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云霄县是开漳文化发祥地,又是初唐建置漳州的首发地。开漳文化滥觞于唐初闽南漳州的开发,经历了中原文化南徙和本土化过程。漳籍移民拓垦台湾与海外,把开漳圣王民俗文化光环演绎成浓烈的唐山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以纪念陈元光为主要内容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起源于云霄,流传于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弘扬开漳圣王文化,对于增进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漳州文化丛书共十册,由漳州市政协主编,海风出版社出版。其中,《漳州翰墨遗珍》顺沿漳州书画发展轨迹,收 集了各个时期书画名家杰作;《漳州民间美术》介绍了漳州民间美术的种类、风格特点,以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展示 漳籍著名工艺美术家和民间艺人的风采;《开漳圣王文化》介绍陈元光入闽开漳的历史功绩、中原河洛的血缘迁播, 海峡两岸庙祀和民间祭俗,说明两岸同祖同根,源自中原;《漳州历史名人》以史为线,以人系事,全面介绍一批有影  相似文献   

3.
闽台两地历史人文渊源深厚,相同的民间信仰在发展闽台两地的各项交流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漳台都有开漳圣王崇拜、保生大帝崇拜、关圣帝君崇拜等三个共同的民间信仰,针对这些民间信仰特点,可以从“打造文化品牌,加快发展以漳台民间信仰文化为重点的旅游业““加大漳台民间信仰文化的研究,积极开展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挖掘漳台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组织‘寻根谒祖‘活动“等三个方面开发以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开漳圣王信仰,是指漳州人民对陈元光的祭祀和崇拜。明末,漳州人民开始移民开发台湾,并在康清乾年间达到高潮。随着漳州籍移民开发台湾,开漳圣王信仰也随之传播到台湾。伴随台湾社会的变迁,开漳圣王信仰的社会职能也不断发生演变。  相似文献   

5.
"开漳圣王"文化作为一种祖根文化,是海峡两岸联系的精神纽带。它深具特色,不仅体现为开漳治州文化,还体现为民间信仰文化和寻根文化,在促进民族统一大业、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海峡西区经济建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插画与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应用;探讨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插画的设计策略,重点分析潮玩设计、数字创意插画和儿童绘本3种插画设计应用;指出插画设计策略,为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开辟新的思路和视角。强调将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此推动跨学科合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妈祖信俗文化是我国先民在千余年开拓海洋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瑰宝。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非遗"项目的信俗类文化遗产。妈祖信仰从宋代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长盛不衰,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阐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封片卡"的类别和特征。信封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信封、首日封、纪念封和签名封;明信片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明信片、极限明信片和邮制明信片;卡着重介绍妈祖贺年邮资信卡。通过对妈祖信俗"封片卡"3个特征的分析,揭示利用"封片卡"更好彰显妈祖的功德和大爱,更好地促进集邮文化和妈祖文化的良性结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法,研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祭祀中体育元素,结合妈祖体育元素来研究发展莆田休闲体育;并就妈祖体育元素资源在莆田休闲体育圈的开发提出若干建议。把妈祖信俗中的休闲体育文化传播海内外。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妈祖信俗从此真正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当下,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作文"海丝"一面旗帜的妈祖文化,  相似文献   

11.
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妈祖信俗在旅游表述中出现了失真的现象,借助旅游真实性理论从搜集参照文本、维护妈祖信俗品牌、培养原味导游队伍三方面阐述妈祖信俗真实表述的利好作为,同时提出"二元"看待妈祖信俗真实以及"前——后台"开发妈祖民俗文化旅游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信俗的开发要提升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从妈祖信俗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莆田妈祖信俗开发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莆田妈祖信俗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时下闽台地区民间信仰颇为兴盛,闽台与中原民间信仰互动频繁.闽台民间供奉的神祇中,观音、关帝、土地公等传统民间信仰是从中原经过光州固始中转传播过去的."开漳圣王"、"开闽圣王"等本身就是"光州固始"移民.郑成功、施琅等是"光州固始"移民后裔.原产福建的众多神祇与"光州固始"移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加强固始与闽台民间信仰互动对固始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俗"的申遗成功是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标志,而妈祖祭典则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弘扬妈祖文化的特殊使命。妈祖祭典历经千年,其文化元素极其丰富,包含了建筑、哲学、宗教、艺术、礼仪等。在现代文化旅游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妈祖祭典文化元素还可以在品牌、语言、生态和教育文化元素方面进行再造和创新,以有助于祭典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认知源于世界与身体相互作用,具身认知根植于包含俗信在内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等认知情境中。俗信对生活其中的人的认知的影响是普遍的、潜移默化的、贯穿始终的。生活世界中的传统俗信主要通过空间俗信、时间俗信和个体俗信等俗信因素影响人们的具身认知。传统俗信文化因素影响下的具身认知具有系统性、生态性及主体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开漳圣王陈元光在创建与领导开发漳州的历史进程中注重以儒家思想治理漳州,以孝立范,教化乡民养道德;仁心处事,任人唯贤建功业;重视学校育才,颐养社风民俗;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提要:陈元光(657-711)被称为“开漳圣王”,系第一任漳州刺史。自漳民渡台以后,陈姓在台蔚为大族,有“陈林半天下”之说,而陈元光开漳功绩遂洋溢于闽台两地,威惠庙之建比比皆是。顾陈元光事迹,新旧《唐书》皆付阙如。是以宋漳浦知县吕王寿有“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之叹。无征不信,清版府县方志取《颖川陈氏开漳世谱》资料,益之以《白石丁氏古谱》构成唐代漳史框架,详实均未惬人意,疑义百端,而后世撰文修志,陈陈相因,守旧弥笃,莫敢细考核实,遂使陈元光族属家世成为千古之谜,以讹传讹,可叹也已!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15,(6):18-21
基于价值判断的方法,从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视角,对以妈祖信俗为核心的妈祖文化遗产价值的多元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主要从三个层次来讨论妈祖文化价值保护,对妈祖文化的开发利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元光是闽南民系的共同信仰。陈元光入闽应是经沙县、永安一带进入九龙江上游到达华安九龙山再到漳浦、云霄,而陈元光开漳的影响范围远至虔州(赣州)、潮阳,但由于历史原因,"唐史无人修其列传"。在今天的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仍保留着"圣王文化"信仰,而龙岩方言的许多语音、词汇源自陈元光祖居地固始。  相似文献   

20.
陈元光族姓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光(657—711)被称为“开漳圣王”.系第一任漳州刺史。自漳民渡台以后,陈姓在台蔚为大族.有“陈林半天下”之说,而陈元光开漳功绩遂洋溢于闽台两地,威惠庙之建比比皆是。顾陈元光事迹。新旧《唐书》皆付阙如。是以宋漳浦知县吕璹有“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之叹。无征不信,清版府县方志取《颖川陈氏开漳世谱》资料,益之以《白石丁氏古谱》构成唐代漳史框架,详实均未惬人意,疑义百端.而后世撰修志,陈陈相因,守旧弥笃,莫敢细考核实,遂使陈元光族属家世成为千古之谜。以讹传讹,可叹也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