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宋江是水泊梁山的灵魂,也是《水浒传》中矛盾最多、争议最大的人物。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典型,宋江形象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各种文化都在这个人物身上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在史官笔下,宋江是一个具有"勇悍狂侠"性格的"盗寇"、"剧贼"。在民间文学创作中宋江形象则带上了明显的江湖色彩,是深得好汉们信任、敬仰的"及时雨"。《水浒传》作者在创作时对来自不同层面的文化都有所吸收,同时又根据自己的理想,强化了宋江的忠义品格。不同质的文化的融合、冲突,使宋江形象充满了矛盾,也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因而具有更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他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他作为一名押司使得他在朝廷和江湖之间摇摆不定,进而造成他社会身份的模糊。宋江一系列行为就是一种试图使自我身份明晰的认证过程;宋江与江湖的瓜葛反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吏员的现实,他在朝廷和江湖身份上的模糊也是封建社会官府中吏员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宋江和晃盖都是栗山座第一把交椅的人物,但细比较起来,却相差甚远。小说通过二人的出身.上梁山的原因,性格文化修养、领导才能等等的不同描写,成功刘画了这两个人物的生动形象,在个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宋江面目黠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蛄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晃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抢使棒,身强力壮。对宋江与晃盖的不同描写,将宋江和晁盖这两位座栗山泊第一把交椅的人的性格传神的跃然纸上。但作者写晁盖的目的,不是对他歌颂,而是用他当做陪衬,来歌颂陪衬宋江。  相似文献   

4.
若说宋江“乞官”、“乞禄”、“乞德”、“乞活”,都是明明白白的;若说宋江“乞死”,或许有人不解。然而事实正是如此。宋江在断配江州途中,被晁盖等梁山好汉救下。人们劝他留在梁山,免去江州受苦,他却着急地说出绝话:“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这是宋江第一次“乞死”。人们或许奇怪,宋江不是“专爱结识天下江湖好汉”吗?为啥好汉们主动邀请入伙,却又拒人千里之外呢?原来宋江无非“叶公好龙”者流,“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当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秦明被宋江等人收伏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收姜维计谋如出一辙,但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这其中的不同显示了宋江等人的凶残与诸葛亮的仁慈.收秦明与收徐宁也相类但也有不同,这同中之异表明是秦明的性格害死了他自己一家人,秦明家人的死是宋江一手策划的,所有这些在思想上反映了梁山好汉的残暴性,其中还透露出轻视女性的思想.在艺术上表明了<水浒传>写人情物理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一、老汉送马问题某老汉为感谢梁山好汉锄暴安良,带了些千里马要送给梁山好汉,见过宋江后他把带来马的一半送给了宋江,宋江收了马又把一匹马作为回礼返还老汉;老汉又去见卢俊义,同样把所剩马的一半送给了卢俊义,卢俊义收了马又把一匹马作为回礼返还老汉……一直送到108名好汉的最后一名段景住都是这么做的.老汉下山回家时还剩下2匹马.你知道老汉来时一共带了多少匹千里马?  相似文献   

7.
宋江,这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是,他那天真的想法和做法却使众多梁山好汉落得悲惨的结局。这是因为。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加上有高俅这样的奸臣当道,你接受招安,投靠朝廷,就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8.
宋江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造就了梁山的辉煌,但也由于宋江坚持招安使梁山队伍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对宋江的重要性研究者有共识,但关于宋江这个人物的性格历来多争议,从忠孝仁义的角度来看,宋江的孝、仁、义都只停留在表面,忠才是宋江思想里的坚持,这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在梁山起义队伍里,投降与反投降的两条路线斗争,尽管经过作者的有意歪曲和篡改,却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反映。以李逵、三阮为代表的革命农民对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作过斗争。而晁盖和宋江的斗争,应该被看成宋江篡权前梁山泊中两条路线斗争的主要表现。宋江把矛头指向晁盖,阴谋篡夺领导权,网罗党羽,里通朝廷,暗中叛卖;晁盖坚持革命,反对皇帝,对宋江有所提防,作了反篡权的努力。为了宣扬投降主义,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里,从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一回,是描写宋江入伙梁山的关节文字。它由“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及宋江正式上梁山三个重要情节组成。历来研究《水浒》的人们,都很重视这几回文字,因为这是了解宋江是否真正具有“造反”思想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