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校长更替一直被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其在制度化、民主化与科学化建设等方面却差强人意。实施校长流动政策,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注重学校可持续发展,建设优质校长队伍,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变革任务。透过"校长更替"这个角度,可以对这些变革任务有更深的了解;也只有加强校长更替工作,这些变革任务才能更加合理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校长更替是学校与教育发展中普遍且必要的现象。有学者说:"教育领域中,没有多少比领导更替更不成功的事了。"这话听来有点绝对,却也反映了现实的一些情况。长期以来,政府和学校虽都极其重视校长更替,但在更替工作的理念、制度、规范、方式等方面,却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实质的改进。这有时是因为体制和管理者的控制所致,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漠视与忽略。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改革"时代,各种新的政策、制度与要求不断被提出。它们或是改  相似文献   

3.
优质教育,贵在均衡。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在全面推动"学在锦江品质教育"建设的过程中,把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工作中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来抓,通过建设优质教育链,带动新校、薄弱校高品质发展;举办"校长亮剑"活动,提升校长领导力;精细规划,以人为本,寻求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等具体举措,让我们看到一个局长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一个区域的校长、教师们对发展教育的极大热情。为了挖掘出教育"均衡"的内涵,寻找锦江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真谛,我们采访了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钟为春局长,希望藉此打开一扇探索之门,让更多的人了解锦江教育,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4.
怎样让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教学如何达到"低负、高效、优质"的目标?传统的教学管理是否适合新课程的要求?北虹初中校长吴佩芸的脑子里始终盘旋着这样三个问题。两年前,她是虹口区科研强校昆山学校的校长,为了配合区域新规划,虹口教育进行了新的设点布局,她带领昆山学校初中部的一部分教师与韶山中学合并,翻牌成立  相似文献   

5.
新老校长更替阶段,指的是某校原校长因年龄达到主管部门规定时限,将要退到二线的最后一段时间,以及新校长到任后,尚未熟悉学校情况,深入学校实际,了解分析进入角色的过程。新老更替阶段的时间,一般双方各自不少于一年,多则不超过两年。新老更替这规律,各类学校什么时候也无法改变。勿庸讳言,在新老更替这段特殊时期,各地不同学校确实出现过不少问题,情况严重的甚至影响到正常工作。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大范围推行的新形势下,如何避免学校平时积累的各种矛盾在校长更替阶段发生或激化,保障学校权力过渡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6.
校长更替是学校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因教育布局、个人原因或者正常的人事调整需要,每学年甚至学期中途,也都会出现校长更替的情况。但客观说,且不论校长能力本身的差异,就是水平能力处于同一层次的校长,对于新环境的适应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新校长与新学校的融合有一个艰难的过渡期。且很多的实践证明,在过渡期内,校长难以有大作为。新校长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对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校长更替是学校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因教育布局、个人原因或者正常的人事调整需要,每学年甚至学期中途,也都会出现校长更替的情况。但客观说,且不论校长能力本身的差异,就是水平能力处于同一层次的校长,对于新环境的适应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新校长与新学校的融合有一个艰难的过渡期。且很多的实践证明,在过渡期内,校长难以有大作为。新校长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对许多问题的决策往往把握不准,处理问题的策略很难高明,不出差错已然算好了,自然对学校发展也难免有些影响。有些校长想强势融入,积极推行新政,却往往水土不服,很难贯彻落实,动作越大,反倒对学校的发展有负面的影响。仔细分析,校长更替对学校造成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时间上"出其不意",人选上"出乎意料",程序上"显失规范",是现实的校长更替工作常呈现的三个特点。它们表明校长更替更多的是"入治",而不是"法治"。要想提高校长更替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走上更替的法治化之路。这要求做好校长任职标准研制、任职资格制度健全、更替标准和条件制订、更替扶持机制建立、更替工作的预测与规划、校长更替后的培训与指导以及更替后校长的考核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一校之长无疑是学校的主导,是学校的灵魂。一位校长可成就一所名校,反之亦然——这已成为办学的基本定律。但是,校长如何主导学校的发展?校长如何造就一所名校?校长管理的基点究竟是放在"管"上还是"理"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却需要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管理的要义不是"管",而在"理"。如若我们将"管"看成是自上而下具有刚性特征的话,那么"理"则表现出由内而外的柔性特质。作为名词的"理",最初是指  相似文献   

10.
《安徽教育》2014,(2):49-49
<正>淮北一中是我省首批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示范高中,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教育部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培育校,清华"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校,中国人大"校长直通车计划"、上海交大"致远计划"、复旦大学"腾飞计划"、山东大学校长实名推荐生源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特邀校,安徽省名校联盟——六校教育研究会成员校。学校现有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89名,硕士研究生18名,淮北市首席名师7名,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校之长无疑是学校的主导,是学校的灵魂。一位校长可成就一所名校,反之亦然——这已成为办学的基本定律。但是,校长如何主导学校的发展?校长如何造就一所名校?校长管理的基点究竟是放在"管"上还是"理"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却需要好好思量和讨论。笔者认为,管理的要义不是"管",而在"理"。如若我们将"管"看成是自上而下具有刚性特征的话,那么"理"则表现出由内而外的柔性特质。作为名词的  相似文献   

12.
校长是学校的一校之魂,具有人格魅力的校长,是全校师生的"精神领袖".现代校长,不仅要注重学识、能力的提高,更要加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集中在校长身上,就是有锐气、骨气和大气,校长要以自身的人格形象感召人、凝聚人.  相似文献   

13.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校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那么,一位好校长又该具有怎样的核心能力呢?有校长形象地将核心能力称为"核能"。想来也是,拥有这些核心能力的校长就能产生出强大的能量,让自己立于不败。本期,我们一起来探讨校长的"核能"。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在教育界流行着"校长是一校之魂""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的说法.的确,校长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广东教育》2013,(4):2
广州市晓园中学坐落于海珠区江南大道南,是一所具有美术特色的广州市一级学校,也是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和广州市科技教育(科幻绘画)特色项目学校。学校围绕"以美育人、以研促教、以质强校、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着力打造优质初中,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和"广州市健康促进学校"。校长简介"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校长的更替是学校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因教育布局、个人原因或者正常的人事调整需要,每学年甚至学期中途,也都会出现校长更替的情况.但客观说,且不论校长能力本身的差异,就是水平能力处于同一层次的校长,对于新环境的适应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新校长与新学校的融合有一个艰难的过渡期.有些校长想强势融入,积极推行新政,却往往水土不服,很难贯彻落实,动作越大,反倒对学校的发展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2013,(9):F0002-F0002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地处朝阳区望京高科技园区,是一所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品牌初级中学。学校创建于1998年,2010年从民办公助校转为公办校。在以刘永芬校长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秉承"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以"育优生群体,塑名师团队,树名校形象,促优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目  相似文献   

18.
<正>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公用经费一样多、教育设施一样全",是均衡发展的硬件要求,达成与否,取决于当地政府发展教育的公平度。实现"管理水平一样高、师资素质一样优、教育质量一样好、家长社会一样满意",是均衡发展的软件要求,达成与否,取决于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素质,更取决于当地校长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围绕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  相似文献   

19.
"构建协同教研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发学区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家校共育工程,优化镇域育人生态",是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三个宏观维度.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双减"政策要求,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中,均安镇又有着怎样的学校生态?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2012,(2):66-67
面对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认识到,要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就必须深化课堂和课程改革。近年来,在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锦江区教育局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唤醒校长的课程意识,提升其课程领导力和课程管理能力。二、建立"一校一方案、一校一特色"的课程建设机制,提升学校的课程整体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