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图书版权引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意味着中国出版将同世界出版接轨。在这种形势下,图书版权引进对出版业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对出版产业结构的优化、新的市场机制培育、出版理念更新,还是对出版实力的发展壮大等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国内版权引进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世界出版大环境和大趋势来看,与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首先是版权意识不够强,有的出版单位仅仅把引进版权作为获取部分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而看不到它的深层次上的战略意义;二是组织管理上不完善,全国尚未建立有效的行业规范,缺乏专…  相似文献   

2.
出版与科学     
老鸣 《出版科学》2001,(1):34-35
出版这个词现在不会是怎样陌生了,那种把出版社看成“生产木板的单位”的尴尬情况似乎所见不多。现代出版的涵义已不仅限于传统表述上的书报刊,还“正在朝多媒体、网络方向发展”(《辞海》1324页)。多种传播媒体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社会的进程和发展。人们不再忽视出版,而是越来越需要和依赖出版。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出版”一词始终是和印刷相联系的;顾名思义,印刷自然是先在印版上刷上油墨,然后在纸上印出文字和图像的。然而,在高科技发展到今天这样水平时,“出版”已不局限于只和纸上印刷相联系了,先是几年前的以光盘为媒体的俗称“电子出版物”;随后又是今天Internet上的网上出版。事实上,光盘出版及网上出版在不少方面确实比纸上印刷出版更具优越性,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印刷出版不会消失Z也可以同样肯定地说:今后将是Internet网上出版(也包括光盘出版)与印刷出版同时并存。网上出版新技术反过来会与传统的印刷出版技术相结…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就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定位与发展展开的深度对谈。三位对谈人结合各自的学术背景和工作实践,就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概念和定位、现状及存在问题、新时代促进其更好发展的建议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如下共识: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主要指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划出版具有核心价值和精神动力的出版物的活动,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需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实现“无缝”对接,把传统文化中的主题出版元素挖掘出来,并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呼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的特点包括导向性、历史性和普及性,是题材的传统性和指向的当下性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等主题的内在关联,宏观上有高度,微观上有趣味和生活的烟火气;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需要充分发挥出版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并善用他者讲述或从他者视角出发,借助国际化的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现状表现为对接积极、视角多元,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但标准不统一,策划含量不高,市场反应不如预期,在高度、细节以及艺术性方面均存在...  相似文献   

5.
“新”就是创新,“特”就是特色。创新和特色在图书出版产业化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图书出版的生命。美术图书出版也同样需要创新和特色,去赢得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传统的美术图书出版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选题质量不高、选题重复、书稿质量低下、拼凑品种等等。这种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出版码洋规模和编辑任务的完成,中国加入WTO后,新的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对策,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发展之路。美术图书出版如何创新?如何编辑和出版有特色的美术图书去占领图书市场?这是需要我们每个美术…  相似文献   

6.
刘倩 《新闻前哨》2009,(5):97-98
根据数字出版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西方十几年数字出版的经验,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亡的,更多的是数字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的互相融合和此消彼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图书出版者不能不关注数字出版,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进入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主题出版工作的地位明显提升,主题出版物在内容、形式和特色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出版人落实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育新人、展形象职责使命的重要发力点。少儿主题出版顺应主题出版的蓬勃发展态势,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时效性与精品化不平衡、供给与需求不适配、短效与长效难兼顾、题材与形态较单一的问题。少儿出版单位要不断做强做优做精少儿主题出版,在加强统筹谋划、凸显主题意义、汇聚一流人才资源、做好流程管理、强化宣传营销、推进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实现少儿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委托经营模式与出版后勤管理李晶辉余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各出版社内部管理的深层次改革方面仍然存在观念上和手段上的滞后和软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后勤管理工作与编、印、发各环节的不协调发展。在出版行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今年,如...  相似文献   

9.
开尘 《出版参考》2005,(3S):32-32
在刚刚结束的台北书展上,两岸三地业者以“华文出版的现状与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未来的华文出版。他们从各地的出版现象和出现的问题,谈到跨界合作的可能,并提出了共创华文出版新未来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庆生近日到广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区新华书店就出版工作进行调研。在上述单位,马庆生分别与社店领导、部分编辑、策划营销人员座谈,听取出版工作情况介绍,畅谈广西出版改革与发展。马庆生充分肯定了广西出版工作在“九五”期间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强调,广西出版业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把广西出版业做大、做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出版改革。不改革,出版无出路;不改革,出版不发展;不改革,广西出版在全国无地位。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现代出版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出版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出版生产从数量规模的粗放型经营向优质高效的集约型阶段转移,并逐步与世界出版市场接轨,来主动地参与国际性的出版竞争,在引进国外版权的同时也及时地打造出相应的品牌图书进行双向交流,从而使我国出版产品在世界出版市场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国当代出版所取得的成就,是与其相应出版新理念和出版思想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密不可分的。它为中国出版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同时它也是当代编辑出版学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当代出版理念和思…  相似文献   

