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帼 《新闻前哨》2009,(9):74-74
电视剪辑是新闻节目制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作过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它并不是镜头间“积木式”地堆砌,而是剪辑师在充分考虑稿件内容、图像资料、镜头之间逻辑后进行的合理选择及连接.它是对新闻事件最有力最直接的表现。那么,电视新闻在画面剪辑上有哪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谢文帅 《新闻窗》2013,(4):103-104
语态的改变和镜头向下的误区电视新闻该如何做?这个问题相信都曾经缭绕在每个电视从业者的心头。这个“如何做”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镜头如何拍?后期如何剪辑?配音和字幕如何调出好效果?等等这些技术层面的追问,目的在于把一条新闻做得“色香味”俱全,务必夺人眼球,令人赏心悦目;第二是该将镜头对准哪里?该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报道的角度和切入点落脚点应该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岁末年初的这段时间,一打开电视不管是哪个台哪个频道。只要是新闻类,扑面而来的几乎都是各地各级领导下乡给农村贫困户送钱送物的报道。这类送温暖的电视镜头几乎一个模式:电视从贫困户的家门口拍起,然后领导带领一大帮子人马从远处走来,到了贫困户家里后,领导拿着下面递过来的红包、粮食及棉被等物交给贫困户。户主无一例外地会说:“感谢领导的关怀,谢谢!”看了这千篇一律的为送而拍的镜头,我不禁想起了“五毒”书记张二江,张二江在拍完这些镜头后,突然对拍摄人员说:“镜头怎么样?要不要重拍一遍?”  相似文献   

4.
周京辉 《声屏世界》2008,(12):33-34
镜头转换的逻辑基础 一部电视纪录片通常包含几十个到几百个镜头,任意两个镜头之间的切换都需要剪辑者精心设置。画面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同一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剪辑方法,甚至很难说哪一种是最佳方案。但无论如何,它必须要遵守观众心理感受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镜头的转换必须符合一定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5.
电视编辑是电视制作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从心理学角度看,电视编辑是指: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编辑对来自各方面的视、音频信息进行剪接、组合、加工等处理时所表现出的高级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集中地反映在围绕着镜头剪辑所进行的系列技术手段上,并最终被投射到电视编辑的受众终端也就是观众的眼睛里,  相似文献   

6.
想要抓住观众的眼球,丰富的画面,高清的画面品质是技术前提,后期剪辑让流动的影像重新组合,富有魅力,让人动心。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剪辑艺术为电视节目提供更多的创新创意,成了电视剪辑最要紧的关键。电视节目形式丰富,各种类型的节目内容都离不开剪辑。我们在电视镜头前看到的每一组画面,都是每一位电视编辑用不同的剪辑视角去表达,因此,同样的素材在不同的剪辑人员手中都掺入了不同理念,融入了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制作中,编导和撰稿人是最重要的创作人员。如果有好的创意,好的题材,没有好的编导不行,没有好的撰稿人也不行。这就需要在电视编导与撰稿人之间寻找沟通,而编导与撰稿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能够对应、互补、契合,是电视制作成败的关键。一、“门当户对”:编导与撰稿人的对应电视编导与撰稿人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根据已经拍摄的镜头,或已经剪辑好的电视片进行填词性质的撰稿;一种是作为摄制组的成员,与电视编导一起从策划、拍摄一直到电视片的后期制作,并最终完成电视片的撰稿。编导和撰稿人之间必须对应,讲得通俗一…  相似文献   

8.
摄像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电视画面是摄像制作的产品,在电视摄像中技术是手段和载体,艺术是灵魂和精神,二者互为依托.拍摄的主题不同,手法也不一样,摄像工作者应该在拍摄时把握好电视摄像的技术及艺术,让观众不但了解信息,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 电视摄像的基本技术要求 1.镜头要稳,重视移镜头 镜头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起落不稳”的镜头很难进行组接,这样会给后期的剪辑造成很大困难.拍摄运动镜头时镜头运动速度应该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拍摄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能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甚至出画.  相似文献   

9.
赵培树 《新闻前哨》2004,(10):55-55
编辑电视新闻画面,跟写字新闻稿一样,也要讲究结构,即:要做到通顺流畅,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把事件交待清楚,让观众看得明白。作为一名电视记,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应当怎样围绕主题选择拍摄镜头?作为一名电视编辑,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画面素材,应当怎样调整画面顺序,取舍画面内容,将其剪辑成一条较好的新闻?这也就是说电视记、编辑在着手拍摄或剪辑画面之前,就要想到出来的节目成品应该是什么样子,即要采取什么样的画面结构形式。笔认为:电视新闻中运用最多的有顺序式结构、逻辑结构和混合式结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电视画面的编辑也叫组接、剪辑,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它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接关系上。一部片子从选材、构思、策划、撰稿到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像与剪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摇臂摄像师建立起剪辑意识后,在前期拍摄时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样拍摄的运动画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后期剪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电视综艺节目一般来说是通过多讯道制作方式来完成的。多讯道制作不同于多机位拍摄,多机位拍摄需要靠后期剪辑,而多讯道制作则是靠现场即兴制作。在现场录制过程中,现场气氛、节奏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气氛和节奏是要通过现场拍摄观众、嘉宾、主持人的不同景别、不同长短的镜头来体现的,也就是说,在录制过程中,导播要根据现场发生的情况在切换台上调动摄像师适时提供优美、生动、准确的画面进行切换。有效的即兴现场剪辑,使整台节目的镜头语言既和谐、流畅又充满张力,从而把全场的气氛调动起来,以满足观众追求愉悦的欲望。  相似文献   

