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诗经·卫风·氓>诗中"氓"字的释义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通过"氓"已有的释义,结合"氓"本义与诗篇主题内容,谈谈本人的见解,提出对"氓"字的释义.  相似文献   

2.
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对"Black"一词本义的释义加入了科学义值和语文义值,有利于学习者对该词的精确理解,也为转义的形成提供了理据;同时,它的词类排列顺序也要以所指释义为基础,符合认知规律,从本义到转义的排列建议以逻辑顺序排列为主,可以有效地展现义项间的认知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诗经·大雅·凫鹥》末章"凫鹥在亹"中的"亹"字,《传》《笺》训释不同,后世屡有分歧。文章在清代考据学者的基础上,解读"凫鹥在亹"之"亹"的释义,认为孔颖达注疏有误,《毛传》《郑笺》《朱传》三书所指相同,"亹"指山在水中若门,水流其罅。  相似文献   

4.
韩囡 《文教资料》2011,(36):44-45
郑玄《礼记注》与《毛诗笺》中的诗说多有不同之处。《注》、《笺》诗说矛盾的原因有注《礼》时随文释义、笺《诗》时注入礼义、过分尊崇《诗序》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诗本义>旨在辨正毛传、郑笺得失和归纳诗篇本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毛、郑所代表的<诗经>阐释传统,对宋代<诗经>学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6,(2):112-117
《葛藤语笺》为日本学者无著道忠禅师所著的一部禅语辞书。在编纂体例上,采用"分卷中分类,分类中依‘言’(字)归类"的分类法,不仅便于读者按类查找,也便于研究者统计使用情况;在词语增补上,不仅囊括漏收的禅门宗门语汇以及禅籍俗成语,而且收释"同源异体"词;在补证释义上,字面义、语用义分释,内典外典结合,更加全面。《葛藤语笺》对当今辞书编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释“处女”     
“处女”一词的释义,诸辞书及相关文献均仅采其引申义和比喻义,而对其本义则未予说释.考之字书与文献,“处女”的本义当为“善淑的女子”.  相似文献   

8.
禅义指语词的禅宗行业语意义。禅义词语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其产生方式主要是语法造词和修辞造词。禅义词语的释义可运用三层释义法,即先解释其本义,再解释其俗义与禅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辨了《潜夫论》6条词语 ,指出汪继培笺和彭铎校正中因不明一些虚词的较为特殊的用法而出现的释义不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玄《毛诗笺》(以下简称郑笺),训诂内容丰富、方法较完备,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两汉众多经学家治毛诗,唯有郑玄作笺对毛诗的流传推广作用最大。虽然西汉三家诗盛行并列于学官、立为博士,而到了东汉末年“自郑笺即行,齐鲁韩三家遂废”,又到唐孔颖达定《五经正义》、诗取毛郑,更使毛诗为后世所崇尚,最后完全取代三家而成为诗学的正宗。可见郑笺的训诂是卓有成效的,在汉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郑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文拟着重谈其词义训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一些辞书在给成语“倾城倾国”释义时,认为其本义原指“君主迷恋女色而亡国”。对此,本文不以为然,并在稽考古籍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该成语的本义当指“使一城一国之人倾心而爱悦之”  相似文献   

12.
"器"字的本义应为"以犬在石头之间祭祀",起源于古代的犬祭。通过关于犬祭的文献记载、民俗证据、考古证据、字形旁证等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论证,深层阐释犬祭祀文化背后的深层原因,纠正长久以来各字典辞书援引《说文》字形释义的错误,为今后字典辞书的编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王"、"臣"二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字形演变、字义训释进行考释,探究二字的本义,证明此二字的本义并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而许慎的解释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辞书释义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魏源研究中的<老子本义>成书时间、<诗比兴笺>与<道光洋艘征抚记>作者问题以及魏源思想分期、魏源晚年行踪等问题的研究状况展开横向述评.  相似文献   

15.
<正>荀况《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人教版教材解释为"达到",这个解释不准确,万泉源在《〈劝学〉中的"致"和"至"》(《语文学习》1997年第5期)中解"致"为"使达到",非常恰当。现行苏教版教材依然解"致"为"达到",张忠森先生撰文《释义应从原始义出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5期),由《劝学》中的"至"和"致"的释义教学而提出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该尽量从字的本义出发。张先生在文中引用了《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荷塘月色》中的"田田",教材将其释作"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虽有《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作铺垫,但多少还是令人有些费解。在此,追本溯源,从探寻字的本义入手,对"田""陈"可以互通做了一些梳理,认为如果将"田田"先释作"陈陈",自然对教材的释义认识就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是开启宋学风气的重要人物。其所著《诗本义》对汉唐《诗经》学的基础《小序》、毛《传》和郑《笺》都做了全面的批驳,其解《诗》多着眼于诗歌本义,从文学角度解释《诗经》。由于受到传统《诗经》学的影响,欧阳修从文学角度解《诗》是不彻底的,没有彻底脱离经学的教化藩篱。欧阳修的《诗本义》,揭开了宋代《诗经》学废序言诗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老"缀新议--兼论"老鹰"的"老"不同于"老虎"的"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慧媛 《现代语文》2006,(2):121-122
"老"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词缀.目前大家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词缀"老"来源于形容词"老".<说文解字>这样为"老"释义:"老,考也,七十曰老."可见,"老"的本义与"胡"、"考"类似,是指"年纪大,高寿".当然,随着后来词义的扩大,"老"已不限于指"七十"而泛指"年长".  相似文献   

19.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诗经>研究中,最早批评<毛传>、<郑笺>的是欧阳修的<诗本义>,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对毛、郑字词训诂、章句解释等方面,同时对<郑笺>的以礼说诗、谶纬怪妄和改字为说也着力批驳,从而开创了<诗经>研究的新局面,并与对<诗序>的批评一起,开启了宋代<诗经>研究的疑古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