12.
加速我国图书市场国际化刍议广东科技出版社许新主我国每年出书达八九万种,是世界上的出版大国之一。然而,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发展还不能同步,与国际出版业的发展仍有相当的差距,与真正的出版大国的水平还不协调。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审时度势地调整我国出版业...  相似文献   

13.
许洁 《出版广角》2023,(5):10-14+21
出版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典型代表和出版强国建设的有效支撑。科学、客观的智库评价在出版智库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主流智库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出版智库的评价,原因在于出版智库的价值取向、建设目标和运行规律与综合性智库及其他专业智库存在根本差异。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出版智库应该创新出版智库评价方法,探索出版智库建设的有效途径,以科学、客观的智库评价引领出版智库遴选、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蔡姗 《中国编辑》2007,(6):28-31
一、出版内容创新的客观依据和现实要求 1.出版内容创新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出版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测试器,社会政治昌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先进,出版必然繁荣发展,反之,出版必然停滞不前。出版不仅以其物质形态更以其内容反映社会发展进程、成果和服务于社会,社会对出版的主要要求是对出版内容的要求。出版正是通过自身内容的不断创新来显示和发挥其社会作用。出版内容的进步与落后、创新与守旧,无不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出版内容创新对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正在出现的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给出版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出版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即来自数字技术的挑战。网络出版正在改变出版的形态。有人把它看作是继造纸术、印刷术之后的第三次书业革命。正像人类历史上蒸汽机和电力的发明曾经改变世界一样,数字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正在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个全面“E”化的时代正在来临,出版业也不例外,而且出版业被认为是受网络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因此,冷静分析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找出它们不同的运行范式,对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周荣庭  尤丽娜  李珮 《出版广角》2023,(7):16-21+27
研究基于可供性理论,检视VRM与数字出版生态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论潜能,进一步探索数字出版生态中“生产—社交—移动”分析路径,提出未来数字出版的发展应在生产可供性上积极扩展和繁荣内容生态,在社交可供性上形成社交化内容生态,在移动可供性上通过优化终端体验构建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成的场景生态,以推动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创新及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出版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御“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健康繁荣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版体制创新。实践证明,体制创新是出版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出版业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出版体制创新的内涵出版体制创新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意识形态规律和出版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调整出版结构为主线和核心,以转变运行机制为动力和突破口,以变革管理体制为重要保障,对不适应出版生产力发展的出版体制进行根本性、全局性、可持续性的调整,是一场…  相似文献   

18.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期刊数字出版版权运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版权授权链条不完整、版权授权内容不规范、法律法规存在前后变化、海量作者授权难以解决、稿酬支付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不断显现。对此,相关部门应完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规范版权授权链条,加强对知识资源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研究制定网络出版稿酬标准和支付办法,以作者为中心开展学术服务,以更好地保障广大作者和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新业态下的版权权利,促进知识资源平台版权合规管理和健康规范发展,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版权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河北省出版体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2003年8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组建河北出版集团作为全国出版改革的试点单位。2003年12月2日,中共河北省委常委会研究配备了河北出版集团(河北省出版总社)党委会、管委会领导班子,河北出版业实现了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重要变革。2004年4月15日,河北出版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在河北出版体制改革过程中,笔者先是原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河北出版集团(河北省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社长)。角色的变化促使我对许多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思考最多的是河北出版产业的改革创新问题。改革和创新,是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思想观念上、管理机制体制上改革创新的力度和深度,直接制约着河北出版产业的发展和出版繁荣。本文拟将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梳理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本随着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轨迹研究其出版实践和出版思想,研究出版工作对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章运用翔实的史料记载了孙中山先生的出版思想和实践从萌芽到发展乃至成熟这一不平静的过程及其辉煌成就,探讨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新闻出版活动的特点,揭示了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宣传家、出版家以及研究其出版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