12.
画面承担着电视语言表达的主干功能,是电视区别于其它媒体最显著的特征,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何借助画面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传播有效信息,是电视新闻领域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 最近,一位电视观众这样对我说:“现在的老百姓了解天下大事首先是看电视。”听到这话,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自信之余,更感到一份压力。观众为何青睐电视新闻,就是因为电视画面的接近性和亲和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画面语言运用不好,是对观众不负责任。我们常见的那些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残废”镜头、漫无目的地推拉镜头、毫无信息的无用镜头,却是在给观众眼中塞视觉垃圾。 诚然,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快节奏,使电视新闻从业者来不及对它做过多的修饰;过多的修饰会影响到画面语言表达的真实性。但是,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干净利落,毫不拖拉地运用(包括拍摄、剪辑)每一个镜头,却不能说是一个过高的要求。怎样才能使画面恰如其份的“发言”呢? 首先,要把握声画结合多  相似文献   

13.
何云红 《今传媒》2015,(3):119-121
在电视专题片中,文稿是基础,画面是根本。画面设计和剪辑水平是节目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探讨提高叙事画面的密度,使画面与表现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找准剪辑点,留好气口,使节奏张弛有规律地交替变换;做好景别、影调的统一以及用心设计写意画面,将写意镜头具象化,使写意镜头兼具意境营造、物象象征和叙事功能为一体等,寻找提高电视专题片画面张力,提高节目可视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秀华 《大观周刊》2012,(52):28-28,33
电视剪辑是电视创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一部电视作品都是由若干个电视画面组合而成。电视片中若干个不同内容的画面,通过合理组接,构成一个个完整的蒙太奇段落。对电视创作者而言,单个画面就是词汇和句子,而画面的组接技巧则是语法和修辞。因此,电视创作必须要掌握好画面剪辑技巧,艺术地再现现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罗秋实 《记者摇篮》2001,(10):47-47
电视新闻是可视的,这就决定了“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电视新闻可以暂时没有解说词和音响,但绝对不能没有“画面”。电视画面通常也叫做“镜头”。镜头可以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如果一个镜头的时间长度在4秒钟以内,即为“短镜头”,超过4秒钟即为“长镜头”。在电视摄像技巧中,推、拉、摇、移镜头大部分都是长镜头。电视新闻有时问较长、传达信息较多的通讯和评论.也有追求短、平、快的消息新闻。本文所论述的长镜头的运用只限于消息新闻。  相似文献   

16.
金顺顺 《新闻知识》2002,(11):54-54
音乐电视拍摄偶感音乐电视(MTV)进入我国以来,拍摄制作日渐普及,由于其制作成本较高,有人戏称其为“金钱堆起来的艺术品”。音乐电视大多时长为5分钟左右,而有效镜头则多达100多个,平均5秒一个镜头,且多是大镜头。拍摄一部音乐电视的素材就要60分钟或更多时间,才能保证后期制作需要。而且拍摄时的技术工种一个都不能少,这便决定了制作的高成本。而这个班子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作品质量的优劣。要有一班过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电视新闻"三分拍,七分剪",画面剪辑是新闻节目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整条新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处理好电视画面的视觉形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样的镜头可以通过不同的剪接方法,产生千差万别的效果。要想剪辑出成功的电视新闻片,剪辑人员必须在掌握各种编辑原则、编辑技巧的基础上,反复实践、认真体会,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广播、报纸、还是电视 ,新闻节目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也可以说是这三种媒体立身的根本。广播、报纸、电视的各自特点这里不必多说。而如何让电视新闻声画并茂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 ,则是每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工作技能。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学会让电视镜头说话。电视工作者都知道“画面语言”一说 ,画面语言也称为镜头语言 ,意思是通过摄像机所拍摄的镜头传递信息 ,表达感情。这其实就是指让镜头说话。不过在实践中 ,因为电视新闻队伍普遍年轻化 ,经验不足 ,又往往是文史类专业的毕业生 ,在从事新闻行业之前 ,对影视语言…  相似文献   

19.
王大伟 《新闻窗》2014,(2):71-71
为了更好地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特别是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之下,随着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影视剧制作水平也不断提升,这些都对电视剪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剪辑行业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更加完美地呈现,视频数据和编辑怎么更能够吸引观众,这些问题都值得从事影视剪辑人员去深入思考,以更好地促进电视剪辑技术的提升和从业人员技能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王楠楠 《新闻窗》2013,(2):53-53
电视画面剪辑是电视制作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电视画面素材只有通过编辑才能将最合适的画面,按最理想的方式组接起来,达到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融合。流畅是剪接的基本要求,剪辑的技巧在于没有剪辑。剪辑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