延,因各领域特点不同,借鉴孙子兵学的内容和程度也有所不同,不能做无区别、无界限的移植。另一方面,由于时代条件变化,孙子兵学与各非军事领域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这也成为孙子兵学与时俱进、不断焕发生机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明人赵贞吉以诗文与杨升庵、任少海、熊南沙称为"蜀四大家"。他是一位敢于怒斥严嵩误国的忠直大臣,其军事思想主要有:该战则战、该和即和的变通思想;对防务的重视和灵活布防的军事策略;主张五府分治;强调赏罚分明在军事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借鉴吸收孙子军事思想,并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王夫之继承孙子"慎战"思想,对战争持审慎态度,认为要兴盛取胜,必须推行仁德,这才是兴国治军之根本。继承发展孙子"任势"思想,强调作战要因势制敌。继承发展孙子"五事"中"法"的思想,重视足食足兵,教兵备战。此外,王夫之还发展了孙子有关主、将、卒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思想,重谋思想以及奇正思想。王夫之的军事思想是在吸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孙立入是一位抗日名将,他的军事思想以中国本位为基础,吸收西方先进训练技术;辅之以精神教育,身体力行,恪守诚与拙,以爱国、救国为第一要义;将体育竞赛引入到军队训练中,培养士兵之武德。极大提高了军队综合素质,为日后实战打下了良好的军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孙膑兵法》中体现出以慎战为理论基础、以富国为物质基础、以常备不懈为战略意图、以质量建军为核心内容的精兵思想。这些思想继承了孙武军事思想精髓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且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军事思想的研究价值来看,这些思想对当今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虽然不是纯粹的军事理论家;但他在对先秦军事思想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了独到的战争观.司马迁对战争人才、作战指导原则及战争目的也有自己的认识.司马迁的战争观涉及战争观的基本方面的同时,在理论性与系统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它通达而富有智慧,具有鲜明的历史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6.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他很早就认为日本必将侵华。基于这一认识,他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具体国情的分析,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提出了对日持久作战的观点。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持久战的战术思想,包括速决战与持久战、运动战及游击战等。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完善了持久战思想,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孙膑兵法》明确提出"强兵之急者",乃"富国",要求"战胜而强立",达到"天下服矣",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是进行战争的基础,是"强兵"的前提条件,而"强兵"的根本和关键在于"富国",最终目的在于"强国"。同时,必须加强军队建设,并实行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改革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为强国提供安全保障。这一"富国强兵"战略思想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富国是强兵之本,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实力是强国之本,必须加强军队建设,为国家的全面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慎战”思想是孙子军事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慎重决策和慎重谋划两部分,其宗旨是“安国全军”。围绕着战争决策,孙子提出了限制战争的三个原则,即“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旨在使决策者对战争保持克制和理性,以降低战争发生的频率,其着眼点则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如果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对抗形式,孙子主张对战争进行精心谋划,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战争可能造成的损失,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战争和作战指导原则,包括全胜原则、速胜原则、因粮于敌原则、避实击虚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对苏联实施了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闪电战,苏联的领导阶层和部队对此几乎毫无准备。由于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对内外态势判断失误,加之军事思想陈旧失灵,并且军事战略明显失策,因此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军训工作是我党、我军坚持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体现乏一。大学生军训工作不仅有利于我国后备兵员的培育,而且为建设未来战争高素质人才群体提供了人才准备。大学生军训工作须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优化军训中的后备力量意识教育和军训后的国防意识教育,强化应用训练,改进军事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