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把学生视为文化中的人,把课程真正当做一种有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本”和精神食粮,用以熏陶学生的心灵,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让学生在文化中体味文化,在文化中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2.
蒲梅 《学周刊C版》2010,(11):69-69
新课标把语文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即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的境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途径是把阅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在“做”中体验生活,在“演”中体验生活.在“说和写”中体验生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对语文内涵的感悟也就越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越独特,他们对文本意义的建构也就越独特。  相似文献   

3.
刘海凤 《林区教学》2012,(12):73-73
数感首先是一种感悟,儿童的感悟与生俱来,又在他们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内容提出来,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让学生能体验到数概念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情境中实践,把握数的大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计算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品德课程是以"育人为本"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生活是品德教学的归宿,同样也是品德课程进行的过程和手段。我们要把品德教学引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内化道德品质,从而实现"知行统一"品德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熟视无睹,对数学不感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把生活和数学割裂开了。我们知道,学生生活的基本形式是认知、体验和感悟,体验和感悟是时刻伴随认知的两种生活形式。如果数学教学只有认知,没有体验、感悟,那么我  相似文献   

6.
初中《思想晶德》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扫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茁勰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汉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芒打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7.
农丰华 《新疆教育》2012,(10):86-86
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在作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生活”入手,要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  相似文献   

8.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赋予课堂生活化,让课堂充满生活的阳光。  相似文献   

9.
面向生活的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这是品德课程与教学改革所秉持的基本理念。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与这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要求,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悟道德;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要在生活化的合作与探究中,让学生理解道德。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并从中体验和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孙二永 《考试周刊》2011,(31):70-7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悟理解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应该把文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师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碰撞",使学生对文体产生新的感悟,由此生成主体智慧。1.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激活体验期待。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应该与生活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的过程,是置身  相似文献   

13.
杨卫东 《新课程研究》2009,(11):126-127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挖掘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建构,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无痕教育”就是有效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举措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构建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为学生体验感悟、回归生活提供清新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过去我们注重讲道理,忽视了让学生去体验,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使课堂教学只停留在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而没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这些道理,并且把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能力,使得知识与行为不统一,从而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效果。因此,不仅要从观念上更新换代,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实施生活化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并特别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带有生活的气息,要把政治理论的教学融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一、启发诱导,回味生活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根植于现实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应该把学科教育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8.
郭雨花 《现代语文》2013,(8):101-102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五个字简洁明了地阐述了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教学与实践等之间的关系,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语文教学融合在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之中,要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教学内容,并在体验中感悟和升华,从而达到构建精彩语文教学课堂之  相似文献   

19.
张明国 《生活教育》2013,(12):79-80
摘要:寒暑假是学生走进社会,感悟生活的难得时机,期间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素材。但由于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正确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思想上往往存在片面性和理想化,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感悟往往是零散的,不全面的,生活体验往往是肤浅的,模糊的,甚至是有偏差的。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引领他们在认知、体验、践行与反思中接受思想教育,是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假期生活;品德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只要我们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它是我们带领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魅力的五彩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