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基于专业建设的高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类型而非层次,其属性为职业教育或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为专业技术应用型,突出职业性、技能性专门人才结构特征,是一种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元结构的高等教育。实践表明,专业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力和持续发展力的核心命题,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依赖路径。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子系统包括专业标准建设系统、课程标准系统、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和条件保障系统等,这些既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范畴。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系列图书出版,改变了多年来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没有国家标准的现状。但一些专业教学标准在“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6个方面的表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有较大出入,整体暴露出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欠缺的现象。以部分专业标准为例,就前述6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是高职高专院校做好评估工作的直接依据。认真学习和理解评估方案精神,对于贯彻落实评估工作的“二十字”方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加强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艳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22):24-27
当前,环境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在我国的职业学校中,环境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从意识、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等方面完善环境教育的内容,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加强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深入认识中高职间的差距。对重庆样本的动态统计分析发现,中职在办学水平、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等方面显著落后于高职,两者差距明显。但进一步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中高职教育差距并非呈单向逐年增加趋势,而是先为负差距,后为正差距;从综合得分的变化量来看,中高职差距趋于收敛。应加快实施"中职学校达标建设工程"和"中高职学校帮扶工程",稳步推进区域中职教育资源倾斜战略和中高职分类指导战略。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效果不佳、内容和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设想.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特点,得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师德先行和学生主体的结论,为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判定及实现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其社会服务职能不仅不会削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能,反而对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与高职教育的特征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下,学校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需求直接影响着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然而当前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由于障碍的存在而受阻,高职院校、企业及政府三方若共同努力,推进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有效路径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中泰两国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上存在各种层面上的差异。从两国高职适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职业教育政策这三方面,比较分析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潜力,可以深刻把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结果发现两国在不同方面各具优势,我国应发扬优势,学习并借鉴泰国的长处,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教育性、职教性、专业性、应用性和应变性等特征,并结合馆藏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搞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谱、职业谱、研究谱的视角,可以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类型归属、培养层次、功能区间的准确定位,高等职业院校是按照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提供5B级课程的,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以应用和教学为主要功能的高校。根据功能及专业设置的不同,可分类为师范专科、高职综合、高职文科、高职理科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兴起,高职院校学生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强调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编制《高职院校学生适应情况调查问卷》,揭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社会适应问题并分析其潜在原因,以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方法对学生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了干预和辅导,最后,对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职业化、专业化和人的现代化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三维质量标准。职业化强调用户的视角及其质量标准;专业化强调高职专业教育的规律性和内在的质量标准;人的现代化强调超越工具性,寻求人的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具体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的三维质量标准体现了外适性、内适性和个适性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现实意义、内容设计及其应用,这不仅是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创新,更为高职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是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教师在其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以师范性为基础,实践性为特色,两者相结合,相统一才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同时加强高职教师师范性和实践性的培养、培训,高职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明确了中等和高等职、Ik衔接发展,为中高职自考衔接指明了方向。对中职学校而言,中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在学习中使其心灵与情感得到升华。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真正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自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课证融通”高职课程标准融合了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坚持校企合作的理念,它对于高职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是对高职“双证书制”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丰富。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为例,以“课证融通”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工学结合的关键、“课证融通”强化了高职课程标准的职业性特征、“课证融通”是实现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为论据阐述了构建“课证融通”高职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占据特殊的地位,目前在职业学校开展的工学结合中,多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结合。为此,可以通过修改职业教育法、修改税收政策、了解市场需求、实施弹性学制、完善培养机制、深化职教改革、大力创新理论、实现全球化等方面的实践来促进企业参与工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能大赛引导高职院校关注行业发展,推动着高职院校的课程资源建设;对课程体系调整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引导作用;对加快培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快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建设的风向标,是考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验金石。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eek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privatisation and deregulation of Israel'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hich had been until the late 20th century predominantly public. Since 1994, public and governmental agencies became major client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Thus the public sector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in the operation of their academic programmes and became their major financial source. This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sector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following: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higher education by native born Israelis and the large flux of immigrants from the former USSR and Ethiopia on the one side, and the socialist ideology which deeply rooted in the Israeli society, to enable for everyone who wishes to attain higher education to find a place in the undergraduate system (particularly the popu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al towns and minority groups) on the other, pushed the Israeli government to expand its boundaries. Israel's public universities have been subjected to relax admissions requirement, which they refused to do. Another reason i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rom the public service in general and particularly from the education service that having a BA degree would increase the teacher salary and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the degree comes from an Israeli university(with its higher standards) or from a branch of 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with its lower standards). That explains the expansion and diversification that occurre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Israel. The 1998 Branches Act stipulating that any overseas institution intending to open an off shore branch must obtain a licence from the Council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ew regime demonstrates the paradox i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on one side privatisation by the backdoor, on the other, regulation and control by the Israeli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