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些本领强大的细胞能够修补人身体的损伤,甚至让人体长出缺失的组织,它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医学的面貌。在我们的血管中,鲜红的血液在流淌,在维持着生命的运转。血红细胞在大大小小的血管中运动着,把氧气输送到身体的每个部分,然后把废物带走。血红细胞的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载人宇宙飞船飞向太空、登上月球 ,人类梦想一一实现的今天 ,假如人的各个组织器官能像机器零件那样容易拆卸安装的话 ,我们把已衰竭、恶化的细胞替换掉 ,将新的器官移入体内 ,那么 ,像糖尿病、心脏病等顽疾不复存在 ,各种癌症也能被治愈。这是人类迫切希望实现的又一个梦想。而目前干细胞研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1 干细胞的分类一些学者将干细胞定义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前体细胞 ,它们能生成一种或多种特定的细胞类型。干细胞初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 (组织 )干细胞两大类。1 .1 胚胎干细胞 ( 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从早期…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08,(3):126-126
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人类及小鼠的成年皮肤细胞可以通过程序改编而成为多能细胞——它们能以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方式来产生任何类型的细胞。现在,从事这一工作的研究团队之一又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被导引的多能干细胞或称iPS细胞在植入体内的时候是如何在不引起肿瘤的情况下进行程序改编的。这是iPS细胞在用于疾病研究或研发人类治疗方法的时候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科幻电影《卡布里卡》中,佐伊·格雷斯顿是一个拥有两个大脑的女孩:一个是人脑,另一个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精确的数字拷贝。佐伊死后,科学家将“数字大脑”移植到人形机器人身上,虽然“肉身”不再是过去的格雷斯顿,但却将她从“坟墓”中拯救了出来,让她“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5.
秋水 《百科知识》2009,(18):48-49
2009年7月8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卡里姆·纳耶尼亚声称,把从人体提取的胚胎干细胞放入一种化学物质和维生素构成的“鸡尾酒”中培养,结果干细胞转化成了精子。把人类胚胎干细胞培养转化成精子显然是头一遭,这一消息再次让人类生殖的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没有男人的世界会成为现实吗?  相似文献   

6.
瑞士科学家最近石破天惊地宣称,他们有望在10年内实现科学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发明:造出一种能模拟人脑功能的"电子人脑",从而让机器人也能拥有意识和爱憎,也能像人类一样喜怒和思考!据悉,打造"电子人脑"的计划被称做"蓝脑计划",瑞士神经科学中心和大脑意识协会主任、计算机天才亨利·马克拉姆教授是这一计划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杨冬 《百科知识》2023,(5):12-14
<正>什么是意识?从哲学上讲,意识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由此,产生了一个科学界的“困难问题”,即如何通过客观的观察结果解释主观层面的意识。目前,经过各领域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科学界对人脑的功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如电生理研究可以精确测定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则可以理解这些电信号的基础,即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目前,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结合还能让我们理解这些离子通道的三维结构,知道什么情况会导致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产生电流。在细胞层面上,科学家可以研究某些细胞的缺失与某些神经功能缺陷之间的关系,还能利用核磁共振设备观察认知过程中人脑的哪个区域比较活跃,甚至可以通过控制神经细胞的功能来控制动物个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03,(18):43-44
你也许听说过这样的故事: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供体;或者像帕金森氏症、糖尿病这样的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疗法的疾病,患者只能忍受长期的痛苦。如果能利用患者正常的体细胞培育出各种各样的分化细胞类型,然后重新植入患者体内——这样可以避免遭到患者免疫系统的排斥——那么这些让患者和医生都感到头疼的疾病就有可能被治好。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种体细胞重新变成另一种?最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一个研究组把人类体细胞与兔去核卵母细胞进行融合,从中得到了胚胎干细胞,这一成果可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克隆的底线     
简岩 《百科知识》2007,(5S):1-1
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伊斯梅尔·赞贾尼利用向绵羊胚胎注射人体干细胞的技术,成功培育出一只含有15%人体细胞的绵羊。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2006,(7):14-14
美国科学家近日称,他们开发出了不含有动物结缔组织细胞或血清细胞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培养方法,从而可避免此类细胞在培养中可能被动物细胞分子所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14,(3):60-61
<正>季节交替时气温的冷热变化,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焦虑、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须及时调适心理。特别是一些心理易感人群,更要在这个季节里让自己保持快乐的心情。春季乍暖还寒,气温还不稳定,加上此时气压较低,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积极地进行调节。一般来说,正常人都能适应这样的气候,但也会引起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现象。季节交替时气温的冷热变化,容易引起人脑分  相似文献   

