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信息社会里,网上科技项目交易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有很大潜力的研究方向,如何充分地利用信息,同时也保护好自己拥有的信息,模拟交易的进行是实现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重点讨论了基于“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两个数学模型的网上交易平台的实现方法,并通过在“全国高校科技推广平台”上的应用展示了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校学分制管理改革的深入,学生对课程的选择范围日益扩大,随之而来也出现了“逆向选课”的现象。本文基于博弈理论,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从静态博弈的角度,对学分制下高校“逆向选课”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一方面提示了为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构一定会选择那些具有小流通市值的股票进行操纵,从而使得小流通市值股票存在超额收益现象;另一方面,提示了为什么正是由于机构操纵行为与散户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散户无法做到有效“猜庄”,从而不能通过竞争关系消除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4.
考试作弊及其防治的简单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忻 《教育探索》2003,(1):52-54
学生考试作弊是严重违纪的行为,虽“屡禁”而“不止”。从博弈论经典模型“囚徒困境”的特点和条件入手,讨论学生考试作弊的收益。成本,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博弈心态;从完全信息纯策略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条件,有助于我们制定鼓励学生诚实应考的政策。教师监考是否得力对学生考试作弊有重要的影响,分析运用教师监考手段防治考试作弊的作用和条件,讨论师生博弈完全信息混合策略静态均衡的概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从博弈视角提出防治学生考试作弊的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行车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近年来,在许多城市中,自行车盗窃的犯罪活动愈演愈烈。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运用有限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了这种犯罪活动背后的两个博弈中各参与人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优策略,揭示了这种犯罪活动愈演愈烈的根源,并提出了防治自行车偷盗犯罪活动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正义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追求目标和必然选择,它们在追求环境正义时均根据自身净收益作完全均衡博弈。文章力图从博弈论角度,借助“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两者的不同偏好,并探求使博弈达到新的纳什均衡以实现合作博弈,进而实现人类社会内部环境正义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的种种思想与我们的数学教学似乎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拿来”即用,不费吹灰之力。像互动条件下的最优策略思想、均衡思想、模拟思想、不确定理论的思想、合作与非合作博弈思想、完全且完美信息或不完全信息博弈思想、静态与动态博弈思想等等,与数学教学的联系真可谓天造地设。  相似文献   

8.
潘一平 《文教资料》2009,(14):74-76
通常我们所考虑的“囚徒困境”博弈均为一次性的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著名学者阿克塞尔罗德所举办并研究的“重复囚徒困境”竞赛。从一方面揭示了在囚徒困境这个博弈中采取怎么样的策略可以使博弈双方从对抗走向合作.但是也潜在的使一次性完全信息静态的囚徒困境博弈从规则上发生了改变——主体间性在博弈参与人中日益显得重要起来。参与博弈的理性人是否能够像人工智能体Agent那样具备主动交互并改变自己策略的能力?如果可以.也许将在囚徒困境这种模型的博弈研究中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9.
银行监管体系存在三个利益相关者:监管者、银行(被监管者)和政府(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本文首先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了监管者与政府之间关系,因为政府与监管者的利益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分析政府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并且得出博弈均衡解.其次,在引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机构与银行机构信息不完全,无法完全了解到对方的行为,只能通过概率来判断对方的策略并进行博弈,还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了监管者与银行之间的博弈.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潘天群和桂起权两位教授在《关于麻将博弈逻辑对话》一文中把麻将博弈逻辑对局的性质界定为非合作的、零和的、动态的、不完全信息的博弈;但笔者认为麻将博弈逻辑对局的性质应随着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具有动态性和多样性,即具有合作与非合作,零和与非零和,动态与静态,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的麻将博弈二重性,它们相互区别,相辅相成,辩证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湖北省水资源监控管理能力,依照水利部统一组织部署,湖北省水利厅开展了“国控二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工作。围绕水资源信息门户、水资源信息服务、水资源业务管理、水资源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和水资源管理移动应用五大系统功能,重点实现系统门户的优化设计及平台集成,在“国控一期”平台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湖北省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为湖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科研、规划部门提供水资源信息发布、全省水资源在线监控、水资源业务管理“一站式”的工作平台,实现了从湖北省到流域、中央三级的信息传输、业务管理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湖北省水资源监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日前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陕西省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四项重点工程,即:“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宽带陕西”建设工程、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工程和信息消费新型业态发展工程。在信息消费新型业态发展工程中,《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服务。依托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和智能远程教育平台,以宽带网络和各类智能终端为载体,推广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信息服务,创新发展远程开放式教育模式,带动信息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将四大重点工程细化为19项工作任务,其中,“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服务。建设智能远程教育平台、建立开放式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信息服务”项目由我校承担。我校成为承担陕西省人民政府信息消费重点工程的唯一高校。  相似文献   

