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察翁牛特旗我们发现,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自然环境旅游景观秀美独特,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底蕴丰厚,有着整合开发的价值与条件。本着开发与保护并举、自然景观开发与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结合的原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融入市场运作的轨道,走短期打造旅游精品线路,长远整体推进的道路,打造出优秀旅游地形象的前景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海口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秀丽的海滨自然景观、纯朴的人文氛围和优质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通过热带滨海旅游休闲胜地旅游形象的定位,提出构建大海口旅游圈、发展度假会展旅游等构想,推动海口城市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地武当山旅游感知形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考察后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十多年来,武当山旅游开发和经营仍处于低水平阶段,与其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地位很不相符。世界遗产的称号并不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客流和持续稳定的旅游发展,它只是影响游客感知、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一个加分因素。因此,要提高武当山的知名度、美誉度,招揽游客,很有必要进行武当山的旅游感知形象调查,在受众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新的旅游形象策划,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旅游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的陕西游客近年来增长迅速,陕西已成为武当山的三大客源地之一.通过调查陕西游客对武当山旅游形象的评价,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陕西游客对武当山的总体印象良好,"上当山"印象尚存,交通费用高、时间成本等因素影响陕西游客的满意度.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武当山旅游形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旅游文化开放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地方特色和个性。地方特色,往往都包含在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具体形象之中。而人文资源中的文物古迹又最具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特征,最能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大凡国内外的旅游外出观光,除了欣赏各地不同的风俗民情和自然景观外,主要是参观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6.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并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途径。以武当山为例,采集官方网站及微博和游客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尝试对道教名山的旅游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进行分析,提取两个样本的高频特征词,了解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内容和主题,分析两种形象的差异所在,为武当山旅游形象完善与提升提供依据,完善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的旅游形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它们包括:武当山独特的道教建筑;武当山独特的道教信仰;武当山独特的道教文化等,因此,发展武当旅游业的前景极为可观。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旅游品牌营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武当山旅游是武当山旅游风景区各种旅游产品的总品牌,武当山旅游是湖北三大旅游五版之一,但武当山旅游远不是精品名牌,名牌不是自封的,它必须有高品质、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高市场占有率,武当山旅游实施名牌营销。战略必须加强旅游促销,重视产品开发,发展旅游交通,实施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9.
江南古镇作为一类新的旅游地,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但不同的古镇旅游业发展状况差别还很大。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遗产,针对不同的客源对象,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旅游项目,促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6):2+113-F0002,F0003,F0004
<正>导语: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在长沙召开,年会对评选出的"2012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进行颁奖。我院为30所获奖院校之一。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武当山北麓、汉水之滨的新型现代化城市湖北省十堰市。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大山大水大人文底蕴,赋予了十堰职院以制造类专业为主,服务地方汽车、旅游等支柱产业的专业布局。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十堰职院注重汲取武当道教文化精华,借鉴东风公  相似文献   

11.
自1980年武当山旅游业发展正式起步,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其旅游宣传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2003年,是以政策宣传为主导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3—2010年,是以文化宣传为主导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至今,是以人本宣传为主导的阶段。三个阶段其实是三次跨越,两次转型,每一次都对武当山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推波助澜的效果,体现了武当山与时俱进的旅游宣传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当下,地方文化研究出现了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相关联,学术研究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研究新视角和新方向,近年来,对武当文化的内涵式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了,并且间接地为武当山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提出武当名人文化的概念.探析其内涵和旅游资源价值,是对目前武当文化研究空间一个新的拓展,赋予武当文化更多地当代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论聚焦武当     
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对聚焦武当提供了新契机,提出了新要求。聚焦武当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十堰三大名片,武当不争而冠,武当山及武当文化为聚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焦点。提出了更改市名、赋名武当,注重拓展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的延伸价值,把“数字武当”工程作为区域“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出特色城雕并引导武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慎提“一县一品”文化创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设鄂西黄金旅游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西旅游圈拥有湖北省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江两山”,但呈现“一江独秀,两山较弱”的发展态势。“两山”不是弱在文化和生态上,而是弱在交通上,建造武当山机场,加速高速公路建设.解决“两山”发展瓶颈制约,适度开发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旅游,加强鄂西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鄂西一体化发展.可以推动湖北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武当太极湖项目作为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重点项目,十堰市境内的超大型项目,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它给整个武当山旅游业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规划和营销理念,旅游资源结构更加合理,景区功能更加全面,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武当文化在武当山旅游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等一系列显在或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武当黄金旅游圈以武当山风景区为标志,以“华夏文明发源地”为文化内涵,以青峰断裂带、天然南北分界线和南水北调取水源等自然山水风光为载体,只要策划得当,运作到位,完全能够形成新的亮点。这个亮点,不仅仅只属于十堰、属于湖北,而应该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一点,要让全世界的华人,甚至是印加、玛雅、印地安的文明,都产生到大武当黄金旅游圈寻根问祖的意念,这样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  相似文献   

17.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有“道教第一名山”之称。作为皇家道观圣地、武当武术发源地、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武当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古迹和灵秀自然风光,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它的辉煌闻名,对十堰的经济有了一定的铺垫。做好武当山传统符号的研究与传承,可以为十堰地区的经济蓬勃崛起做出更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从地方文化的角度来看,武当文化研究的成果已经是相当丰硕了.但这些研究往往是从宗教和文学的角度展开,没能以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来研究武当文化的广博内涵.现在是追问武当文化生发的根源的时候了.道教的生根、延续和繁荣,得益于武当山地处温暖、湿润亚热带的汉水之滨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道教在此有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武当山作为楚地的中心区域,较好地传承了源始初民的重巫术、崇尚水风尚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既是武当山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十堰市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作为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一方面具备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分析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是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可行性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景区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当前旅游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构建以体验营销为主的旅游营销方式十分必要。武当山旅游体验可以采取以下营销策略:开发主题体验营销;设计特色娱乐体验项目;注重武当山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