12.
伊凡 《今日科苑》2009,(13):36-37
近日,美、日科学家利用人体皮肤细胞研制出类胚胎干细胞的消息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奋,"生物科学里程碑"、"问鼎诺贝尔奖"、"莱特兄弟"……各种赞誉纷至沓来。然而,兴奋之余,很多值得考虑的问题逐渐沉淀出来:这个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09,(2):7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新方法来配对细胞,使其融合在一起成为杂交细胞。这一新技术能让科学家更容易地研究细胞结合时发生的情况,比如融合成熟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以研究其中发生的遗传重新编程。相关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自然—方法学》。  相似文献   

14.
他让干细胞研究起死回生哺乳动物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一分二,二分四……这样不停分裂下去,就形成了早期胚胎。组成早期胚胎的细胞彼此毫无差别,我们称其为干细胞,因它们处于胚胎中,又称胚胎干细胞。到胚胎发育晚期,干细胞就开始朝专职化的方向发展:有的发育成神经细胞,有的发育成皮肤细胞……如此等等,这个过程叫干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分裂     
《科技新时代》2005,(1):95-95
美国干细胞研究人员几年来一直抱怨他们的工作因为政府的限制而无法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方的相关研究已经遥遥领先。2004年.在韩国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以后,这种差距显得尤为突出了。  相似文献   

16.
正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美国正在研究一种新型兵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人脑与机器人之间建立联系,以达到用士兵控制机器人与敌人作战的目的。这让我想起电影《蚁人》中,主人将自己缩小到量子级大小的情节。如果能将这两者结合,不就可以利用人脑控制机器人,使之任意放大或缩小至分子级或原子级,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被人脑控制吗?  相似文献   

17.
李琨 《科教文汇》2009,(36):95-96
古代文学课程是文学院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一直是相关专业教师努力探求的目标。我们在多年教学的过程中发明了“再创作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古代作品原作的基础上以改编、角色演绎等方法进行再次创作。也就是将古代文学中矛盾冲突鲜明的叙事性作品改编为小说、剧本等;将古代诗词作品改编为现代诗歌、现代散文;还可以对古代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舞台上的角色演绎。我们希望能在讲授经典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创新意识和手段,把单调的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变为生动灵活地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上来。以增强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积极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简岩 《百科知识》2007,(11S):1-1
今年的诺贝尔奖越来越让人感受到:人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科学。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马里奥·R·卡佩奇、奥利佛·史密斯和英国的马丁·J·伊万斯,因为他们发明了“利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引进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这是涉及人们生老病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及时的新成果 从2001年起,干细胞就成为最热门的科学话题之一(仅次于克隆人,而且这两个问题经常混淆或同时出现在各大媒体)。干细胞作为细胞的“半成品”,可以分化发育成肌肉、骨骼、神经、血液等各种不同的细胞,移植给人后能治疗多种严重疾病——正是它的应用有如此美好的前景,所以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干细胞中分化能力最强的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人类胚胎,这使得科学家的研究涉及了伦理问题,使得关注的人群远远超出了科学界。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4,(1):34-35
美国提出人脑地图计划 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在规划一项为期10年的科学研究,检查人脑的活动,并绘制一张全面的人脑活动图,希望能在大脑研究领域做出类似人类基因组计划对遗传学所做的贡献。该计划的参与者包括联邦机构、私人基金会以及神经科学家和纳米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他们将共同努力,增进人类对人脑中近干亿个神经元的认识,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知觉、行为,并最终了解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