13.
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实质是多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四大主体的差异性制度诉求,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究各主体在落实基地“三权分置”过程中的复杂博弈过程,厘清多主体间的博弈困境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具有委托—代理关系,双方博弈的焦点在于宅基地退出后指标的用途;地方政府与农户实际是一个先后博弈过程,农户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且具有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策略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异化为地方政府代理人,其存在与农户间的利益博弈行为和谋利倾向.研究结论:建立弹性制度、改善干群关系、强化信息对称机制、加强监管机制能有效化解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中多主体博弈困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除了加强宅基地制度本身建设,还需要推进乡村治理升级和持续优化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职院校实训室资源共享制度设计建模,将行为集合w分为有利于共享集合X和不利于共享集合Y。发现存在行为集合M在该建模下未全被考虑,使得不同主体无法全面实施共享行为。因此,对高职院校实训室资源共享机制设计上有必要进行博弈,但不同主体的差异使静态博弈在信息完全对称下所要求的条件很难完全达到,因而提出应将高职院校实训室资源共享行为建立在信息不完全对称下进行动态博弈,并设计高效的共享激励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为理论基础,从政府激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技术创新激励约束的博弈模型.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分析了政府和中小企业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条件下各自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动态博弈理论,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别从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与地方政府在支农贷款上的决策互动关系,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农村远程教育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惠及农村教育、农业和农民的重点工程,更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农村信息时代的开始。实现“一网三用”,既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又有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科普教育和信息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博弈理论的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研究,大多使用完全信息或静态博弈理论进行攻防过程建模。针对现有攻防博弈模型的局限性,以网络安全防御的蜜罐(Honeypot)技术为研究对象,从动态、不完全信息角度对攻防交互过程建模,提出了网络攻防扩展式博弈模型(Network Attack-Defense Extensive-Form Game Model,NEFGM),给出了扩展式博弈的斯塔克尔伯格均衡(Stackelberg Equilibrium,SE)求解算法,从而在权衡防御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提供决策参考。仿真实验分析验证了模型和求解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是一部以战争为研究对象,包括对策智慧、对策原则、对策类型、对策方法在内的系统而完整的对策及策略全书。作为一部对策及策略全书,不仅具有“博弈”的某些基本特征,而且还构成了单方完全信息下的零和动态博弈模型。如果从博弈的思维方式出发,《孙子兵法》是以“智”为基础,“计”为核心,“谋”为最高境界(最优化),在“计”与“谋”的应用中来完成单人博弈的最优化过程的。所谓的“计”可以理解为“对策”,它包括了各种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对策”选择;所谓的“谋”可以理解为一种最优化的境界或状态。它既是“计”的结果,而又是高于“计”的选择,是最高的,也是最完美的战略目标和战争境界。然而“计”并非凭空产生,作为“对策”的计,它不仅仅是客观条件与环境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和针对性,而且还蕴涵着《孙子兵法》中“变”与“奇”的全部真谛。  相似文献   

20.
逆向归纳法是一种求解完全且完美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的方法,由于逆向归纳法在逻辑上和现实性方面都是有条件成立的,因此它的分析预测能力就有局限性,它就不可能适用于分析所有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如果不恰当地运用了逆向归纳法,就会在一些博弈问题中造成矛盾和悖论。逆向归纳法悖论的产生其实是源于逆向归纳法的适用范围问题,即逆向归纳法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有效,正确把握逆向归纳法在动态博弈中的运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悖论或有效地避免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