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韩非是继吴起、商鞅、申不害等战国后期法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他对以往的法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和扬弃,从而将法家思想的理论水平推进到了新的高度,被后世学者看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内容丰富,文章主要讨论其君臣观,并从中探讨《韩非子》中所反映出的韩非的治吏思想。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二题     
韩非的死因是韩非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但却没引起关注。韩非《说难》应该是其身受图固之后的心迹记录。因此,韩非的死固,乃其语言触犯了秦王或秦王身边的宠臣。这是其性格悲剧的结果。就思想发展的必然性来说,韩非既然喜刑名法术之学,既然是法家理论系统的集大成者,道自然是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因此作《解老》、《喻老》当然就是一种归宿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二题     
韩非的死因是韩非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但却没引起关注。韩非《说难》应该是其身受图固之后的心迹记录。因此,韩非的死固,乃其语言触犯了秦王或秦王身边的宠臣。这是其性格悲剧的结果。就思想发展的必然性来说,韩非既然喜刑名法术之学,既然是法家理论系统的集大成者,道自然是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因此作《解老》、《喻老》当然就是一种归宿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晁错是汉代文景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景之治。文章在对晁错思想和齐法家之《管子》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管子》对晁错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晁错接受《管子》的主要原因:一、在"过秦"思潮下,晁错对晋法家思想的矫弊;二、齐学在汉代的兴起;三、晁错受《尚书》等儒家典籍的影响,对晋法家进行了中和。  相似文献   

5.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纵观《韩非子》一书,其思想精神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治国安民、君臣相处、选择人才、制定法度以及对老子哲学的扬弃等内容,集中体现了法家"法术势"的思想内涵。《韩非子》中没有专门论兵的篇章,只是在一些篇章中夹杂了一些零碎的兵学思想;韩非强调依法治军,富国强民,强调"力"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也推崇"兵不厌诈,诈敌制胜"的实际意义,韩非还强调实践在选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思想对当今军事发展仍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在我国史学界青史留名。在吸收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法家思想依然闪耀着其独特光芒。"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几句话可以充分概括韩非的治国之要,对我们当前的行政心理研究依然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梳理韩非行政心理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对当前社会治理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8.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9.
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寓言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者圣人被塑造为:站在法家对立面,受法家批驳的孔子;既有儒家性格,又大力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直接以法家面目出现,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历史人物,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10.
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寓言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者圣人被塑造为:站在法家对立面,受法家批驳的孔子;既有儒家性格,又大力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直接以法家面目出现,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历史人物,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11.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8):I0002-I0002
8.韩非一、生平介绍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国贵族。早年与李斯同师事荀子,"喜刑名法术之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他看到韩国政治腐败力量贫弱,一方面,多次劝谏韩王变法图强革新,但始终未被采纳;一方面,写成《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和《说难》  相似文献   

12.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战国末期激烈的阶级斗争中,他全面地总结了前期法家及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实行社会变革、反对奴隶主复辟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法家路线。《五蠹》就是代表其法家思想和政治路线的著作之一。在这篇著作中,韩非不仅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前辈法家的进步历史观和一系列法治思想,而且提出了一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奴隶主阶级实行专政的正确路线。当前,在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时,认真研究《五蠹》,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大有益处的。历史上的儒法斗争,一开始就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到了韩非所生活的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借助奴隶起义的力量,经过反复较量,已经基本夺取  相似文献   

13.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的贵族,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他有点口吃,但是文章却写得气势磅礴。秦始皇欣赏他的才能,召见了韩非。权臣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诬陷韩非是韩国的间谍,他被迫服毒自杀。韩非有《韩非子》流传于世,重点宣扬了他的法治理论。这些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4.
《扁鹊见蔡桓公》是《韩非子·喻志》篇中的一段文字。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公元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曾和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卿。韩非曾上书韩王,建议变法图强,不被采纳。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著书十余万言。文章传到秦国,秦王政(始皇)叹赏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游,死不恨矣!”后来韩非出使秦国,未受重用,被谗害下狱,服毒而死。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摈弃儒家德化、礼教那一套而以刑法治国,这对封建集权统治是有利的,但对广大人民是严酷的。  相似文献   

15.
韩非,生于约公元前二百八十年,死于公元前二百三十三年。他是战国时代韩国贵族的后裔,荀子的学生。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的大成,并有选择地吸取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学说,成为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思想家。韩非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思想家。他常在立论或驳论时,用一些短小精悍、含蓄的寓言故事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一书记载的寓言故事有几百则,有的是纯属虚构的,有的则是有一定寓意的历史传说,例如大家都熟知的《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和氏之璧》、《辅车相依》、《赵襄主学御》等。因此,有人说韩非  相似文献   

16.
吴虞论管仲和韩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虞对先秦法家人物管仲和韩非的评论,颇有特色。其论管仲,持管仲为法家一派说,并将管仲思想看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其思想包括:以经济为根本、以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依时损益法制、明造就人才之道、重视武力。而管仲思想最重要的地方是,要使人民理解与参与。至于韩非,吴虞着重辨析了其学派性。吴虞将法家分为两派,看到了法家内部的学派差别,指出韩非兼治法术,既明道家之秉要执本,又行法家之明罚饬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链接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的贵族,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他有点口吃,但是文章却写得气势磅礴。秦始皇欣赏他的才能,召见了韩非。权臣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诬陷韩非是韩国的间谍,他被迫服毒自杀。韩非有《韩非子》流传于世,重点宣扬了他的法治理论。这些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秦王嬴政所见韩非文章究竟是司马迁《史记》所记《孤愤》和《五蠹》,还是刘勰《文心雕龙》所说《储说》系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嬴政对《韩非子》产生强烈共鸣的原因,即秦国政坛浓郁的法家氛围、嬴政在性格上与法家人物的契合、嬴政继承君位后所面临的紧迫局面,揭示了嬴政接受法家思想的原因及法家思想对嬴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他屡次建议韩王实行政治改革,但没有被采纳。后来,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看了其中的《五蠹》、《孤愤》等篇后,赞叹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相似文献   

20.
背景链接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的贵族,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他有点口吃,但是文章却写得气势磅礴。秦始皇欣赏他的才能,召见了韩非。权臣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诬陷韩非是韩国的间谍,他被迫服毒自杀。韩非有《韩非子》流传于世,重点宣扬了他的法治理论。这些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