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程基地是以建设学科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核心,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对现有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是集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梯队建设、课程设施建设和课程质量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课程基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开发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课程资源开发,满足师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优良品质。为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一些省市教育主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是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追求。课程基地落实了学习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聚焦于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价值,满足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环境与教学情境的设计、课程资源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基地打造"格物致知"的"物型课程"。课程基地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并通过视导检核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3.
加强薄弱学科教学是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必须做的,农村初中面临的资源、生源和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学校生存及发展的三大困境,要破解难题,走出困境,提升质量,薄弱学科教学是必须加强的。学校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校本化推进"三学课堂",形成了实践探究的路径,促进了薄弱学科课程发展,让学生"真学";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乐学";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转变,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深学"。  相似文献   

4.
正南通第一中学物理课程基地是首批江苏省31个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11年启动建设,2012年以优秀级通过验收。课程基地建设以有效促进师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学规律、形成物理思想为宗旨,以开发物理校本课程、丰富物理实验手段、转变物理学习方式为导向,促进师生物理学科素养持续发展。优秀的教师团队:团队成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坚持绿色学习理念,着力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平台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基地环境建设助推了师生观念更新,课程开发点燃了学生学习热情,绿色学习促进了师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地理课程基地,为学生营造了多样化的场馆设施和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在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和合作探究中激发兴趣、融会贯通、创新思维,促进地理课程教学达到课改要求。多样的学习方式与情境、多样的场馆满足了学生多样的需求,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支持,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在多样融通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灵感丰富了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江苏省教育厅于2011年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实施方式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素养的综合性教学平台。江苏省东台中学自2002年起就尝试课程改革,化学学科一直走在前列,教学质量始终处于盐城市同类学校领先位置。先后有48名学生在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11名学  相似文献   

8.
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是江苏省教育厅促进教学变革、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聚焦地理学科相关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分析了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与实施对地理教学变革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包括课程基地为地理教学营造出真实而丰富的教学环境;课程基地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更多平台;课程基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课程基地之"基",意即基础,起始,根本。江苏省震泽中学"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正是源生于学校的文化根基,并以天文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基石,进一步放大优势学科,激发课堂活力,深化课程改革,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奠基,也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树基。课程基地之"地",首先是一个场所。"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即要建设成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多元发展的"立体课堂",建设成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建设成学校转型升级、优质特色  相似文献   

10.
课程基地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发展平台。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应立足课程基地建设的义旨,确立适切的发展平台,实施以课程建模、资源开发、物化装备、项目实践、文化浸润和师资研修"六大平台"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架构及建设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震泽中学"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的建设是对学校历史文脉的承接和传统特色的张扬,也是学校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通过回溯传统、融通学科、联接社会等课程开发方式以及校本课程教学、天文研究性学习、天文社团活动等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基地最终形成了实践互动、开放创新的"做中学"的教学生态,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源源不断地助推着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斌 《江苏教育》2017,(10):27-31
课程基地与核心素养不仅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而且课程基地在培育核心素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既是价值,又是操作路径,更是实践效果。课程基地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通过学科文化、学科知识、学科装备改变学习情境,以环境变化改变教学;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在课程基地以体验发现兴趣、以兴趣焕发激情、以激情进发创造力;通过实际场景的创设和真实情境中问题的处理,强化了跨科学习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呈现了课程基地在核心素养培育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基地,也是一个原创性的课程基地。它依托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借鉴"STS教育""STEM教育"和丰富教学等先进理念,立足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着眼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形成了课程内容项目化、互动平台信息化、课程资源社会化、学习组织社团化、学习评价多元化、教师团队专业化等六个方面的实施路径,构建了一个中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2013年"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基地"项目被遴选为2013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以来,徐州高级中学不断建设、完善汉画像石人文教育实验基地,营造浓郁的特色教育氛围。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探索了依托课程基地构建特色校本课程的路径,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的追求在于建构适合学校和学生学习实际的校本课程,在于丰富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课程基地建设要立足学校实际,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确立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江苏省首批外语课程基地,江苏省清江中学长期致力于打造高品质课堂,尤其关注学生深度学习的状态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深入的思考。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实践范式,是开展深度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课程基地为构建新型学习环境、改进学习方式提供了综合性平台和实践场所。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地质·生命"课程基地真正解决了地理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问题,为学生进行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学习活动提供了实践场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基地概况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系重庆市政府批准的首批16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之一。几年来,基地建设依据“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础、突出学科特色、提升学科优势”的发展目标,本着“为课程与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的宗旨,从学科队伍、理论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实验学校建设等五个方面展开。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依托课程基地建设,优化学生学习生态,提升办学品味,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并努力扩大资源共享,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课程生态的改善,让课程基地建设成果惠泽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学校。  相似文献   

20.
在外语课程基地建设中,英语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模式,依靠课程基地的各种资源条件来开设英语活动课,以此来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与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本文分析了如何依托外语课程基地开设英语活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